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两师长对起义犹豫不决,我军3小时全歼其主力团,逼迫早做决断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2025-04-14 10:02:15

1948年11月初,解放军华东野战军40余万部队大举南下,准备与国民党徐州“剿总”集团展开决战,从而拉开了国共两军最大规模决战——淮海战役的序幕。当时,蒋介石在徐州内外已经集结了3个兵团的庞大兵力,另有黄百韬第7兵团12万人准备向徐州靠拢,一旦让他们兵合一处,就会形成近50万人的重兵集群,下步作战将困难重重。

敌第3绥靖区的起义迫在眉睫

为了将敌人各个击破,华东野战军需要迅速南下,赶在黄百韬兵团前面赶到徐州以东,将其分割歼灭。但要想南下,需要先解决一头“拦路虎”——国民党军第3绥靖区。该绥靖区系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西北军第29军改编而成,虽然早已今非昔比,但仍有2个军3万余人,又依托运河防线,一旦被缠住,短时间内很难有效解决战斗。

因此,早在淮海战役开始前,华东野战军对第3绥靖区部队进行秘密争取;由于该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都是秘密入党多年的中共特别党员,因此工作颇有成效。其中,第77军由于何基沣亲自坐镇,过半数的师长、团长和基层官兵都拥护起义。

两位师长未下定起义决心

但其姊妹军第59军却有些麻烦,抗战时期长期在该军任职的张克侠因“通共嫌疑”,遭到绥靖区司令官冯治安猜忌,被软禁在徐州城内。该军军长刘振三和所属38师师长杨干三、180师师长崔振纶思想都比较复杂,仅副军长孟绍濂支持起义,但他为人老实,素有“老夫子”之称,加之长期当副职、当幕僚,养成了唯主官之命是从的依赖思想,因此在军中很难服众。

11月6日晚,身在前沿指挥所的何基沣打电话将孟绍濂请来,当面告知:华东野战军方面要求3绥区在即将发起的大战役开始时高举义旗。双方约定两天后即11月8日正式举行起义,但在如此急促的情势下要打通两个师长和几个团长的思想,孟绍濂心里真的没底。

打一仗才能让其清醒清醒

由于刘振三偷偷跑回了上海消极避战,孟绍濂返回后立即将杨干三和崔振纶请来,开门见山的与他们协商起义事宜。孟讲了当前的战局,讲了蒋介石嫡系中央军对3绥区的歧视排挤,晓以大义,指明了前途。但杨、崔两位师长就是低着头不吭声,既不明确表示反对,又不表示赞同,实际上还是对蒋介石集团抱有幻想。

孟绍濂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最后仍然没有效果。华东野战军方面得到消息后,立即决定要给第59军一点儿厉害尝尝,以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双管齐下的办法逼其就范,很快运河防线上的重要关口万年闸被选中为目标,这里水面宽仅70米,分为两股,北股名月湾河,南股为运河主流,均架设有桥梁,可供部队通过,因此,第59军派出所谓“精锐”——第38师539团驻守此处。

迅速歼敌1个团

早在济南战役期间,第3绥靖区司令冯治安就下令加固运河沿线工事,沿河每隔200米就修筑一处地堡和集团工事;万年闸地区作为重点,工事修筑的更为牢固,南北两座桥都构筑了坚固的桥头堡,北岸的大刘庄、杨闸官、小李庄等地也都增设了外围据点,因此第59军上下都认为此处“固若金汤”。

拿下万年闸,也就彻底打消了第59军那些人顽抗的念头。11月7日傍晚,华东野战军7纵2个突击团分别靠近万年闸附近的攻击位置;晚7时,战斗正式打响,敌前沿据点河神庙迅速失守,大刘庄、杨闸官、小李庄等地也陆续被攻克。守敌纷纷向南溃逃,7纵官兵乘胜追击,夺取了北面月湾河上的桥梁,及时粉碎了敌工兵炸桥的企图;随后,又一路追击到运河南岸,歼敌2000余人。

敌高层迅速转变态度

与此同时,7纵19师等部也在万年闸以西的堰公头等地发动进攻,先后有2个营和3个侦察队成功登陆运河南岸,并将附近六十子、巨梁桥等地的守军击溃。万年闸两座大桥的失守,第539团的彻底覆灭,给59军官兵尤其是它的领导层狠狠一击,使他们原先认为还可以打一打的幻想彻底破灭了。

7日晚上,孟绍濂召集开会时,杨、崔两位师长再也不犹豫了。尤其是崔振纶,因为他心中明白,正是他的部队丢掉了万年闸,上级如果要军法从事,他本人首当其冲。因此,他一上来就拍着桌子吼道:“老蒋要我们给他看大门,好让他的嫡系队伍安全地朝南跑,我们再也不能干这种傻事了。依我看,乘目前共军大部队还没有过来,我们干脆把大门敞开,让共军顺顺当当地直下徐州,我们就躲在一边凉快去,还可以看个热闹。”

杨干三也立即明确表态说:“崔师长说得对!咱们不如乘势敞开运河防线,让徐州的北大门来个门户洞开,这也是送给共产党的一份见面礼哇!”就在大家一致表态拥护起义的时候,新的惊喜出现了,原来是张克侠借着万年闸大败、前线军情紧急的机会,悄悄从徐州城跑了出来,出现在大家面前。他是第59军的老长官,大家彼此十分亲近熟悉,有他坐镇,第59军的起义工作再无阻碍,顺利进行。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