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一个来自中国的开源AI模型,仿佛一枚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引发了美国科技界的强烈关注和焦虑。
这个曾经被认为在AI领域遥遥领先的国家,如今却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
有人预言,一场中国开源AI模型的浪潮即将席卷全球,这将对现有的AI格局带来怎样的冲击?
DeepSeek的开源特性,使其迅速传播开来,并对美国科技公司的市值造成了显著影响。
科技大V、天使投资人Balaji甚至预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中国将会涌现出一大批开源AI模型,涵盖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技术、图像生成等多个领域。
他认为,中国正试图通过AI硬件盈利,并通过低价策略在AI软件领域复制其在制造业的成功模式,最终击败美国科技公司。
这种担忧在美国科技界弥漫开来。
一些人认为,中国正在复制他们在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复制、优化、规模化生产,然后以低价策略击垮竞争对手。
他们担心,中国可能会在AI领域重演这一幕,最终主导全球AI市场。
这种担忧甚至演变成了“冷战2.0焦虑”,一些人呼吁美国需要无限的能源、无限的算力和更简单的立法才能在这场竞争中不落于人后。
Facebook前高管Chamath Palihapitiya更是直言,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领先美国,美国需要迅速行动才能迎头赶上。
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维持现有能源政策、将芯片制造转移回美国本土以及简化立法流程。
对于中国的崛起,并非所有人都将其归因于国家战略。
图灵奖得主LeCun就认为,DeepSeek的成功并非中国精心策划的结果,而是其国内激烈竞争的副产品。
他指出,中国并非一个统一的实体,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企业家们时刻面临着被超越的压力。
科技大V Christopher Nguyen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美国视角过于“中心主义”,应该从中国自身多元化的视角来理解其发展。
他以自己在松下中国的工作经历为例,说明中国公司和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以更高质量和最低成本击败竞争对手,这并非源于国家政策,而是纯粹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
比尔·盖茨对DeepSeek的创新能力表示了肯定,他认为DeepSeek的开放性和打破的数字纪录是他从未见过的。
尽管如此,他仍然相信只要美国控制住台积电,就不会输掉这场AI竞赛。
一些硅谷投资人也对中美AI竞赛的未来走向做出了预测,他们认为软件大爆炸可能发生在美国,AI技术爆炸可能在美国和其半导体供应链上的国家和地区发生,而全栈爆炸则更可能发生在中国等拥有强大工业基础的国家。
这场由DeepSeek引发的讨论,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开源的价值。
Balaji指出,中国专注于不择手段地赢,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复制一些被西方放弃的价值观,比如开源。
他承认,中国在软件上的进步速度已经超过了西方在硬件上的进步速度。
中国AI的崛起,究竟是国家战略的成功,还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eepSeek的出现,是偶然的个例,还是中国开源AI浪潮的先兆?
美国又该如何应对这场挑战,才能保持其在AI领域的竞争力?
这场关于AI的未来之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