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旗下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在武汉首批试点,不止采用24小时全天候运营,最低价格更是10公里只要3块9。
同样11公里的路程,滴滴快车收费35元,而“萝卜快跑”只收18元,只有滴滴快车的一半。在“科技”和“低价”这两大优势的加持下,“萝卜快跑”在武汉仅仅投放了500台汽车,2023年就跑了73万单,让武汉网约车司机急得跳脚。
5月中旬,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财报电话会上披露:截至4月19日,萝卜快跑累计服务单量超600万次;一季度武汉全无人驾驶订单比例已超55%,并在4月份继续上升至70%,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快速上升至100%。
武汉出租车司机集体抗议萝卜快跑。意味着普通人和资本的战争正式打响。今天是武汉出租车,也许明天会是全国,后天人工智能会波及到各行各业。
目前,萝卜快跑已在全国开放了11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长沙、合肥、阳泉、乌镇等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
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抗议资本用人工智能垄断市场,也有人极力推崇“萝卜快跑”。不管哪种声音都没有错,创新其实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它终会惠及所有人,甚至是旧行业的从业者。
即便人工智能真的发展到了不得不取代人工的新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上来就把本就弱势的基层百姓饭碗端了。这是极端让人痛恶的行为。
01
“萝卜快跑”是什么?
萝卜快跑是百度Apollo推出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旨在通过自动驾驶汽车(Robotaxi)提供自动驾驶甚至完全无人驾驶的运营服务。
那么Apollo又是什么呢?Apollo的中文名“阿波罗”,是百度在2013年开始启动的自动驾驶项目。
2017年,百度在内部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并在同年上线自动驾驶平台Apollo。
2021年,Apollo正式推出产品萝卜快跑,开始进行商业化运营。
去年1月,武汉市政府就与百度签署了合作协议,拟将武汉打造成第一个“无人驾驶之城”,支持百度Apollo在全市范围内规模化部署。
那么为什么“萝卜快跑”选择了与武汉这座城市落地呢?
湖北以复杂的交通和高事故率,大幅领先于全国。以2022年为例,每10万人交通事故率,湖北就有51.08起,远超全国平均的18.16起。
也就是说如果攻克了武汉,“萝卜快跑”也就拿下了全国。
最近关于百度将苗头对准了网约车司机,骂百度不厚道的视频、话题太多,很多网友都说要直接卸载百度。
此前,市面上吵得火热的自动驾驶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纯视觉(特斯拉),二是传感器(如华为的鸿蒙智驾)。这两条路线都是面向私家车,走得单车智能的路线。
目前百度萝卜属于单车智能路线,也许是布局另外一条路线——与地方政府合作,获取路网数据,实现车路协同、车路云一体化。不过这要建立在大范围智能道路的改造,中国也具备这样的基础,但估计时间线会拉的很长。车路协同是中国自动驾驶、智能技术以后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或许也是Apollo的真正目标。
5月31日最新数据,我国网约车司机达到了700万人,在近两年经济不好的环境下,这个数据一直在攀升。
目前,萝卜快跑全国投放量不超过5000辆,这个数据对网约车司机群体构不成什么威胁。但往后呢?1万辆、10万辆甚至上百万辆的时候,网约车司机该怎么办?
长期来看,自动驾驶、智能技术是一个趋势,不可逆。短期来看,无人车与网约车、出租车司机的拉扯,是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厂商、监管和法规都面临不少难题。
02
“萝卜快跑”的体验感如何?
咨询了几位打过“萝卜快跑”的武汉人,他们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非常安全:萝卜无人车严格遵循交通法规。有朋友调侃,甚至规矩到了有点好笑的地步。规矩的同时,自然在速度上也就比不过出租车的猛和网约车的野。如果你是在上班高峰期打萝卜快跑,有可能会迟到。
像新手开车:特别是在车和行人比较多的时候,无人车经常在踩刹车与踩电门之间来回切换,一顿一顿的,开得不是很平稳。一些武汉人将萝卜快跑称为「苕萝卜」,「苕」就是愚蠢和弱智的意思。就小编而言会没有安全感。
打车等的时间比较长:要着急用车可能就不太行了。从打车到坐上车一般会花费20分钟左右。
没有人工司机毛病:不挑单、不拒载。排除了一切人为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某些司机带来的烟味、急刹导致的晕车,以及夏天能否开空调之类的扯皮。
当前运营范围有限:有时候定位不太准,地图精准度比不上滴滴高德。
上车只能到指定街道:本来可以步行到小区大门上车就1分钟,可能上车点只能定位到小区的其他街道,走过去会耽误好几分钟时间。
乘坐体验感比较好:萝卜快跑在武侯投放的常用车型是红旗 E-HS3,后排空间宽敞,乘坐体验感比较舒服。而且,还提供听歌(支持)、座椅按摩、空气净化等服务。
上述体验评价并不能代表全部,只代表一部分人。但缺点也很明显,时间成本太高,上下车停车点不够灵活,要步行很多…至于价格上,目前还在优惠推广阶段,不知道未来价格如何...
就像共享单车刚出来的时候,一块钱一天,现在两块钱一个小时。这些都是商家的惯用伎俩,先通过低价的策略淘汰竞争者占有市场,然后垄断市场,一家独大,疯狂涨价,消费者最终都是他们眼中被割的韭菜。
03
“萝卜快跑”引发的社会思考
人工智能时代以猝不及防的方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最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司机成为最大的替代群体。
那么“萝卜快跑”是资本抢基层百姓的“穷苦之食”吗?这里面包含着极其复杂的社会思考:
第一:机器人抢人类的饭碗,我们是该顺应趋势,还是维护伦理?网约车司机碰到的问题,会体现在很多类似的岗位当中,我们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浪潮?
第二:机器人对普通人的淘汰,却促成了资源和财富向头部企业集中,社会的公平该如何维护和体现?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资本的良心发现,而应该通过措施促成另外的形式来补偿就业。
第三:无人驾驶就像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一样,我们不做,别人也会做,如果由于一些社会问题而限制无人驾驶的发展,那么,别人也会来抢占我们的市场,一旦滞后,科技领域的竞争我们也就落了下风。
第四:科技的进步,如果不是造福全人类,而是抢普通人的饭碗,那么进步还有意义吗?
第五:人工智能最应该发展的方向是军事国防、消防救火、医院、救灾、排爆、航天探月、挖矿、通下水道、危险品行业、高原地区边境巡检,而不是挤压服务业人员的生存岗位!
第六:无人驾驶网约车收集道路信息,收集乘客信息,人脸识别,录下乘客车内一切语言信息,这些所有信息会适时传输到终端而泄密。个人隐私和安全又该如何保障?
事实上,任何一个新事物或者新技术的出现,都会打破相关行业的平衡,那么如果持续发展下去,会达到另一种新的市场平衡吗?
04
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的挑战
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其实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涵盖了技术、法律、伦理、经济以及社会接受度等多个方面:
技术方面的挑战:无人驾驶汽车需要精确感知周围环境,包括行人、其他车辆、道路标志、障碍物等,并在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这需要高度精准的传感器和先进的算法支持,但目前的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标准,自动驾驶分为5个等级。
“萝卜快跑”官方称,自己是L4级,车辆能够在广泛的条件下完全自主驾驶,只有遇到非常特殊的情况,才需要驾驶员介入。
在极端天气(如雨雪、雾霾)和复杂路况(如施工区域、山路)下,无人驾驶汽车的感知和决策能力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安全性能下降。
无人驾驶汽车依赖于网络通信进行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因此面临着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挑战。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可能导致车辆失控或用户隐私泄露。
法律与监管挑战:目前各国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明确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地位、责任划分和监管要求。
在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如何确定责任主体和保险赔付成为了一个难题。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险制度和责任认定机制来保障受害者的权益。
伦理与道德挑战:无人驾驶汽车在面临紧急情况时(如避让行人还是撞向障碍物),如何做出符合伦理和道德的决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涉及到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权衡和尊重。
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收集大量个人数据来优化性能和提升安全性,但这可能侵犯用户的隐私权。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和利用数据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经济方面的挑战: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售价昂贵,难以普及到普通消费者。需要降低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为了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需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如高精度地图、智能交通系统等),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
社会接受度挑战:由于无人驾驶汽车仍处于发展初期,公众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在一定的担忧和疑虑。需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来提高公众对无人驾驶汽车的认知和信任度。
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可能会对传统交通行业(如出租车、货运等)的就业产生冲击。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障受影响群体的利益。
萝卜快跑已经进入11个城市开展载人测试运营服务。除了武汉,萝卜快跑还在北京、重庆、深圳、上海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测试。
有知情人士透露,从全国范围来看,萝卜快跑已经投放了超过3000台车。未来3年,百度计划开70城,投放2万台车,一个城市最多投放2000台。
但从人的角度来讲,特殊情况下特定环境下我们需要人工智能,但我们更需要一个有人服务有温度的社会。对于无人驾驶无人酒店无人餐厅很多人是抗拒的,人应该生活在人群中,即便人工智能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它们也只能实行人类给他们输入的指令、程序或代码。
我们不必因为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而担心恐惧,人工智能只能是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的附属产品而已。
时代洪流滚滚而来,未来会怎样,谁也无法预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提升自己,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掌握新技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