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选择回大陆发展是因为读了谁的文章

如意现当代史 2024-03-16 02:14:31

2023年6月17日,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参加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大会并发表演说,他向台湾乡亲,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台湾乡亲分享了一句内心的话:“不论你们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到大陆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显然,林毅夫现身说法、呼吁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如果当年林毅夫留在台湾,或许也会有所成就,但只有来大陆,他才有可能成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才有机会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当时是金门驻军的一名连长,他在一天夜里,从金门跳海游到厦门,从敌对阵营中“叛逃”到大陆,实现了人生的传奇性逆转。

青年林毅夫

但是,让他决心到大陆发展的直接原因,却是鲜为人知的。原来,促使林毅夫“铤而走险”的人竟然是马英九!

由远见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出版的马英九口述、萧旭岑撰写的《八年执政回忆录》一书记载了这件往事。

事情是这样的:1979年5月初,来自中国大陆的北京大学教授芮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薛葆鼎到哈佛法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在哈佛法学院副院长、中国问题专家孔杰荣(Jerome A.Cohen)主持的座谈会上,芮、薛两位学者就中国大陆经济改革发展问题发表了演讲,而在现场座中就有马英九。他正在哈佛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听了大陆学者介绍的情况,马英九很有感触,一时灵感迸发、文思泉涌,写下了一篇题为《加速中国大陆的台湾化》的长文,并立即给台湾的《中央日报》海外版投稿。他认为大陆经济发展可以学习借鉴台湾企业的经验,希望大陆留学生能有机会看到他的文章,并把他的建议带回大陆去。该报于当年5月12日发表了此文。

出人意料的是,被引发了研究大陆经济问题兴趣的人中有一个叫林正义(林毅夫原名),他竟然因为马英九这篇文章彻底改变了命运!

在2023年6月17日的演讲中,林毅夫部分印证了马英九回忆录的说法:“我当年从台湾回大陆,就是希望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人说我从台湾冒着风险到大陆是‘传奇’,其实是我比较幸运,生活在一个和平时期。回想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动乱年代,毁家纾国、抛头颅洒热血,是每个中国知识分子都会有的基因。”

其实,林毅夫关注马英九的文章,很可能与他和马英九都是保钓运动的积极分子有关。1970年,18岁的林毅夫作为台湾大学大一学生代表会主席,参与了保钓运动。他说:“钓鱼岛是我家乡宜兰所辖,主权属于中国,但二战后美国把钓鱼岛管辖权私相授受日本,完全不顾国际法和国际道义。”参加保钓运动引发林毅夫的深思:“如果中华民族不复兴,中国在国际上不可能得到尊重。因此,我才会从台湾回到大陆来。”

林毅夫没有提到他看过马英九的文章也是合理的,因为真正驱动林毅夫走出人生关键一步的是民族的使命、是时代的号角,阅读马英九的文章只是一个偶然的契机,或许没有马英九的文章,林毅夫还是要走上这条道路的。而马英九能够为中国大陆经济建设问题写出文章,也是因为马英九也有盼望中国发展的激情。也是因为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才会有大陆学者赴美交流。

马英九和林毅夫并无交集,他当然无从知晓他的文章会影响到林毅夫。据《八年执政回忆录》一书记载,是当年金门部队中林毅夫的顶头上司、林毅夫当连长时的营长高华柱告诉马英九这件事情的;这位高华柱在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担任了军方高官,他有一天拿着马英九那篇文章的剪报,向马英九报告说,林毅夫看了这篇文章后第四天,就游去大陆了!就像抗日战争时期有人读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就去了延安、有人读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就参加了布尔什维克一样!

高华柱

很可惜的是,林毅夫在介绍自己人生经历的演讲中,没有“回应”高华柱的“证言”,如果他印证一下他的“老首长”对他“叛逃”动机的“揭发”,那么人们就会发现:台湾当局一直在通缉林毅夫,而煽动、诱发“叛逃”的人就在身边啊!

当然,尽管林毅夫至今仍回不了台湾,但现在两岸交往早已经使台湾青年到大陆不再需要冒险“叛逃”,而且能够激发起“叛逃”冲动的马英九和能够被激发出“叛逃”激情的林毅夫,也都在以不同方式推动两岸青年的交流。已到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过来者林毅夫,更苦口婆心地劝告台湾年轻人到大陆发展——林毅夫用来劝诱他们到大陆来的理由虽然是祖国大陆为个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最重要的仍然是当年真正吸引林毅夫到大陆的民族大义:

“大陆的发展是全体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最大机遇,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抓住确定的大陆经济发展机遇乘风破浪前行,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不仅可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而且,你们将目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并且能够自豪地说,在民族复兴伟业中,有我一份贡献。”(配图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0 阅读:2

如意现当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