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令无数国人骄傲的三峡大坝,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默默藏了一个大问题——泥沙淤积。据最新数据,三峡的淤砂已经达到了7000万吨!
三峡堆积了这么多砂,为什么市面上的河砂价格还在一路狂飙?为啥国家不放开三峡地区的淤砂开采?

如今的河砂价格已经从十年前的每吨15元涨到了152元,翻了10倍不止!
飞涨的价格让建筑行业的从业者苦不堪言,也让不少正在买房或者打算建房的人心头一紧。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些淤积在三峡的砂子拿出来用呢?

三峡的淤砂虽然在量上看似巨大,但从质量上来看并不完全符合建筑用砂的标准,建筑用砂需要坚硬、颗粒均匀、不含杂质,而三峡的淤砂含有大量泥质和有机物,净化和处理这些砂的成本非常高。
即便我们真的着手清理这些淤砂,清理过程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工程,泥砂并不会乖乖待在一个地方,它会随着水流不断运动,清理难度大、成本高。
河砂价格一路飙升的原因也不只是因为原材料不足那简单,这些年我国城市发展速度快得惊人,到处都是新建的高楼大厦、道路桥梁。
不管是大城市的地铁项目,还是小县城的商品房建设,全都需要大量的砂石打基础,过去的这几年里建筑行业的扩张速度几乎是爆发式的,天然砂石根本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

河砂由于其良好的物理性质又是不可替代的建筑材料,大型工程对河砂的需求量巨大,天然河砂的生成速度,远远赶不上消耗的速度。这就导致河砂市场上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价格暴涨也就成了必然。
开采三峡的淤砂也不只是清理起来麻烦,技术和生态问题更是让人头疼,三峡大坝不单负责发电,它在防洪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随随便便就去挖里面的淤砂,很可能改变水流的流速和方向。洪水高发期,这种改变可能增加大坝的防洪压力,威胁到整个大坝的安全运行,胡乱开采淤砂无异于给自己找麻烦。
采砂这事可不简单,河砂和河流的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挖砂的时候肯定会破坏河床的结构,改变水流状况,甚至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

所以哪怕三峡现在已经堆了7000万吨泥砂,可和全国市场的庞大需求比起来,这些砂子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没法对河砂的价格产生太大影响。
河砂到底有多重要?河砂可不是我们在河滩或海边看到的那种普通沙子,它的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得多。
河砂在建筑行业可是顶梁柱般的存在,不管是建摩天大楼还是修公路桥梁,混凝土里都得用河砂来做骨料。
河砂的颗粒硬度适中,摩擦力刚好,和其他的建筑材料也能很好地结合。这些特性让它成了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如果没有河砂,现代建筑的很多项目根本就没法完成。

回看我国建筑历史,河砂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从过去的小平房、砖瓦房,到如今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河砂都在默默地充当基石。
近几十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前进,对河砂的需求也呈现爆炸式增长。可河砂是自然形成的资源,它的生成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根本追不上城市扩张的步伐。这样一来,曾经看似普通的河砂反倒变成了稀缺的宝贝。
虽然河砂在建筑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我们不能毫无节制地开采,过度采挖河砂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它不仅会损坏河床的结构,还可能改变河流的方向,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系统的紊乱。
河砂其实是河流生态的一部分,河床上的砂石为鱼类、微生物等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一旦我们采砂过度,这些生物的生存空间就会被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采砂的时候会弄出不少垃圾和有害物质,这些东西直接影响河水的质量,弄得水资源没法好好再用下去。
这些环境风险摆在那里,所以这些年咱们国家对河砂的开采管得很严,有些地方干脆一刀切完全不让采了,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还有那些本来就脆弱的本地生态环境。
河砂还是战略资源,由于河砂在建筑中无可替代,自然界中的储备又相对有限,各国对这种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
现在我国已经明确规定禁止出口河砂,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如果没有获得相关部门的许可,都不允许把河砂运往国外。

这一政策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河砂首先要满足国内的需求,如果大量出口,国内市场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河砂里可能还藏着一些与国家矿产资源相关的关键信息,通过分析河砂的成分,研究人员可以从中获得有关地质结构和矿产分布的线索。这些信息一旦外泄,可能让其他国家掌握我国矿产资源情况,进而对我国资源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所以国家禁止出口河砂,并不单单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更是出于对国家安全和资源战略的全面考虑。
河砂不够怎么办?三峡水库的泥沙,虽然目前没法直接派上用场,但国家并没有放弃寻找河砂的替代品。

最近几年,人工造砂技术慢慢成熟起来,有些地区已经用人工砂替代传统的河砂。
人造沙子就是利用专门的机械设备,把岩石、矿石废料等硬质的材料打碎,直到它们的颗粒大小符合建筑用砂的标准。
这一技术制造沙子的速度比大自然形成河沙要快得多,大自然需要成千上万年才能形成一粒河沙,而机械只需要短短几分钟。
而且人造沙子的原材料非常广泛,山上的石头、矿场里的尾矿和燃烧后的煤矸石都可以,这些东西原本都只是垃圾,有了这项技术的家吃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目前制造机制砂的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了,不论是采用干法工艺还是湿法工艺,都能高效地生产出质量合格的沙子,满足建筑行业的各种需求。

现在科研人员也开始想办法对海砂进行淡化,并且成功研制出一种海砂海水混凝土,这种混凝土里面添加了粉煤灰和硅酸盐水泥。
这些添加剂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同时把氯离子含量牢牢控制在安全线以内。
这样一来海砂就变成了建筑行业的得力助手,这个技术突破为海砂的大规模应用铺平了道路,尤其是在那些天然砂资源短缺的沿海地区,海砂的广泛使用将成为现实。
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国每年会产生大约20亿吨建筑垃圾,占据城市垃圾总量的30%到40%。
这么大量的垃圾大部分只是被简单地填埋或者堆放,处理方式相当粗放,不仅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现在人们已经将目光瞄向了垃圾中废弃的混凝土、砖块和砂石,只要通过先进的处理技术进行破碎、筛分和清洗,这些废弃物就可以“重生”,变成可以再次使用的建筑材料。
这样一来它们就能替代一部分天然沙子,用在建筑行业中,成为再生骨料。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行动起来,建立了专门的建筑垃圾处理基地。北京一家处理厂每年能“吃掉”数百万吨建筑垃圾,生产出大量再生砂石。
这些砂石被广泛应用在城市道路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这种方式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方面减少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天然砂石资源短缺的压力,真可谓一箭双雕。

3D打印建筑技术的出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缓解沙子危机的新方法。3D打印建筑依赖一种特殊配方的打印材料,这种材料可以通过各种工业废料和再生资源来制备。
像再生砂石和尾矿这样的废弃资源,都可以作为原材料,这样一来,不仅大幅减少了对天然砂石的依赖,还降低了建筑成本。
3D打印建筑不仅节能环保,还能有效利用那些被废弃的资源。目前这项技术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
我国正在积极探索3D打印建筑的发展潜力,江苏省的一个项目就成功应用了这项技术,利用大量再生材料建造出了几座环保节能的房屋,这些房子不仅质量过关,还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好评。

信息来源:
三峡水库首个淤积砂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成效初显 中国新闻网 2020-01-07
全球正面临沙子资源枯竭!沙漠那么多,为何会短缺? 2021年03月11日 央视新闻
三峡工程30年:生态创新的里程碑与启示 中国日报网 2024-12-24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