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虚伪的社会和人的奴役!

颜威说历史 2024-12-14 15:09:25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代表作《艰苦岁月》《镀金时代》《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百万英镑》《卡拉弗拉浮现的著名跳蛙》《王子与贫儿》《竞选州长》。他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发表于1876年。故事发生在19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就是汤姆·索亚。

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总幻想干一番大事。所以说按照成年人的想法,他不是一个好孩子,他读书很差,整天想着玩,不好好学,就是个野孩子。

汤姆·索亚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索亚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

在镇上人们的眼中,哈克是个游手好闲的“野孩子”。“哈克向往自由、和平,人人平等,然而他发现在那个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逃出樊笼”。这跟汤姆·索亚的价值观很合拍,于是在一起玩,汤姆·索亚把他当作有趣的伙伴。

有一天,汤姆索亚把想当海盗的想法告诉哈克,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先去墓地试胆量。在墓地,他们目睹了一场凶杀案: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却嫁祸给醉鬼彼得。他们害怕凶悍的乔埃,发誓要保守秘密。

随后他们二人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乔奇到荒无人烟的杰克逊岛探险,做起来了“海盗”。家里人误以为他们被淹死了,于是在教堂为他们开追悼会。谁知他们三个又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

接着“彼得杀人案”开始审理了,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汤姆·索亚决定为了正义,勇敢的站出来。他和哈克一起,出庭为彼得作证。混在旁听席中的乔埃大惊,落荒而逃。

后来在一次野餐活动中,汤姆·索亚、贝琪在山洞迷了路。更可怕的是,他们在洞中又遇见了杀人犯乔埃。他们没有坐以待毙,汤姆想到了办法,找到了出口。他们出来后,洞口被堵住了。汤姆·索亚说乔埃还在洞内,于是人们去找乔埃,找到时,他已经死了,杀人凶手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汤姆·索亚他们又找到了凶手乔埃的宝藏,算上实现了“探险”之旅的心愿,他们也成为小镇的英雄,从一个野孩子变成了英雄。

所以说,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让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大人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总是要求孩子办到。自己那么虚伪,却要在孩子面前装正人君子。马克·吐温就是对社会虚伪的揭露和讽刺。同时表达出他对社会奴役的不满。

虚伪的社会和人的奴役!

那是一个充满了虚伪和奴役的美国社会。人的天性就被不断的规训扼杀,从小父母就教育立规矩、懂原则,要接受社会上的种种规则。之后就是读书,学生时代,学校又是教学生们各种各样的规则和规矩,仿佛这人一直在立规矩。甚至是整齐划一的鼓掌和排列,什么都要讲究形式。上级来视察,学校就专门表演各种各样的美好和整齐划一给他们,让他们感觉这里很棒,校园环境整洁、老师教书育人、学生认真听课等等。

那么,真实反而被掩盖,到处都是虚伪,就跟马克·吐温小说中的一样。长得一派正经的大人却是个杀人犯,反而浪荡不羁、天生爱玩、追求自由的汤姆·索亚却被认为不正干。社会就是那么虚伪。也就会说从小开始,我们成长就是个虚伪的环境,家庭虚伪、学校虚伪、社会虚伪,统统虚伪,人们之所以虚伪无非是为了掩盖自己,稳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既要当小人又要立牌坊。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是文明的产物,“在一定背景下社会本身就是暴君,也就是社会集体地凌驾于组成它的个别个体之上。社会能够执行自己的命令,甚至不借助统治工具实施暴政,这时它就会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细节之中,束缚人们心灵,使人无法逃脱。而这或许是马克·吐温要表达的真实,对抗虚伪。

本文参考文献: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张芳.《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孙东菱.《马克·吐温自由观的现实意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