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时期戴笠仅是“编外情报员”,为何被蒋介石选中,成为特工王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2025-04-14 09:59:41

在中国近代史上,戴笠是一个让许多人闻之色变的名字,土地革命和抗战时期,他指挥的特务处后来发展为“军统”,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站点,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特工人员,为蒋介石搜集了大量情报,既为抵抗日寇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替蒋介石除掉了许多政敌,杀害了无数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因此被称为“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

北伐时期戴笠仅是编外情报员

戴笠资历很浅却天赋极高

尽管戴笠后来权倾天下,但他在国民党政权内部的资历却并不高,仅是黄埔6期毕业生,以至于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时,他还没有任何军职,只是在军校前辈、侍从室高参胡靖安手下当个“编外情报员”,自动去搜集情报,然后向胡传递。但由于他并未接受专业训练,也没有活动经费,因此搜集的情报质量不高,也未能引起上层的注意。

1927年7月底,蒋介石决定加强情报工作,以便随时掌握汪精卫和桂系等反蒋势力及嫡系部队各级将领的忠诚情况。为此,他授意胡靖安成立一个准特务组织——密查组。考虑到戴笠多年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胡靖安将其也招入组内;经过一段经历磨练,天赋极高的戴笠很快显示出搜集情报的特殊才能,基本每两天就会呈上1份高质量的情报。

多次当面呈送情报获赏识

为得到蒋介石的赏识,每当获得较为重要的情报,戴笠总会千方百计直接交到蒋的手中。但毕竟官职卑微,仅少校军衔,不要说直接晋见,就连靠近蒋的官邸都不可能。有心请人代为通报,但蒋身边的人都是黄埔前3期的老大哥,根本看不上戴这个末流晚辈。在他们的影响下,连蒋身边的警卫、勤务、司机、厨师之流,也看不起戴笠,对其十分轻蔑。

无奈之下,戴笠只能守候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或中央军校官邸门口,当蒋的汽车到达时,戴先远远立正,敬一个军礼,然后快步上前,双手把材料递过去。最初,蒋介石根本看不上这种不守规矩、越级上报的行为,但他很快发现戴的情报大都出于第一手资料,比较真实,也就逐渐重视起来。

戴笠也是黄埔生

资历浅反而更容易掌控

“二次北伐”时,戴笠自山东潜入敌后,沿济南、保定、天津、北平等重镇一路北上,足迹遍布华北各省,详细了解直系军阀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宗昌、张作霖集团的虚实,搜集了不少重要情报,因此得到蒋介石的器重。1932年,蒋介石着手筹备成立复兴社,并在其内部设立特务处,作为复兴社的核心。

当时,各方势力向蒋保举了6个人,担任特务处长要职,其中不乏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郑介民等黄埔一期毕业的亲信。戴笠虽也名列其中,却是资历最浅、名气最小的;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蒋介石为了平衡各方势力,最终决定选择不属于任何派系的戴笠担任处长。

戴笠和蒋介石

毕竟,凭借他黄埔6期的资历,在政治上难以形成一股新的势力,即使掌握全国特务大权,也构不成威胁,除了效忠蒋介石外,几乎别无出路。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