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陈云亲自批示,务必枪毙一名县委书记,此人贪了多少钱?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2 01:44:42

众所周知,我党历来都对贪污腐败的现象深恶痛绝,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依然有很多人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海丰县委书记王仲就是其中之一。

1983年,王仲被判处死刑,这位本该有着光明前途的军人,就这样走向了人生的尽头。

实际上,在误入歧途之前,王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既能文,又能武,深受领导的赏识。自踏入革命道路以来,他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从不畏惧牺牲,除此之外,他还非常有谋略,打仗时表现的格外出色。看到王仲这么有才华,领导们起了爱才之心,把他调离了前线,负责大后方的宣传工作。当然,彼时的他并没有辜负领导们的赏识,宣传工作做的非常到位。特别是在建国以后,他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多年以来的工作经验,将土改稳步推进。

然而,艰难时期都能表现出色的他,却在安逸的环境中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走入了歧途。

1976年,王仲被派到了海丰县任职县委书记。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位于沿海地区的海丰县,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倘若他能管住自己的贪念,在这样的地方任职,可能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可是,人一旦有了贪念,很难管得住自己。

有一次,海丰县有个人想要去香港探亲,但是,由于当时政策的限制,并不像现在这样,可以来去自如,审批手续十分繁琐,而且非常耗时。为了能够迅速通过批准,便把歪心思用到了王仲的家人身上,整天去王仲家拜访,与王仲的妻子陈巧云拉近关系。

就这样,在诱惑之下,陈巧云暗示说家里缺一台电视机。很快,电视机便被送到了陈巧云面前,审批就这样通过。当其他想去香港的人听说后,也有样学样,导致王仲的贪念越来越大。

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像海丰县这样的沿海开放城市,走私情况非常严重。为了遏制住这种走私现象,国家要求相关负责人加强调查,一旦发现有人走私,严惩不贷。作为海丰县的县委书记,王仲就是相关负责人之一。

当时,查获的走私物品都被堆放在仓库之中,由仓管员看管。在视察时,看到仓库中堆积了这么多的走私物品,王仲的贪念一发不可收拾。此后,他时常借着视察的理由,来仓库挑选值钱的走私物品带走。起初,这种行为是在私底下偷偷进行的,后来,上行下效,这种行为在海丰县的官员之中蔓延开来,变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随着影响的扩大,举报信被一级一级的递到了中央。对于这种贪污腐败的行为,我党一直都是零容忍的,收到举报信后,迅速派出调查组展开调查。

刚开始接受调查时,王仲一直拒绝认罪,因为赃款都被他转移到了别人的名下。这时,仓管员站了出来,给调查人员提供了一份记录,这份记录详细的记载了他从仓库中取走的走私物。根据这份罪证,调查人员发现,他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贪污了69749元,要知道,这些钱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

1983年,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王仲放弃了抵抗,交代了犯罪事实,罪名很快便被确定下来。王仲的战友们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非常惋惜,便找到国家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同志,希望他能够网开一面。面对这些求情的人,他均表示了拒绝,并亲自批示枪毙县委书记王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