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人的情绪价值,大多都是自己给的

大胡子聊房 2024-10-24 16:21:00

婚姻里,不要花很多时间生气

刚刚开学一周,女儿的房间就已经乱成猪窝。

左图这个景象差不多展示了四分三吧,在床的另一边混杂着书、玩具还有每天换下来的衣服。说实话,我很想生气,但我忍住了。怎么说咱也是身经百战的人,何苦自己为难自己呢从结婚,和小怪兽因为不爱整洁无数次吵架,再然后费尽心思帮女儿养成好习惯,把三十六计都用了一遍,还像红军长征一样每天盯每天训练,人家根本不买账。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对待这个问题的心态变成了这样,想收拾,就闭嘴干活;不想收拾,就权当没看见。人活着,得学会自洽。真的,否则疯的就是自己。

再说了,对于人生,我有一个万能的法则,那就是对于时间的价值观。每个人都平等地拥有一天的24个小时,除睡眠外剩下的时间花在哪里决定了我们的生命质量和宽度广度。比如,我动手收拾这个房间需要一个小时,那这小时就创造了约等于钟点工40元的价值。如果我的时间能够用于做比这单小时价值更高的事情,我其实有充分的理由毫不犹豫地去做那件事。没有,做一下就做一下喽。当然,就永久而又彻底地逃离这件事来说,只有两个办法,一,要求女儿必须整理干净,二,用自己的小时差价购买他人的服务。所以,在我反复实验知道前者无果的情况下,只能去赚钱。这天底下的所有事,皆是同理。甚至于,我经常劝自己说,豁达一点吧,不然身体很容易生病的。本质上来说,只要我人还是健康的,一定程度上就是拥有了全世界,阳光、空气、逛不完的街心公园,以及希望。因为,我才39岁啊,还有大好的人生可以挥霍,或许我能靠努力过上我想要的生活,就算不能,我也要好好地躺平,在有限的范围内过上最舒服的生活。生气?才不呢。我不要花一丝一毫的时间来生气。希望大家也不要做这样愚蠢而又无聊的事。

中年女人的情绪价值,大多都是自己给的

刷到一个鸡汤,说是一个成年人的两次心理蜕变:

一是认识到成年人之间不存在无条件的爱。

一是认识到自己可以给予自己无条件的爱。

作为一个中年女人,我已经完美地进化到了另一个境界,人和人之间的,全都是价值交换。

所以,我一边自己爱自己,一边心甘情愿地拿出自己的东西去换取我想要的。

比如小怪兽的陪聊,和女儿的夸赞。

就连面对我五岁不到的儿子,我都开始实行“表演”战术了,妈妈好爱你啊,你在奶奶家的这几天我都失眠了,只有你睡在我边上我才特别踏实...

不管他信不信,反正管用就行了。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讲话这个事,要么能拿到价值吗,要么能让别人开心,否则还不如不说。

这大概也是一种变通吧。

年轻时,总是一副要跟人讲道理辩对错的心,终于在这几年死得透透的。

说难听点,这个世界可能一直都是这样的,只是我们误以为有爱情存在,我们误以为有好男人存在,误以为有人和我们一样守规则知廉耻。

兜兜转转一大圈,谁在家里赚钱多谁说了算,谁能把人哄开心谁更容易拿到结果。

假如,我是说假如,情绪价值真那么稀缺,我们不是更要自给自足,因为,我们不要别人给的,甚至还能给别人,就意味着我们也是稀缺的。

顺着这个逻辑往下思考,干嘛要考虑男人喜欢什么?分析男人的行为?害怕男人的出轨离开?

为什么呢?

从底层逻辑上来说,我是独立的,我应该回归自身,直接想一想做哪些事能让我的情绪变好,能让我感到快乐,能让我实现价值,能让我的身体分泌更多多巴胺和内啡肽?

剩下一点点,必须要通过社交完成的,我再去交换。

反正我多,我的情绪价值是溢出来的,无所谓拿给别人一点。

换个表达,大家也可以这样理解,“我讨厌做一个情绪价值的乞讨者,所以我主动选择了自己给。”

我预言所有中年女人,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生活的起起落落后,必将走向本具自足,通透达观的状态。

所有的“强”,都是由“弱”发展而来的

这句话是一位VIP群员分享的,我觉得十分有哲理,并且自己也是这样践行的。

在屏幕之外,我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人。

就拿公众号写作这个事来举例吧,搜索关键字,我曾在不同时间段和小怪兽哭诉过“写不出来”。

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过自己并不是时时刻刻自信的,碰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一下子就自卑了。

还有分开这件事,我相信每一个恋情或者婚姻走到终点的人都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关于我要重新适应一个人的生活,关于我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关于我未来要面临的机会成本和外界眼光...

面试找工作、跳槽、失业、创业失败、主动找领导沟通、接住自己的情绪...

无论大小,所有所有的事情面前,我们都要有一种直面”痛苦“的勇气。

然后,结结实实地去感受它,承认它,解决它,复盘它。

当我们挺过来了,拿到了结果啊,对这个事情确实是有经历,在下一次再面对的时候,就会比上一次多那么一点点得心应手。

就像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过来的,反正我每一天就是这样过来的,每一个坎都是这样过来的。

在人生很多的至暗时刻里边,我基本上都是靠熬过来的,因为,不管我接不接受,它都发生了,我都必须去接受。

后来,就那样熬着熬着耗着耗着过来了呀,我回头再去看,其实没什么,我不会死。

有很多姐妹留言问我,是如何变得内心强大的?

大概就是这样吧。

一天写一篇稿,一天做完一天的事,一天一天地过着。

所有的强,都是由弱发展而来的。

正所谓郭德纲所说让他成名的不是哪一夜,而是每一夜。

人生中那些的重要的节点和高光时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颗坚韧的心和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长期主义。

04

聊天,是生活和精神的外显

重读荣格的《红书》,其中一个章节里他这样写道:

我们认为自己内部拥有个性,外部拥有共性。在我们之外,是共性和外在世界相连,而个性指向我们自己。当我们是自己的时候,我们就是独特的,而使用共性与外在世界建立联系。但是如果我们不是我们自己,那么我们就会在共性上变得独特且自私。如果我们不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原我就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它就会用共性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共性就被伪装成个性。如果我们是自己,我们就能满足原我的需求,我们就会富足,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意识到共性的需求,并能够满足它们。

这一段,其实很好地解释了婚姻中自爱和“妥协”的关系。

比如说亲密关系中的聊天,绝不是我一上来就预设了我是要哄他人开心,而是,我们试着去找一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针对同一个话题,抛出各自的观点。

在对方真的给了我很好的引领、启发或者聊天体验时,我适时又自然地给予对方一些肯定和认可。

我不是为了夸而夸,更不是为了迎合而刻意地夸。

很直接地说,聊天是生活和精神的外显,一个人在没有生活,没有接触更多知识,没有更多思考,没有更多体验时,是无法承载一个有趣的聊天的。

所以,我说撒娇、夸赞、认可、示弱这些技巧都是术,道是你要做你自己,做一个更丰富完整更内核强大的人。

去运动、去读书、去了解某个行业、去学习某个新技能、去养花、去做美食、去旅行、去生活...

然后,和伴侣和他人建立更多的认知同频和愉悦链接。

总而言之,你得真的变好或变强。

日子越是难过,越要给自己找点乐子

不论是生活的改变,还是人的改变,都没有一蹴而就的。

得慢慢来,也得慢慢熬。

就像播种是春天的事,收获却得等到八九月。

所以,在整个的过程里,我们还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并且,要学会给自己找一点乐子。

我以前穷过,确切地说都不是穷过,是在我人生的各个阶段过着不同程度的穷日子。

但穷日子也是可以有很多乐趣的,比如我经常到旧书店去淘书,到某宝搜罗各种高性价比的东西,把发了芽的红薯种在阳台上,带孩子去家附近的绿地吹泡泡...

即便在我欠债几十万的时候,这些活动也没有停止。

它们像光一样,给我原本普通而又焦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很多无形的解脱和力量。

如果当下的日子也不是你满意的,请不要沮丧,也不要绝望。

而是哄好自己,看见微光,寻找能量,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希望。

只要我们想办法把今天过好了,一个又一个的今天,就会创造一个还不错的明天。

创造一个稳稳的可掌控的幸福!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