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极为复杂的角色。
他既迂腐又善良,身着长衫却只能与出卖苦力的“短衣帮”一样站着喝酒,不伦不类。
大家认为孔乙己既然没有能力享受地主阶级或是有钱读书人的生活,就应该脱下长衫融入到“短衣帮”当中。
可孔乙己偏偏读过些许书,无法自降身段与底层人士融合在一起。
孔乙己脱不下长衫,放不下读书人的脸面和尊严,最终也落了个潦草收场的结局。
乍读这篇文章,我们会觉得孔乙己的生活离自己很远,他的经历值得惋惜,但并不能让人共情。
直到央视评论员发表了相关言论:
告诫年轻人应该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不被一方天地所困顿,或许会过上更加自由的生活。
此言一出引发了广大网友的激烈讨论,指责声一浪高过一浪。
为什么年轻人会对此类言论表现得如此抵制?禁锢住年轻人的当真只有“孔乙己的长衫”吗?
惟有读书高3月16日央视发表了一篇文章,内容大意是学历的价值只存在于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
孔乙己之所以会穷困潦倒,不是因为他读过书,而是因为他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
言语之中劝诫大家放下读书人的面子,不要被学历束缚住脚步,只有劳动才能改善自身处境。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果不其然受到了网友的攻击。
“空洞的说教只会让人觉得可笑”;“当务之急不是脱下长衫,而是摘掉虚伪的面具”;“脱离人民群众的假大空低级得离谱”等等。
网友对央视点评的过激反应真的是因为被戳到痛处了吗?
还是此番言论的合理性本就值得探讨?
要了解央视的言论是否合理,先要了解孔乙己的时代背景。
19世纪末期,清政府执政,在迂腐不堪的领导阶级带领下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颓靡的气息。
尽管当时实行科举制,但只有极少部分读书人能够出人头地走上统治地位,绝大多数读书人是没有未来的。
孔乙己的形象便是在如此背景之下建立起来的。
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风潮掀起,封建教育制度受到了猛烈的抨击。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鲁迅先生创作出《孔乙己》,希望借此警醒世人。
想要拯救当时的中国,必须挣脱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枷锁。
要给新一代年轻人以生机,万勿重复如众多“孔乙己”一般的老路。
孔乙己是清朝末期的知识分子,他相信读书改变命运,寒窗苦读十余载却连个秀才都没有混到。
孔乙己是身着读书人的长衫,却只能与短衣帮一起站着喝酒,整个人物显得非常割裂。
读过书识得字的孔乙己自以为与大字不识几个的匹夫有着天壤之别。
殊不知对方身着短衣放得下尊严,愿意凭借苦力劳动换口饭吃养家糊口。
而孔乙己的清高特质让他的日子越过越穷,注定要被吃人的社会啃得一干二净。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既保留着旧社会的顽固迂腐,同时兼具淳朴善良的新时代特征。
面对如此矛盾的悲剧人物的悲惨结局,读者同样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
活下来,活下去孔乙己是封建教育制度的受害者,是当时统治阶级手中的牺牲品,是众多底层知识分子真实生活的写照。
鲁迅先生创作这篇文章的本意是批判封建社会的旧制度,告诫年轻人尽早觉醒。
而在社会制度愈加完善,人民生活愈加幸福的今天,《孔乙己》却被当作反面案例用来嘲讽那些不愿劳动不够努力的年轻人。
年轻人还能怎么样呢?
许多年前受到“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的政策影响,大家被捧在手心里长大。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找到工作,又开始实行二胎三胎政策谋求人口红利。
没有人提贫富差距,没有人提城乡差距,没有人提独生子女的生活压力。
他们只知道现在的社会要求你做什么,你去做就好了。
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呼吁大家多生孩子,不要指望政府养老;
城市房价遥不可及,呼吁大家回到家乡建设美丽乡村;
财政运转不周,呼吁大家少存钱多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劳动力不足,要求大家延迟退休,多为社会做贡献。
但是一个普通年轻人的生活真的就如此容易摆布吗?
大多数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些人在大学期间就去到完全陌生的城市生活。
这部分人要面临的不只身体上的不适应,更多的是心理压力。
大量的毕业生能顺利找到理想工作的人寥寥无几。
他们有些选择回到家乡,但更多人会留在大城市,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全家人的命运。
想要在大城市定居谈何容易?
无依无靠的外地人容易被企业领导拿捏,他们往往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最低的工资待遇,
不定时的加班,还要忍受领导莫名其妙的脾气和难以相处的同事。
辛苦的低收入工作还只是一方面,居高不下的房价更让人无所适从。
大城市房价飞涨,每平米近十万,想要买房落户难上加难,只凭一个人的工资存款远远无法抵御现实冲击。
年轻人不得不依靠父母补贴凑够首付,再背上巨大的房贷压力。
这实际上是年轻人在为巨大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买单。
这还只是开始。
那么年轻人这样的生活幸福吗?没有人问过。
有了房子结了婚还不算完,二胎三胎生得越多越好。
中国制造业举世闻名,凭借的就是大量埋头苦干的廉价劳动力。
如果你们不生孩子,谁来为上层人士卖命谋幸福?
好,接下来我们有了两三个孩子,还有两对即将年老的父母,也有一份工资稳定且辛苦的单休工作,我们可以知足了吗?
不可以,因为你还不够努力。
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行业内卷让年轻人难以喘息,身心俱疲。
在高压的社会竞争之下,很多年轻人的思想愈加开明。
他们不求过高的工资待遇,只求有单位为自己缴纳社保,安稳度日即可。
这部分人的理想生活状态是有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享受正常的双休和节假日,不用经常加班。
休息日可以与两三好友出门游玩散心,与喧嚣的尘世短暂地隔离开来。
这样的年轻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值得褒奖的良好青年,唯独在我们眼中是虚度光阴荒废时日。
因为当下的大环境不允许我们“摆烂”。
上层人士希望年轻人能拿出卖命的勇气和态度高强度运转;
他们希望年轻人心甘情愿做社会发展巨轮中的螺丝钉,无怨无悔地燃尽自己最后一丝烛光。
我们当然愿意这样去做,我们也曾尝试这样去做,但大家并不是生活在乌托邦的世界里。
年轻人需要吃饭喝水,需要赡养父母抚养幼童,这不是靠头脑一热的满腔热血来做到的。
我们的热血远远不够支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需要的成本,我们也无法抛开现实只讲伟大复兴的民族精神。
年轻人的确需要磨练,需要进步,需要放下虚无的尊严创造人生价值。
但我们首先要有尊严地活着,才能考虑是否要出卖尊严活得更好。
不被承认的价值当下年轻人时常嘲讽自己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
因为读过书明白一些道理,所以无法允许自己做出违背学历和尊严的事情。
大家不是放不下面子脱不下长衫,是不愿愧对自己多年来学到的知识,不愿愧对曾经的付出与努力。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21世纪的年轻人已经足够幸福。
我们生长在没有战乱没有饥荒没有斗争的年代,我们享受到义务教育带来的福利,
享受了独生子女政策下被全家人呵护的爱,也享受到了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带来的各种社会福利。
我们当然感激自己生在一个这样好的时代,感激强大的祖国一直努力满足基层群众的向往,感激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但我们又生活在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环境中,我们与自己的灵魂自相矛盾,与过往的经历对撞冲突。
天壤之别的环境差距让年轻人有心无力,想要安稳度日却被嘲讽“不努力生活”。
难道努力生活只能有出卖灵魂辛苦劳作为社会做贡献这一种表现吗?
难道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应该首先为自己的幸福而存在吗?
如果人民都感受不到幸福,谁还愿意加班加点辛勤劳动,谁还愿意看人脸色勉强糊口?
遥不可及的房价也好,日渐萎靡的婚姻制度也罢,都不是年轻人无所适从的真正原因。
真正让我们难过的,是压力没有被承认,呐喊没有被听到,反抗没有被直视。
我们渴望能被感同身受,但我们看到的只有装聋作哑和欲壑难填。
不是年轻人不努力,是年轻人发现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馈,反而被索取更多,干脆全都不要也罢。
当年轻人面对不公正的言论愿意一吐为快时,说明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境地仍抱有希望。
如果我们在想要发出声音的时候感到如鲠在喉,那与鲁迅先生笔下渐渐销声匿迹的孔乙己也便相去不远了。
结语孔乙己呈现出了穷酸迂腐的底层书生形象。
他因读书识字自觉与众不同,不愿脱下长衫放下身段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而借“孔乙己”的故事提倡年轻人跳出固定思维努力奋斗,看似鼓励年轻人放下尊严从事“不合乎身份”的体力劳动。
实则是嘲讽年轻人空有一身本领却使不出力,无法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连鲁迅先生自己都想不到,当初为了抨击旧社会封建教育制度,拯救底层年轻人的《孔乙己》。
会在新社会的今天被用来讥讽身负重压的年轻人不够努力。
长此以往无异于火上浇油,只会让年轻人对公信力愈加麻木。
毕竟年轻人从未首先指责过无法实现的公平公正与高高在上的批判指点,我们想要的不过是尊重而已。
哪怕辛苦工作不被理解,哪怕生活痛楚无人问津,至少不要对我们本就不堪一击的灵魂施以重击。
应该庆幸我们尚有余力发出不同的声音。
如果有一天我们沉默了,那么无论最终是爆发抑或灭亡,都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结果。
吸我们的血,还嫌赃。离离乱惑,帝星飘摇。
我们费尽心思的努力,换来你一句轻飘飘的放弃。
以后小孩子教育要侧重于搞好人际关系,文凭什么的不要落后太多就可以了,现在的社会懂做人比会做事的有前途太多太多了!
你们旱涝保收 那知百姓疾苦
不要再把我们普通老百姓当傻子了,没事就给我们喝点鸡汤,央视的鸡汤已经没人理会了
不懂鲁迅,不要乱解!
21年已经毕业生909万,22年应届毕业生1078万。对应的我查了08年的人口出生数是1608万,09年人口出生数是1615。看完这组数据,不知道各位孔乙己觉得自己的“秀才”含金量有多高? 清代秀才数量和总人口占比大概是1:150000,你们哪儿来的脸拿自己和孔乙己比啊? 真就不该搞什么扩招,让这些阿猫阿狗搞不清自己几斤几两。
央视的提醒和告诫确实没错!
劝大家奉献,劝大家努力,劝大家节俭,劝大家吃苦耐劳,劝大家职位不分高低,劝大家工作不分贵贱。[笑着哭]
乌克兰高层基本都是犹太人,我们这里应该都是中国人吧 至于子孙却不一定了[得瑟]
以后外卖小哥,保安,搬运工等基础岗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了[笑着哭]
[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你放弃现在的工作,到东莞工厂试试嘛
年轻人:我可以指点你,但是你不能指点我,问就是你不配,反正就是你不配[得瑟][得瑟][得瑟]
这届网友太难带[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