西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首例颈椎前路3D打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西岩宇 2024-04-25 05:44:01

3D打印您了解吗?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即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被誉为继蒸汽机、电脑、互联网后又一项伟大的发明。

目前3D打印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医疗领域,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可以精准打印再现各类复杂的、个性化的结构,对于提升疾病精准化诊断、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已日益成为引领未来临床医学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近日,脊柱一病区王向阳主任医师团队开展了首例颈椎前路3D打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标志着西安市中医医院脊柱团队诊疗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患者王先生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麻木,伴双手麻木,双腿发软、走路踩棉感,第4肋骨以下束带感明显,偶有头痛、头晕,霍夫曼征右(+)、左(++),左手大鱼际肌及小鱼际肌肌肉萎缩,约第4肋骨以上皮肤浅感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王向阳主任医师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阅片后,判断患者为脊髓型颈椎病。

C4-6多节段突出

王向阳主任组织团队针对王先生的病情进行讨论,认为王先生产生四肢及行走不稳等症状系颈椎反弓、椎体滑脱、椎间盘突出伴钙化压迫脊髓、神经所致,必须尽快解除压迫,释放脊髓及神经;同时为了保护食道、减轻对颈部椎体前缘软组织器官损伤,决定放弃传统椎间融合加钢板手术方式,采用新型“颈椎前路3D打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个性化诊疗方案。

颈椎融合术是治疗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治疗的金标准。常规的颈椎前路手术方式需要显露较多范围的手术视野,在植入融合器的同时,往往需要附加钢板进行固定,但存在钢板移位、磨损食道引起食道瘘、吞咽困难等手术风险,且手术时间长、术中需要用力牵拉气管,增加了喉部神经损伤的几率,可能出现术后声音嘶哑、呛咳、吞咽不适等并发症。

与传统手术相比,颈椎前路3D打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固定效果可靠、椎间容纳完全、植入方式简单,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能确保初始稳定性和远期融合效果,有效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异位骨化风险。

在椎间融合内固定术采用的3D打印椎体融合器,具有与椎体皮质骨和松质骨接近的弹性模量,利于新生骨通过微孔长入融合器内部并粘附于金属骨小梁表面,形成骨-内植物的紧密结合体,内部留有植骨窗可配合植骨提高骨融合率。

3D打印椎体融合器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王向阳主任医师团队与麻醉团队密切配合,术中咬除少部分颈5椎体,采用3D打印椎体融合器将颈4、颈6椎体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约1小时就完成了手术,术中出血量仅50ml。术后王先生自诉,之前双下肢麻木、乏困及束带感症状消失。

术后DR

王先生术后第二天拔除引流片后,佩戴颈托下地正常活动,无任何疼痛,亦无吞咽困难等不适。脊柱一病区医护团队以和血化瘀、通络利水为治则,给予王先生“展筋活血饮”(西安市名中医唐远山拟定方)化裁,配合电针、中医定向透药等中医特色疗法,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王先生恢复良好,住院1周顺利出院。

颈椎前路3D打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具有个性化设计、精准植入、优异材料特性、术前仿真和减少手术时间等整体优势,有望提高手术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