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朝历经一番兴衰最终走向灭亡之后,李渊顺势而起,成功建立起了唐朝这一伟大的王朝。当时隋朝局势动荡,已无法维持统治,而李渊凭借着自身的实力、威望以及诸多有利条件,完成了朝代更迭的这一重大历史进程,从此开启了唐朝那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呢。
大家都知道这段历史,不过呢,在这段众人皆知的历史背后,其实还藏着一个让人觉得特别惋惜的故事呢。
李世民建立了诸多功绩,这是大家都知晓且认可的事实。不过呢,说到李渊,很多人可能就会疑惑了,他到底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呢?
不少人对李渊当上开国皇帝这件事心里头是很不服气的。说实在的呢,这皇帝的宝座还真就不该是李渊来坐的,其实另有其人更有资格坐在那个位置上呢……
老实人与好人
隋朝末年的时候啊,那隋炀帝施行的暴政可把全天下的老百姓折腾得够呛,大家都过着民不聊生的日子。在这么个艰难的状况下呢,隋炀帝居然还要率军出去打仗。这谁能愿意跟他去,很明显嘛,跟着去那可不就是去送死嘛,所以根本就没人愿意跟他出征咯。
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期,战争频仍,许多百姓都面临着被强征去战场充当炮灰的悲惨命运。面对这样的绝境,百姓们可不甘心就这么任人摆布,于是纷纷奋起反抗。就拿山东来说吧,那里有个叫孙安祖的人,他,也和众多遭受苦难的百姓一样,被这残酷的局势所逼迫,最终也加入到了反抗的队伍当中,成为了无数为求生存、反抗不公命运的百姓中的一份子呢。
在那一年的时候,山东地区遭遇了严重的水灾。那洪水来势汹汹,一下子就把老百姓们居住的房屋给冲得没了踪影,田里即将收获的粮食也都被无情地冲毁了。就因为这场水灾,好多好多的老百姓都没了吃的,最后被活活饿死了。孙安祖呢,只能眼睁睁地瞅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因为没东西吃,也被饿死了,可他面对这样的惨状,却实在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啊。
要是孙安祖身上还能有哪怕一块树皮可用,他的妻儿也就不至于在他眼前悲惨地死去。哪怕他身上多长着那么一块多余的肉,能拿来换点维持生计的东西也好,可现实是残酷的,最终他陷入了如此让人痛心的绝望境地。
孙安祖经历了一场极为严重的水灾,这场灾难让他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在那场无情的水灾肆虐之下,他眼睁睁看着自己曾经温馨的房子被洪水无情冲垮,化为一片废墟,那是他和家人遮风挡雨的港湾啊,就这么没了。不仅如此,他深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也都在这场水灾中不幸遇难,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完整幸福的家庭,一瞬间就变得支离破碎。到如今,孙安祖什么都没有了,就只剩下他孤零零的这一个身子,孤苦伶仃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
孙安祖躺在山顶之上,心中满是绝望,他就那么静静躺着,甚至打算就这么睡过去,再也不醒来,任由自己的生命在此消逝。要知道,他都已经好几天没能吃上一顿饭啦,身体早就虚弱不堪。此刻的他,若不是心里还牵挂着家中的妻儿,恐怕真的早就撑不下去了。
现在啊,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已经离世了,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极其沉重的打击。面对这样的变故,他整个人就好像失去了支撑的力量一般,对未来的路,他心里已经完全不打算再去走下去了呢。在他看来,原本那些关于未来的憧憬、规划,都随着妻儿的离去而变得毫无意义了,所以他就彻底放弃了继续前行的念头。
话说孙安祖当时已经意识模糊不清了,整个人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察觉到有一双手在用力地拉扯着自己呢。那时候的孙安祖,脑子迷迷糊糊的,神志都不太清醒了,下意识地就以为是自己的妻子来领着他到阴间去报到啦。可谁能想到呢,紧接着,猛地有一捧冷水朝着他泼了过来,这一下,就如同给了他重重的一击,瞬间便把他从那种迷糊的状态中给拉了回来,让他又重新回到了这阳间尘世之中。
孙安祖并非是被他的妻子拉扯着,拉扯他的是一群官兵呢。
有这么一群官兵,他们硬是把孙安祖给强行弄醒了。要知道,他们这么做可不是为了让孙安祖能够好好地活下去,他们的目的其实是要把孙安祖拉去当兵呢。
孙安祖当时的状态可谓是万念俱灰,心里本就极度消沉、绝望呢。对于要去做的某件事,他打心底里是不乐意去的。可那些官兵才不管他乐意不乐意呢,直接就采取了强硬的手段,强行把孙安祖给掳走啦,他根本就没办法反抗。
接下来呢,孙安祖就被人给带到县太爷跟前啦。这孙安祖,一见到县太爷就表明自己不想去当兵的想法。这可把县令给惹恼了,只见县令顿时火冒三丈,对着孙安祖就是一顿斥责,说他这人一点儿责任心都没有,根本就不懂得爱国。说完这些气话呢,县令还吩咐手下的人动手打了孙安祖一顿呢。
孙安祖当时已经被逼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从哪儿涌现出了这般大的力气,只见他猛地一下就抢过了差役手里握着的那把刀,紧接着,毫不犹豫地举起刀朝着县太爷狠狠刺了过去,这一刀就径直捅进了县太爷的心口部位。
话说当时那县太爷一下子就不行了,这情况可把在场的所有人都给吓得呆在了原地,动都不敢动一下呢。就在这个时候,孙安祖猛地挥舞起大刀,然后朝着外面跑去。您猜怎么着?居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有那个胆子敢上前来拦住他。就这么着,孙安祖顺顺利利地从那儿逃了出去,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
话说当时,那些官兵在经历了短暂的惊愕之后,迅速回过神来。他们即刻展开行动,全力搜捕孙安祖。而此刻的孙安祖呢,正躲在一间废弃许久的老房子里头,心里满是惶恐,压根就不敢从那藏身之处露面,生怕一露面就会被官兵发现,只能在那老房子里暗自紧张着。
就在这个时候,孙安祖心里头憋着一股火呢。他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这一辈子向来都是老老实实的,从来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儿,可为啥最后竟然会落到这般田地呢,这让他满心的困惑和愤懑。
他心里很清楚,凭他自己的能力,这些麻烦事儿肯定是没办法解决的。所以呢,他就琢磨着,得去找一位大哥来帮帮忙才行呢。
有这么一位大哥,他名叫窦建德,是这个县的本地人呢。窦建德在当地那可是相当有名气,他为人特别讲仁义,而且十分注重诚信,周围相邻的这几个县,大家都知晓窦建德是个响当当的汉子。
之前孙安祖和别人闲聊的时候,就听那些人提起过窦建德。当时,大家都一个劲儿地夸赞窦建德呢,说他可是这十里八乡公认的大好人。孙安祖心里就琢磨着,眼下自己这情况,恐怕也只有窦建德这样的好人能出手救自己啦。
今天咱们要说的主角是窦建德,他那好名声可绝不是靠吹嘘得来的呢,他实实在在就是那种踏踏实实干实事的大好人哟。
曾经有这么一件事儿,窦建德有一位结拜兄弟,这位兄弟的父亲不幸离世了。可当时呢,家里穷得连给老爷子操办后事的钱都没有。那时候窦建德正在地里忙活着干农活呢,一听说结拜兄弟遇上了这等难处,二话没说,当即就把手里正握着的锄头给扔到了一边。然后赶忙跑回自家,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一股脑儿地送到了结拜兄弟那儿,就靠着这些钱,顺顺利利地给老爷子举办了一场像样的葬礼。
在这件事传开之后,人们对窦建德愈发钦佩起来。大家觉得他品行、能力等各方面都很出众,值得大家信赖与追随,于是就一致推举他,让他担任了当地的领导呢。
窦建德在当上领导之后啊,没想到竟引来了好些人的嫉妒呢。就因为这样,他这领导的位子都还没坐热乎,没当多长时间呢,就遭遇了变故。有人对他进行诬陷,结果他就被弄进监狱里去了。
话说回来,他这人还真是好人有好报呢。您瞧,他刚进到那个地方没几天的工夫,巧了,正好就赶上了天下大赦这么个事儿。这下可好啦,借着这个机会,他就又顺顺利利地回来了。
窦建德回到家中以后,就不再担任官职了,而是选择安心地待在田间地头,守在自家老人的身旁,过起了平淡的生活。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话说窦建德的父亲离世的时候,那场面可真是不小呢。前来为他父亲送葬的人,细细一数,居然多达一千多人呐。这些人呢,可都不是无缘无故来的,他们全都是曾经得到过窦建德帮助的。出于感激之情,他们纷纷带着不少东西来送给窦建德,可窦建德呢,面对这些好意,一件东西都没有收下。
之后呢,县太爷再次安排人手前往窦建德所在的村子进行征兵事宜。经过一番招募,总共征集上来了两百人呢。而窦建德呢,在这之后就当上了这两百人的“小帅”,也就是负责统领这两百人的一个小头目啦。
话说有个叫孙安祖的人,因为某些缘故选择了隐姓埋名。之后,他悄悄地来到了窦建德的家里,到了那儿便不再隐瞒,直接就向窦建德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时候呢,窦建德的做法挺让人意外的,他并没有因为可能会得到赏钱就把孙安祖交出去,反而是把孙安祖留在了自己身边,让其待在了自己身旁做事或者生活啥的。
出征的日子在一天天临近,窦建德心里愈发慌乱起来。这可如何是好呢?他思来想去,便找到孙安祖一起商量对策。两人一番合计后,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带着手下这几百号人找个地方躲起来。而他们选定的藏身之处,就是附近的“高鸡泊”啦。
窦建德心里是这么想的:想当初隋文帝在位的那个时候,那可是率领着多达百万的大军呢,可即便有如此庞大的兵力,最后也没能把高丽给打败。再看看现在呢,他们这些人连饭都吃不饱,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被派到前线去,这基本上就等于是去白白送死,哪能有什么好结果呢。
就这样,窦建德领着这些人呢,躲到了村子附近那片芦苇荡之中。外面的官兵因为有所顾忌,不敢贸然进到芦苇荡里面来,而窦建德他们呢,同样也不敢轻易从芦苇荡里出去,双方就这么僵持着。
没过多久,整个天下陷入一片大乱的局势之中。窦建德所居住的那个县周边,也冒出了不少叛乱军。这些叛乱军四处流窜,所到之处便大肆进行抢劫,闹得各地百姓人心惶惶。可奇怪的是,唯有窦建德所在的村子,那些叛乱军却从来都不去抢掠,仿佛这个村子有着某种让他们有所忌惮的东西一般。
大家都很清楚其中的缘由,那便是因为窦建德做了诸多的好事,从而拥有了很好的名声,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然而,官府里的那些人啊,明明心里是懂的,却故意装作不明白状况。他们硬给窦建德安上了一个私通叛贼的罪名,就这么毫无道理地把窦建德的一家老小,上至年迈的长辈,下至年幼的孩童,全都给杀害了,实在是令人气愤又惋惜呢。
窦建德一开始其实并没有打算要造反的念头。他心里琢磨着,就先避一避这阵风头,等这风头过去之后呢,就安安稳稳地回到家里,继续过自己平常的日子。可哪能想到呢,事与愿违,到最后这好好过日子的想法根本就实现不了啦。这可把窦建德给气坏了,一气之下,他干脆就直接加入到叛军的队伍当中去了。
征战南北
窦建德投身于叛军阵营之后,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他和孙安祖两人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去向,窦建德选择去投奔高士达所带领的队伍,而孙安祖则是投奔到了张金称的队伍当中,就这样,他们兵分两路,开启了各自不同的行程。
话说他们原本是有一个计划的,那就是打算把两军合并起来,让其合二为一,形成一股更强大的力量。可没想到啊,孙安祖这人在执行这个计划的过程中,太过于心急了。可能是太想尽快达成目标吧,结果一不小心就把他们想要合军的这个目的给暴露出去了。这一暴露可不得了,最后就惹来了大祸,死在了张金称的手里,实在是令人惋惜。
孙安祖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牺牲并非毫无意义。在他离世之后,有一个情况出现了,那就是曾经愿意追随他的人多达一万多人呢。而这些人在孙安祖死后,都纷纷选择去投奔窦建德了。
话说在窦建德这边呢,高士达心里很清楚,自己在各方面是比不上窦建德的。所以呢,他就非常干脆地主动把手中的兵权全部都交到了窦建德的手里。后来,官兵前来对他们展开围剿行动。面对这样的情况,窦建德和高士达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那就是苦肉计。他俩故意装作彼此之间闹起了矛盾,关系彻底掰了的样子。这可把官兵给骗住了,官兵们压根没想到这是他俩故意演的一出戏呢。结果呢,窦建德他们就趁着官兵毫无防备的时机,突然发动攻击,一下子就打了官兵一个措手不及,最后是大获全胜。
在另一边发生的战事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局面。这边可是取得了一场大胜啊,形势一片大好。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金称那边可就惨啦,日子相当不好过。在那场战斗当中,张金称最终被杀身亡,这一下他所率领的军队就如同失去了主心骨一般,一下子全都被打散了。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残兵败将,没了依靠,也没了去处,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去投奔窦建德,指望着能在窦建德那里寻得一条活路呢。
没过多久,朝廷又一次出动了大批的军队前来围剿。在这种情况下,窦建德心里很清楚,当下所处的境地那是相当危险。可高士达呢,却压根没把这严峻的形势当回事儿,执意要带着军队主动出去迎击隋军。但最终的结果却很糟糕,高士达的军队被隋军给打败了。
窦建德呢,他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变换了所处的阵地,之后便就此与隋军开启了一场持久战,双方就这样僵持对峙了起来。
在过了不久之后,隋炀帝被人杀害了。当时隋朝的诸多官员眼见大势已去,便纷纷选择了投降。而窦建德呢,趁着这样混乱的局势,抓住时机自立为王了。
在李渊正式称帝的那个年份里,窦建德这边也有了一番特殊的境遇,他居然见到了自认为是某种预示的情况,随后便顺势建立起了夏国。
在他成功登上皇帝之位后,日子却依旧过得如同往昔那般清苦。每次取得胜仗,面对缴获而来的诸多物品,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些战利品全部分发给手下的将领以及广大的百姓,而他自己呢,是一点都不留下,就这般保持着这份质朴与无私呢。
他平常的饮食特别简单,基本上就是蔬菜搭配米饭,能吃上一顿肉的机会那是少之又少。不过呢,有意思的是,也正是托了他的福,当地的老百姓们倒是都能有饭吃,不至于饿肚子呢。
在当地,有这样一件事。曾经有一位窦建德,他率领着义军,做了不少在百姓看来值得铭记的事。为了纪念他以及他所带领的这支义军队伍,当地的百姓特意盖起了一座庙宇,将其命名为“窦王庙”。在这座庙里面,还供奉着窦建德的塑像呢,仿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后人能一直记得那段历史以及窦建德他们的功绩。
很可惜的是,李渊比窦建德动作更快,抢先一步掌控住了天下的大权。如此一来,窦建德就没办法成为天下之主了,他也就只能担当起义军首领这样的角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