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对越反击战,一名连长率整个连队200多人投降,受到惩罚没?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5 00:36:58

1973年,越南结束抗美战争,实现了统一和后,就将枪头对准中国,开始不断在我国边境不断滋事挑衅。多次沟通无果,我们只能进行自卫还击作战,没用1个月就取得了胜利。战场上,意志力顽强的战士勇猛拼杀,诞生了不少战斗英雄。

然而,一支队伍的党支部书记兼指导员,却在战后被送上军事法庭,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抗美援越期间,中国给予了越南多方面的援助,本以为两国已是邦交之好,却不曾想喂出了个“白眼狼”,整天做着要成为东南亚霸主的美梦。

打败了强悍美军的越南,自觉具备了逐鹿天下的能力,便开始对“老好人”中国下手,频繁在我国边境不断搞事作乱。

在当时,越南不仅在边境集结重兵挑衅,还大肆迫害和驱赶华人华侨。无辜百姓莫名遭受仇视和谩骂,是我们的战士无法忍受的。

从1978年6月13日起,针对派船接华侨回国问题,我方与越方当局在河内进行谈判。谈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召开了19次会议,越方当局总是插科打诨,意在阻挠我方接侨回国的想法,这个会议最终无果结束。

对越军肆意伤害边境百姓和民兵,以及不断侵入我国领土的行为,我国外交部提出抗议和警告。可越方当局却不予理睬,反而试图扩大边境冲突。

忍无可忍,必须要反击!

1979年2月17日,邓公下令进行自卫反击,解放军迅速组织出动了五十多万大军,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出兵,中越边界线上万炮齐发。

这场战争声势浩大,本着速战速决的原则,前线部队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攻下了越南多个重要城镇,甚至逼到了越南的首都河内。

这场看似压倒性的胜利,其实打得并不轻松,是解放军战士浴血拼杀,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战士们勇往直前,让我军屡屡捷报传来,战争很快到了尾声,我军收到指令开始撤退。

二、撤退遇到危机

曾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的第50军,在请战多次后,也加入了这场战斗。当我军宣布撤退时,50军的448团被组织安排从公路撤回的路线,可是他们却没有听从指挥。

当时,收到撤退指令后,师部就提出公路撤回的方案,但150师指导组却有着不一样的意见。指导组认为,越军此时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可以让488团从山区小路对残敌进行清剿,不仅能追求更大的战果,还能让年轻士兵得到历练。

可当时的448团中,大部分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早已在战争打响后就被抽调到了其他参战部队。由此一来,导致448团此次参战的士兵,大多是由扩编人员组成,没有什么实战经验,仅凭着一腔热血就应招上了战场。

师部不同意指挥组的意见,认为越方的地形极其复杂,老兵都难以应对,更别提那些没经验的新兵。若是越军躲在密林暗处,凭借熟悉地形的优势周旋,可能会有发生意外,如此一来就得不偿失。

双方僵持不下,指导组便向上级请示,上级领导也同意按照师部的意见,迅速从公路安全撤离。可这封撤回命令,没有发挥丝毫作用,448团依旧按照指导组的意见,从山区撤回搜剿敌人。

进山不久,448团的第二营做开路先锋向北撤离,主力部队则在后面跟随。谁也没想到,二营到达那嘎村附近的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时,突然遇到了越军的猛烈攻击。

此时的二营队伍,大多是上战场没多久的新兵,他们一时不知所措,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打懵了,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二营整个慌乱一团,指导员给团部发送电报,请求主力部队支援,却被150师指导组直接驳回了诉求。指导组认为越军不可能再组织起成规模的反击,无需给予支援。

求援无果的二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深山前行,可没过多久越军主力赶到,占领了周围山头的制高点,对二营进行分割打击,将他们围困在了山坳里。

448团团长收到二营遇袭消息,命令一连和八连速去支援。收到消息后,二营就在原地修整,等待救援部队的到来。

三、全连战士投降

由于地形不熟悉,兵力战力较少,一连和八连也没讨到好,相继落入了越军的包围当中。越军得到了主动权,便开始在山头高喊:投降可以得到优待。

在被困了三天后,一连和八连已经是弹尽粮绝的局面。由于,我军已经公开宣布撤回,不可能会有大部队前来支援。八连的党支部书记兼指导员冯增敏,深知此时局势严峻,想要开会说动大家接受投降。

一连连长李和平听到投降两字坚决不同意,表示一定要拼到最后一刻。其他党支部成员,也是如此想法,一个个群情激奋,恨不得马上组织突围。

冯增敏叹了口气,拿出队里的年轻士兵来说事,李和平听到后就沉默了。冯增敏眼看对方不言语,就觉得可能说动了对方,不断催促着李和平表态。

最终,李和平改口同意投降,全连直接放弃抵抗,200多士兵成为了敌人的俘虏。

没有抗争,全部投降,这对于解放军来说,可谓是前所未有的事!战争结束后,冯增敏、李和平等人就被送上了军事法庭,因投降叛国罪论处,判了十年有期徒刑。

回看这次事件,从军部驳回448团撤退方案,前往不熟悉的山区行动时,就已经开始犯错了。后来二营陷入敌军包围,军部拒绝支援,导致后去的两个连也被围困其中。

军部的一意孤行,导致战士们不得不涉险,造成了如此难堪的局面。事后,组织对相关负责的军部干部,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和处罚。

十年后,冯增敏走出监狱大门,曾有记者找到他,询问当时为什么劝大家投降。冯增敏听到后,苦笑了一声便回应道:“无可奈何,我为的是背后200多个家庭。”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