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夺得天下,首先会斩杀这3位功臣,诸葛亮是看破不说破

清云叙事 2025-02-20 16:27:59

刘备一直以来都是凭借着仁德而声名远扬的。大家都知道,曾经有那么一个情况,刘备被曹操一路追杀,形势那是相当危急。可即便在这样的生死关头,他也坚决不肯抛下那些一直追随在自己身边的老百姓。就单单这一件事儿,就足够让人们念叨上好久好久呢,一直传颂着刘备这份对百姓不离不弃的仁德之心。

我们都知道刘备是被视作仁德之君的,那么就会不禁让人产生这样一个疑问,要是刘备他真的当上了皇帝之后呢,他会不会采取和他的先祖一样的做法?也就是说,他会不会去保护那些曾经跟随他、为他立下功劳的功臣们呢?这确实是个挺值得琢磨琢磨的事儿呢。

大家都知道,刘邦和刘秀对待自家兄弟的态度那是很不错的。刘邦在打天下以及后来的一些事情处理上,对兄弟有着一定的关照;刘秀同样也是,在其发展历程中,和自家兄弟之间的关系也维持得挺好。那么问题就来了,刘备作为老刘家的后人,他会不会改变老刘家一直以来对待自家兄弟这种不错的作风呢?也就是说,前面刘邦、刘秀在对待兄弟方面有着那样的做法和表现,到了刘备这儿,他还会延续这种一贯的风格吗?还是说他会做出一些不一样的改变呢?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好奇的事儿呢。

重情重义刘玄德

刘备的形象向来是颇具争议的。在一些情形之下,人们能看到他重情重义的一面,比如他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后,兄弟间情谊深厚,始终不离不弃,面对诸多艰难险阻也未曾抛下彼此,这份情义着实令人动容。然而呢,在另外一些时候,他却也做出了某些让人觉得不齿的举动。就好比在某些事件处理过程中,他的一些做法可能会引起争议,使得部分人对他的印象打了折扣,所以总体而言,他的形象便一直处于这种存在争议的状态当中啦。

话说刘备第一次彰显出自身仁德的情况,大致是发生在他身处荆州的那段日子里呢。要知道啊,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不是好人,仅靠短时间的接触那可很难瞧得出来。往往只有彼此相处的时间足够长了,才能够真正看清这个人的内在本质哦,刘备在荆州时的表现,就正好印证了这一点呢。

想当初啊,刘备在和曹操的对抗当中吃了败仗,被曹操打得那叫一个落花流水,没办法,只能往南逃窜啦,一路奔到了荆州,去投奔他的“老表”刘表。刘表这人呢,对刘备那可真是挺够意思的。你想啊,刘备当时带着一帮残兵败将,狼狈不堪的,刘表不仅收留了他们,还大方地给了刘备一座城池呢,好让刘备他们能在那儿好好休养休整一番。

在那之后的日子当中,始终都未曾轻视过刘备。不仅如此,还十分主动地让刘备参与到荆州诸多事务里面呢。一直到刘表病情严重,已经病入膏肓的时候,竟然还萌生出想要让刘备来掌管荆州的想法。

并不清楚刘表是否在廊下安排了刀斧手埋伏着,而实际上,刘备打从一开始便有拒绝的打算。

刘表心里很清楚,他那两个儿子实在是没什么能耐,就他们那本事,恐怕守不住自家好不容易创下的这份基业,搞不好哪天这基业就得被旁人给夺走喽。所以呢,刘表说不定是真心实意地想把荆州这块地盘交到刘备手里的。可刘备这边呢,心里却有顾虑,他寻思着,这要是自己就这么把荆州接过来了,旁人指不定会在背后指指点点,戳着自己的脊梁骨说三道四呢。就因为担心这个,刘备最终没敢要刘表给的荆州。

要知道,刘表当时可是还有两个儿子在世呢。其中一个呢,行事比较莽撞,有点愣头青的感觉;另一个就更小啦,还只是个小孩子呢。按常理来说,刘备完全可以去辅佐这两个孩子嘛。要是他直接取代这俩孩子的位置,自己去掌管相关事宜,那可真就显得不太地道啦,毕竟人家刘表的儿子还在呢,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取而代之。

在那个时候,刘备心里头一直觉得吧,自己在荆州这块地儿那可是有着相当重的分量呢。他或许想着,凭借着自己在荆州这么长时间的经营也好,积攒下的人脉也罢,总归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呢,天有不测风云,刘表这一去世,局势可就一下子变了。就仿佛之前刘备所认为的那些优势、地位,全都在瞬间化为泡影了。这一下,刘备可就真的啥都算不上了,一下子就没了之前那种自以为的重要性喽。

刘表的长子当时没在身边,是在别的地方镇守着呢。在这种情况下,刘表没办法,只能把荆州留给了刘琮。要知道,这刘琮年纪特别小,还不到十岁呢,他年纪小,没什么主见,所以不管做什么事儿,都得听他舅舅蔡瑁的,让蔡瑁来拿主意做决定。

您瞧啊,蔡瑁和张允这俩人呢,可是站在曹操那边的。当时呢,刘备正好是曹操一心想要找到的人。结果呢,这蔡瑁和张允啊,一点都不含糊,立马就把刘备给出卖了。这还不算完呢,他们这一卖,就相当于白白送给了曹操一个荆州啊。您说这事儿闹的,要是刘表泉下有知,估计都得被气得一下子从棺材里蹦出来,重新活过来喽,真的是太让人无语啦。

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备知晓了这件事情以后,那可真是无可奈何。没办法,他也只能是嘴上骂上那么两句,然后赶忙撒腿就跑喽。为啥要跑这么急呢?那是因为,要是万一被曹操给抓住了,那肯定是不会有啥好下场的,绝对得吃大亏,所以只能赶紧跑路啦。

然而,在荆州易主的消息传开之后,当地的百姓们心里都极为不舍得刘备离去。毕竟刘备在荆州期间,想必是与百姓相处融洽,给百姓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当他们得知刘备要离开此地的时候,城中的百姓们纷纷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要跟着刘备一起走,哪怕前路未知,也不想与刘备就此分别。

实际上呢,百姓们愿意追随刘备,这可未必是因为刘备本身就好得无可挑剔。主要原因呢,还是在于曹操那边不太能让百姓们倾心相从。也就是说,百姓选择跟刘备走,很大程度上是相较之下,觉得曹操那边不符合他们的期望,所以才把希望寄托在刘备身上呢。

在曹操带兵打仗的诸多经历当中,存在着一个饱受诟病的情况,那就是他时常会做出屠城这样残忍的举动,由此平白无故地犯下了诸多杀孽。想当初,刘备还在徐州陶谦那儿待着的时候呢,情况是这样的。陶谦,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压根就不听刘备对他的一番劝告,执意要和公孙瓒联手,一起去攻打曹操所占据的兖州。可结果呢,这次出兵并不顺利,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啦。

在曹操缓过劲来之后,便即刻着手对陶谦展开报复行动。只见他率领兵马一路进发,凭借自身的军事力量接连攻克下十几座城池。而在这过程当中,其行为造成了极其惨痛的后果,竟致使几十万无辜百姓惨遭杀害,使得当地陷入一片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地。

在普通百姓们的心里,曹操可完全不是那种被称作枭雄的形象哦,在他们看来,曹操就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可怕恶魔呢。这不,现在突然听说曹操变成了荆州这块地方的主人啦,那百姓们能不害怕嘛,肯定得赶紧跑。为啥要跑呢?因为他们觉得,要是落到曹操手里,说不定就性命不保了。相比之下,他们觉得刘备就不一样啦,就算是有啥情况,至少刘备是不会把他们所有人都给杀掉的,所以这时候百姓们自然是能跑就跑喽。

话说当年曹操大开杀戒之时,刘备正好在陶谦那儿呢。就因为在这个当口身处此地,所以刘备对曹操那可真是了解得透透的啦。他心里明白得很呐,曹操这人那可是真能下得去手,把那些无辜的百姓全都给杀光喽,这一点刘备心里是再清楚不过的啦。

刘备心里实在是不忍心抛下百姓不管,所以最后做出决定,干脆就带着这些百姓一同踏上逃亡之路啦。

在那样的情境下,有人提出了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刘备当时的做法是利用那些随行的百姓来对曹操形成一种制约,其目的在于让曹操手下的士兵有所顾忌,不敢毫无顾忌地冲上前去展开杀敌的行动。

这可完全就是在瞎说了。曹操那是什么人呐,他绝不是会因为这么点儿事儿就变得缩手缩脚的。就说跟着刘备一起走的那些百姓吧,数量再多,和曹操的大军比起来,那也是少得可怜呐,都不够曹操大军塞牙缝的呢。

话说在带着众多百姓一同逃亡的路途之中,《三国演义》这部名著里特意给刘备增添了一段特别有名的情节,也就是众人皆知的“刘备摔孩子”这一出呢。那时候的情况是这样的,阿斗和他的母亲不幸被曹操率领的大军给追上了,眼瞅着马上就要沦为俘虏啦。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只见赵云毫不畏惧,独自一人,手持长枪,骑着马就猛地冲入了敌军那密密麻麻的阵营之中。他在敌阵里来来回回,竟然进出了七次之多,最终成功地把阿斗给解救了出来。

话说赵云历经艰难险阻,终于成功从敌军阵中救出了刘备的孩子,而后赶忙将孩子交到刘备手上。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时候,刘备接过孩子后,竟一下子就把孩子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刘备看着襁褓中的孩子,脸上带着怒色,口中忍不住怒骂出声道:“哼!就是因为你,差点就害得我失去一员极为重要的大将啊!”

大家想想,襁褓之中的阿斗能有啥错?刘备说出那样的话,其实压根就不是讲给阿斗听的,而是说给身边那些人听的呢。通过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刘备可是收获不小哦,他就此博得了爱才的好名声,而且还赢得了几位兄弟一辈子对他的忠心追随。

有一种情况是这样的,假如刘备当时表现出来的是真情实意,完全出自真心的话,按照常理来讲,他应当是不会对那些为他立下功劳的臣子下手的。不过呢,要知道这一切都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罢了,毕竟真实的历史走向究竟是怎样,又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所以这也仅仅是停留在“如果”这个层面上的一种设想哦。

薄情寡义刘玄德

话说刘备呢,之前从别人那儿借来了荆州。可接下来,他却做了一件挺让人看不起的事儿,就是去占据了刘璋所拥有的益州。想当初啊,在刘表的病床跟前呢,刘备还大义凛然地表示,去占据同宗之人的基业那可是很羞耻的事儿,所以就拒绝了刘表要把荆州给他的提议,也因此博得了一个不错的名声呢。但瞧瞧他现在,却做出了占据同宗刘璋益州的举动,这前后的反差,还真是让人忍不住要问,他这到底是在干啥?

刘璋当初请他来,本是想着让其帮忙抵御外敌,哪曾想,他竟打着这样的旗号,把益州给占领了。刘璋那时可完全没料到,这请他来所付出的代价,居然会如此之大呢。

你看啊,现在呢,他为了能有那么一块可以安身立足的地方,居然就把自己一直坚守的原则都给打破了。那以后要是他真当上了皇帝呢,到时候为了能把自己的统治稳稳当当维持住,谁也说不准他会不会又一次把自己的那些原则给抛到一边去,确实挺难讲清楚这件事的呢。

设想一下啊,要是蜀汉的所有人都没有遭遇牺牲的命运,并且还成功地把曹魏和孙吴都给打败了,让汉室再一次得以复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首先需要去处理和解决的,就是关羽、马超、魏延这三个人的相关事宜啦。

这三个人,可都是非常勇猛的将领呢。在那逐鹿中原、谋求统一天下的艰难历程当中,那肯定是少不了要让他们冲锋陷阵、贡献力量的。可奇怪的是,尽管他们能力出众、战功赫赫,却始终没办法让刘备心里踏实、对他们完全放心呢。

当刘备登基称帝之时,关羽极有可能会变成一位功高震主的将军。到那个时候,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他手下的那些士兵,都只听从关羽一人所下达的命令,而对皇帝所下的旨意却置若罔闻呢。这情形就和西汉时期的周亚夫差不多,周亚夫当年也是因为功劳太大,在军中威望极高,以至于出现了一些让皇帝颇为担忧的状况,关羽若发展下去,或许也会面临类似的局面呢。

在蜀汉的诸多将领当中,除了大名鼎鼎的关羽,马超同样也是一员极为擅长领兵作战的武将。要知道,马超可是出身于西凉地区呢,就因为这样的出身背景,使得他对于那些少数民族的士兵具备一种很独特的统领驾驭能力哦。不过呢,刘备心里可有着自己的考量,他可不希望马超发展成那种能够独自率领兵马,脱离掌控去征战天下,进而成为一方枭雄式的人物呢。

要知道,刘备对马超的实力那是相当欣赏的,马超确实武艺高强,能力出众,在当时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个人物呢。不过呢,正因为他影响力大,刘备心里其实不太愿意让马超就这么留在朝中。毕竟在那种局势下,留着这么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在身边,可能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或者不便之处。所以呢,刘备是铁了心要把马超给拿下,以此来处理好这方面的情况呢。

而最后那个惨遭杀害的人,正是魏延。

魏延啊,这人野心着实不小呢。想当初刘备刚进入益州那会儿,大家心里都琢磨着,这镇守汉中的重任肯定得落在张飞身上,毕竟张飞那也是刘备麾下的得力大将,威名赫赫的。可谁能想到呢,最后刘备竟然做出了一个出乎众人意料的决定,把魏延给任命为了汉中太守。

刘备向魏延询问其心中有何想法,魏延当即回应道:“倘若曹操出动全国的兵力前来攻城的话,我定会全力将其阻挡住。而要是曹操仅仅率领十万人马来犯,那我可就要反过来把他这十万人马给消灭掉啦。”

你看啊,就好比张飞那样的人,脑子特别灵活,办事能力也很强,对于这样的手下,刘备肯定是不会去动他的。再比如说赵云呢,一直都是闷头做事,只顾着多干活,话也不多说,像他这样的,刘备同样也不会对他怎么样的啦。

您瞧啊,像关羽、马超、魏延这几位呢,他们确实是有一些功劳在身的。可他们身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人处世比较一根筋,不太懂得灵活变通。而且呢,他们在当时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然而忠诚度却不够高,这一点就很让人不放心啦。另外,他们还特别喜欢说大话,并且有着不小的野心呢。像这样的人,对于一个王朝的稳定来说,那可就是不利因素啦。所以呢,刘备既不会把他们留在身边,从维护王朝稳定的角度来讲,也确实不应该留着他们。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