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单独被召见,回来给政委说内容,对方后来说不知情:怎能这样

从阳化石 2025-01-29 03:56:40

1973年12月,八大军区对调后,丁盛调任南京军区司令,作为8位军区司令中唯一的少将,确实有些显眼。

到南京军区与多位政委搭档,一开始是杜平,1975年从军科院调廖汉生担任政委。

俩人是老熟人,过去还是上下级,也是老同学,在一起共事时间不长。

抗战爆发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120师,红28军也编入120师序列,宋时轮担任团长,廖汉生担任副团长,丁盛在358旅担任协理员,后编入宋时轮支队到冀东工作去了。

解放后,南京军区学院战役系招生,廖汉生、丁盛等一批军以上干部开始为期三年的脱产学习。在这三年里,他们一起学习,生活等,可以说是知根知底。

1957年,毕业后大家都去不同单位就职。丁盛回54军,后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1968年调任广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司令。廖汉生担任军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政委、军科院政委等。

1975年,他们在一起搭档负责军区军政工作。

1976年2月,丁盛、廖汉生、彭冲入京开会。深夜,丁盛被秘书叫醒,有人找他谈话,问秘书什么事情,对方也不清楚。起床后,到上海代表马天水的房间里,这里已经有好几位,有江、马、徐、王、还有沈阳军区曾绍山等。他后来的,进去没有吭气,只听有人在那里说这个那个,表达自己的不满意。

对方说完,在座的领到一本书,就都回去了。

第二天,他把这件事告诉政委与彭冲,按说这件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少人都在。丁盛回忆后来他离开领导位置上,政委将这件事反映:丁盛讲了什么,说了什么自己不清楚。丁盛认为:明明都给你说了,彭冲也在,怎么说自己不知道内容呢?怎么能这样子呢?

其实,政委的举动也是可以理解的,他本人并不是那晚被叫去的当事人,晚上发生什么事情也是通过丁盛之口听到的,至于说什么,没说什么,其他人并不知道。

毕竟在1977年,丁盛被牵扯其中,那时候搞揭查批,作为身边的搭档,不说点什么,似乎说不过去。实际上,廖汉生也没有说什么,也或许没什么可说的,但这让丁盛认为谁不厚道。

廖汉生此前身体不适,从南京到上海治疗。丁盛到上海后,廖到秘书找到丁司令的秘书和党办副主任,希望丁司令给地方打招呼,重视对了政委的检查。党办副主任说这件事交给他就行,廖政委秘书说:我们都是秘书,还是丁司令亲自打比较好一些。丁盛回忆录写到,得知这件事,他亲自给上海市委办打电话交代一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