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1942年5月开始,冈村宁次制定计划,指挥华北日军开始对我根据地进行史无前例的“五一大扫荡”。
不得不说,冈村宁次这一招阴险毒辣。
日军采取“步步为营”“分进合击”“拉网梳篦式”的方式,给我军造成很大损失,根据地被分割成了2670多个小块,华北抗日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八路军蒙受巨大损失。

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
就拿冀中军区来说,5月份之前总兵力6.3万人,一个月后只剩下4.6万人,减员将近1.7万。
冀中军区警备旅减员较少,也达到了三分之一;其中1团原来是1632人,伪军扫荡一个月之后,只剩下了728人……
发生在6月初的雪村之战,就让8分区损失了一名军分区司令员和一名政委,4名团级干部和3名营级干部。
战斗的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在此情况下,为了保存实力,冀中军区首长决定主力跳到根据地(根据地事实上已经成为敌占区)外面,只留少数干部战士留下了分散活动。
警备旅锄奸部干事徐光耀随着地方部队31地区队一部分30多人,在营长的率领下,来到深泽和定县交界的北冶庄头村。
因为该村群众基础较好,30个人一人一户,分开隐藏在30户老百姓家里。
徐光耀心中很忐忑,他被分在了位于村西北的一户地主家。

这里交代一句,徐光耀是河北雄县人,他1925年生,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
这时候,他才17岁,虽然已经是警备旅的干事,但毕竟还是个大孩子。
他不免有点紧张,心说万一地主将自己出卖该咋办?
因为心里不踏实,尽管很疲惫,但他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闭上眼睛又睁开,唯恐敌人突然出现。
到了凌晨4点左右,徐光耀实在太困了,不知不觉闭上眼睛,呼呼入睡。
刚睡了不到一个小时,耳边就传来一个老乡的喊声:“快起来,敌人来了。”
他睁眼一看,是地主家的长工。
徐光耀不信,这时候天还不亮,敌人怎么会来?他半梦半醒地说:“别开玩笑了……”
这时,大街上传来一声声“咣咣”的敲锣声,还伴随着伪村长的喊声:“乡亲们,都起来,皇军让你们到祠堂集合,不去的当八路抓走!”
听到喊声,徐光耀睡意全无,一骨碌从炕上爬了起来,登上草棚一看,乖乖,大街小巷全都是敌人,他们有的端着枪站在路口,有的拿着枪托,挨家挨户砸门。
徐光耀一看,跳下草棚,向四周观察,寻思找个合适的地方藏起来。

地主宅院资料照
这时候,长工一句话提醒了他:“藏哪都不行,院子太小,搜出来可就糟了。”
是啊!一旦被敌人搜出来,那就有口难辩:不是八路军,你藏什么?
到时候,一定是被抓走或者直接杀掉。
徐光耀作出决定,跟在长工背后,到祠堂集合。
走着走着,突然有人喊:“站住!”
他抬头一看,是一个伪军,那人狡黠地狞笑着说:“臭小子,一看你就是个八路。”
“我不是,是给财主扛活的。”徐光耀心里一惊,但仍旧不动声色解释说。
那名长工也帮腔道:“老总,他没撒谎,确实就是。”
伪军抓住徐光耀的手看了几秒钟说:“你走路的样子就像是当过兵,再看你的手,连一个茧子都没有,根本不是长工,骗谁呢?”
说完,他左右开弓向徐光耀的脸上打了两巴掌。
徐光耀头嗡地一下大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会打枪,可是枪早就藏在村外,现在手无寸铁。
打,打不过;跑,跑不了;这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候,奇怪的一幕出现了,那名伪军突然不再说话,别有深意看了徐光耀一眼,然后若无其事转身离开,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徐光耀根本就没有出现过那样。
徐光耀马上回过神来,对方这是提醒自己,要多加小心,装得像一点,别让人看出破绽。
于是,他把眼皮耷拉了下来,腰躬了下来,双腿也模仿着长工,迈着罗圈腿向祠堂走去。
祠堂前面的广场上,男女分别展开,敌人的重点是盘查男的。
男人们分成四行,大家争着往后挤,谁也不愿意靠前。
但是,看到徐光耀这张陌生的面孔,大家立刻明白他的身份,自动让出道路,让他站到了最后面第二排。
他个子低,在大人身后很不显眼,在前排几乎看不到他。
日军捡大个子往外拉,在他们看来,八路军善战,肯定身材魁梧。

他们每次挑出十个,弄到一个小屋里,轮番拷打,逼着他们承认自己是八路军。
这样一次十个轮换,眼看就到了最后两排,徐光耀暗暗着急起来,开始给自己编口供。
想来想去,他编好了一套说辞,说自己是西固罗人,走亲戚路过这里。
如果说是本村的,敌人肯定要问你是谁家的,父母是谁,兄弟有谁,叫什么名字,马上就会穿帮。
就在这时候,日军从抓走的那些人中发现了5名八路军战士,也就是跟徐光耀一起到村里来的30位中的几名战士。

徐光耀
日军觉得大有收获,不再亲自审查,把审查的任务交给了伪军。
剩下的人都是十五六的孩子,站得靠前的孩子是个机灵鬼,他害怕挨打,就对伪军队长悄悄说:“我家里有钱,住得不远,我回去拿给你好不好?”

伪军队长一听,眼里闪现亮光,点头表示同意,让一个伪军跟着去对方家里拿钱。
旁边的另一个孩子听见了,也依样画葫芦说:“老总,我家里也有钱……”
伪军队长一听,也让一个伪军跟着那孩子去了。
很快轮到徐光耀,他的头一下子就大了,自己没有地方拿钱,就撒谎说:“我家穷,没有钱。”
“胡说,你穿得比他们好,咋会没有钱?”伪军小队长显然不相信,“说不定你身上就有钱,给我搜!”
这时候,徐光耀的心彻底凉了,他倒不是怕搜身,而是他外面穿的便装,里面穿的是军裤,如果稍微一留意,肯定会露馅。
到时候可就说不清了。
那名伪军听到命令之后,随即过来在他身上翻,因为外面裤袋是破的,手伸进去就会摸到。
这名伪军分明看到了,当时一怔,但是并没有异常表现,只是对小队长说:“这小子真是个穷光蛋,连个钱毛也没有。”
一听声音,徐光耀突然想起,在大街上扇自己耳光的,正是这名伪军。
听这名伪军如此说,徐光耀高悬的心终于落地。
伪军队长没好气地来到徐光耀跟前,狠狠在他的屁股上踹了一脚说:“滚回家去,不要让老子再看到你。”
脱险之后,徐光耀被调到宁晋县大队,担任特派员。
对于救了自己性命的伪军,徐光耀一直放在心上,也刻意去打听,但一无所获。
但对于救过自己、帮助过自己的人,徐光耀终生难忘。

徐光耀在朝鲜战场
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我经常会想起那些人,想起那些刚刚还生龙活虎、转瞬间就闭上眼睛的战友;想起陪着我担惊受怕、像母亲般关怀照顾我的房东大嫂;想起在鬼子的刺刀前喊我‘傻子’的足智多谋的乡亲,想起打我耳光的那名伪军……那场景,终生难忘。”
至于那名伪军,也许他是我军安插在敌人内部的一名卧底,也许他就是一名货真价实的伪军,但是良知未泯。
在抗战时期,白皮红心的伪保长和伪军也不在少数,这是日军无法取胜的原因之一。

建国后,徐光耀随着部队到过朝鲜,回国后成为一名作家,初期创作了小说《平原烈火》。
1961年,他的另一部小说《小兵张嘎》问世,这部小说被多次搬上荧幕,经久不衰。
他曾经因故被错误开除,这部小说拯救了他,组织身份得以恢复。
参考史料:
《血色冀中》 李秉新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红色印记·雄安》第二十集:徐光耀与《小兵张嘎》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