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量24万,连续五年领跑全国,领先上海、江苏

文博说 2025-03-31 11:58:20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制造业的变革,而这场变革的核心,正是工业机器人。

2024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24万台(套),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这一数字背后,蕴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巨大能量。

广东在全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2024年的产量不仅傲视群雄,更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44%,相当于每两台国产工业机器人中就有一台产自广东。

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广东成为工业机器人制造的中心?

从位于深圳的汇川技术,这家全国最大的控制器和伺服系统供应商,到东莞的拓斯达,一家能够实现机器人全产业链覆盖的企业,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汇川技术的SCARA机器人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一,广泛应用于手机、显示屏、光伏等领域,而拓斯达则通过建设新的生产基地,不断提升产能,为广东的机器人产业添砖加瓦。

除了广东,长三角地区也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支柱。

长三角地区拥有雄厚的产业资源,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等全方位的支持。

同时,这里也是重要的工业机器人出口基地,出口量占据全国一半以上。

以上海为例,这座城市是中国最早引进和研发机器人的城市之一,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以及新时达、节卡等国内企业都在这里布局。

位于宝山区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更是全国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之一,其工业机器人产值占全国的1/9,上海的1/3。

江苏省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计划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标杆城市及产业集聚区。

埃斯顿和汇川科技等龙头企业在江苏的布局,也为当地机器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浙江省的杭州机器人小镇,则吸引了ABB、安川电机等国际巨头入驻,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生态。

安徽省也不甘示弱,芜湖的埃夫特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超过30%的出货量增长,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近三年新增装机量更是占据全球一半以上。

2024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55.64万台(套),同比增长14.2%,再创新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同比增长45.2%,这表明中国制造的机器人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也正在走向世界舞台。

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制造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从广东到长三角,从国内市场到国际舞台,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故事仍在继续。

未来,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

哪些新的技术和应用将引领行业潮流?

又将如何应对国际竞争和挑战?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0 阅读:1

文博说

简介:文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