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是奥地利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代表作《变形记》《审判》《城堡》。
《审判》《审判》写于1914至1918年间,1925年出版,引发世界文坛震动,这个小说被认为是卡夫卡最成熟的作品之一。
《审判》跟卡夫卡的另外两部作品《城堡》和《美国》一起构成了卡夫卡的三部曲,这些作品都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卡夫卡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大胆的预言。所以《审判》主人公的名字跟《城堡》主人公的名字一样,也叫约瑟夫·K。
故事说的是,《审判》主人公的名字约瑟夫·K。在他30岁那年的某一天早晨,几个莫名其妙的人闯进了他的住所,宣布他有罪,随后说他要面临审判。不过在此之前,约瑟夫·K可以自由活动,正常的生活,但他随时随刻面临着审判。
那么,谁来审判约瑟夫·K?据说是一家非正规法庭但却拥有比正规法庭更大权威的机构。其实,约瑟夫·K根本不清楚这些是什么人,也完全不清楚自己犯的是什么法。一切就是这么莫名其妙。
这事显然很荒谬,正是因为事情来得太过突然和荒谬,约瑟夫·K几乎无法相信眼下正在发生的一切。随后约瑟夫·K尝尽量为自己争取机会,摆脱审判的命运。但终究徒劳,故事的最后,他在31岁生日的前一天晚上,被判决,然后死去。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社会的恐惧,更看到了民众的无奈,还看到了官吏们的野蛮,法律的野蛮,随随便便就闯入家中,将人带走,甚至最后莫名其妙的死掉。整个社会呈现出了极大的野蛮和荒诞。
问题是,为什么官吏会这么野蛮,不仅官员,甚至是一般基层小吏也表现出了高高在上的气势。官吏的野蛮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专制,为什么专制社会中的官吏如此野蛮,因为权力垄断。所以官吏们野蛮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的垄断。
官吏野蛮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垄断因为专制社会中的权力是垄断的,垄断的权力导致官吏们官僚主义丛生,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感和高高在上,他们根本不把人民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人民就是他们管理、管控,压榨奴役的对象,对民众好一点是情分,对人民压榨、敲骨吸髓是本分,所以要分清楚大小王,要分清自己的等级、地位和身份。
而决定这一切的本质就是权力,是否拥有权力,而且还要看权力的大小。为什么专制社会会如此?
因为权力垄断,这正如刚才所说,这一切都是权力垄断导致的。在一个专制社会中,权力垄断是本质的特点。也就是说判断一个社会是不是专制社会,最主要的着眼点就是权力是不是垄断的。如果整个社会呈现出了明显的权力垄断,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专制社会。毫无疑问,我们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封建专制社会。
权力垄断、私有、封闭。整个社会权力垄断于君主,君主拥有一切权力,凌驾于一切法律和制度之上,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权大于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所有都是君主,除了君主之外,所有人都是臣民。民众的财富和权利只是君主的恩赐而已,所以要感恩戴德,对君主不能有私心和叛心,否则君主就会收回你所有拥有的一切,包括生命权。
君主通过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官吏的方式来完成自己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形成了明显的等级制。所以这些官吏只会对自己的权力来源,即上级和君主负责,因为官吏的权力是君主任命和授予的,而不是人民,所以他们不用对人民负责,也自然不用管人民的想法。人民怎么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君主怎么想。
这也是他们野蛮的底气,权力来自于君主,为什么要对人民友好呢,说了,对你友好只是情分,而不是本分,对上级和君主友善才是本分,不然分分钟取下你的乌纱帽?你人民能分分钟取下官吏的乌纱帽吗?不能,没这个权力。所以,那算个什么呢?对你野蛮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这就回到了卡夫卡的《审判》,约瑟夫·K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的,因为一切都在于权力,只要权力想审判你,你根本无所遁形,只能乖乖就范。
本文参考文献:
卡夫卡.《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