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6年到1985年的19年里,北京卫戍区一直是正兵团级,经历过傅崇碧、温玉成、吴忠、再到傅崇碧、潘焱、李钟玄。
除了吴忠之外,其他人都兼任北京军区副司令,温玉成兼任副总长。
吴忠自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后,此后一直到离开卫戍区,一直是正兵团职,北京军区司令郑维山曾向上级建议将吴忠、杨俊生提拔兼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副政委,却没有被批准。至于原因吴忠分析是上级有深层考虑。
自1959年,北京卫戍区成立后,从建制上一直隶属于北京军区,但业务一直由总参谋部直接下达,主要是担负中央机关以及首长的安全等问题。
1966年,卫戍区从正军级扩编为正兵团级,北京军区副司令傅崇碧担任司令。建制依然归北京军区,业务由军委、总参直接指挥。而且负责的方面更多,北京地区的所为稳定由卫戍区担负,因此卫戍区的部队一度达到10万。
卫戍区司令、政委虽然级别不算高,与大军区司令、政委,各军兵种负责人一起列席各种会议。他们这里上级下达的文件比北京军区还多。卫戍区尽管名义归军区管,实际上独立各方面工作不需要向军区汇报。
1968年,傅崇碧离开后,温玉成从广州军区副司令调任副总长兼任卫戍区司令。1970年,副司令吴忠担任司令员,在卫戍区一干就是7年。
在1970年,郑维山曾经向上级建议吴忠与杨俊生政委,兼任军区副司令、副政委,按说也是惯例。上级没有同意,吴忠分析了原因:不希望卫戍区与军区产生过于亲密的联系。
自1968年,代总长杨成武、卫戍区司令傅崇碧离开位置,说华北有山头主义。这里主要说是北京军区。这也可以解释说,温玉成没有担任副司令,而是担任副总长兼卫戍区司令。从温玉成担任或许就已经是说明一些问题。
后来,北京军区司令郑维三、政委陈先瑞被说是山头主义的窝主和副窝主。因此,吴忠、杨俊生被提拔兼任北京军区副职,没有得到批准的原因之一,吴忠曾经分析过。因此在吴忠担任卫戍区司令期间,一直是正兵团职。
1977年,因为他在一些事件中的表现,而离开卫戍区,傅崇碧再次担任卫戍区司令,兼任军区副司令,调武汉军区政委吴烈担任军区副政委兼卫戍区政委。为什么这时候就可以了,因为特殊时期结束了,都朝着正轨道路上发展。
傅崇碧离开后,潘焱、李钟玄先后担任卫戍区司令,也都兼任军区副司令。
1985年,全军精简改编后,卫戍区缩编为正军级,担负的使命和责任或许又回到1959年卫戍区成立之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