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发展十年,GDP突破5000亿的天府新区为何没能成为国家级新区第三名?

数据读城 2025-02-20 17:54:15

前有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两大新区的断崖式领先,追赶同年设立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无望,与重庆两江新区同在2024年突破GDP5000亿元大关,旨在成为国家级新区第三名的天府新区属实有点难。

从2014年10月正式设立至今,四川天府新区发展已有十年,从一开始的“横空出世”“天之骄子”,大手笔规划不断,到如今GDP跃上5000亿元,新区十年成果丰硕。大众既为天府新区的砥砺发展而欣喜,也要理性思考当前的短板与不足。产业、人口的持续导入,以及与成都的发展战略关联,是对创新策略的深邃解读,也是时代精神的最好注释,更是新区迈向未来、参与高端竞争的关键。

起落都看成都,天府新区的价值在哪里?

从一开始,四川天府新区发展的基础、历程与愿景,就与成都密切关联。

四川天府新区并非毫无缘由的“横空出世”,其诞生的根本原因是成都乃至四川的发展需要增加新场景与新赛道,冀望演绎别样的精彩。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从单一城市竞争的时代,进入到区域协同、区域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时期,新区特别是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是重要抓手。

2010年重庆两江新区设立,四川天府新区首次传出概念,2011年-2013年成都GDP增长率稳稳在10%以上,并于2014年顺利迈进“万亿俱乐部”,同年天府新区正式获批——承载海量流入的人口,接班成都高新区成为成都新增长极,比肩重庆两江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直追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这是各方对集聚西南之力的天府新区的殷殷期望。

新区设立头两年,资源的汇聚与兑现尚只是中规中矩,爆发始于2017年,彼时,政策、资源、资金源源流入,天府新区的变化可谓一月一景,路网交通、标志建筑不断更新,地铁通了,西博城和兴隆湖修好了,城市级的公园四处可见。毫不夸张地说,2017年至2022年,天府新区5年的建筑成绩相当于成都高新区15年的建筑成绩,而要说这期间唯一的争议,就是同时到来的新区楼市上升期,来得太快也太猛太陡了些。

2022年,成都鲜明提出回归主城战略,而天府新区并不在成都划定的核心城市范围,大众对天府新区的预期被迫迅速下降,天府新区进入调整发展期,除了GDP,新区的其他数据不再亮眼。或者说,成都不再需要天府新区成为“最靓的那个崽”,天府新区还是不是核心城区,并不重要。

为何坚定看“实”新区,风物长宜放眼量

受成都发展战略调整影响,看“多”还是看“空”天府新区,都过于片面,站在十年的节点,看“实”才能合理解构新区仍在形成的品牌力与凝聚力。

天府新区设立、建设的客观条件已然发生变化,天府新区的发展速率自然也需要即时的调整。这一点上,新区不乏加分项:677米的高楼降至489米,独角兽岛更名科创岛……天府新区的定位更加明晰,当原有的产业导入和人口导入低于预期,那就踏实做好引导与服务,让创新土壤更夯实,期待量变积累为质变。

天府新区的基建和产业为成都近郊第一,但其他要素仍有待进一步汇聚。成都的南北中轴集纳行政中心、商业中心、交通中心、生态中心、文化中心、医疗中心,天府新区有其特殊占位所在。优质资源高度集聚的成都,最好的产业资源和高端人才依然属于主城区和高新区,然后外溢至东临简阳、龙泉驿,西边挨着新津、双流,南边是眉山,北边毗邻高新的天府新区——成都需要以此在新一轮的城市抢人大战中竞争得到更多的人口,并以大量的产业消化涌来的人口资源。

天府新区的规划、批复、发展等重要时间点,与成都常住人口的每年新增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哪怕成都的主城战略在坚定推动,对天府新区的“主城级”配套复制,还是颇有诚意。

一个区域价值的高低,本质是其空间效率的高低。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真正发展成型的只有用20年时光“改换天地”的上海浦东新区,城市界面建设度、友好度数一数二的天府新区,真的不用急。

先进制造业之争,天府、两江、湘江谁能赢

2000多万人口的西部重镇成都,需要天府新区的补益。成都能够从一步步杀进中国第五城的讨论序列,靠的是超前甚至激进的发展观念,这也是天府新区的幸运。

新区的定位,从来不止于所在城市或区域的单一功能板块。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更是牵动着所在区域的产业资源动向,天府新区业已开发的板块能否形成预想中的优势产业集聚,甚至成为类似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上海张江产业园同等高度的园区,将成为制胜的关键。

2023年,与天府新区同年设立、仅早了数月的青岛西海岸新区GDP突破5000亿关口,成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的新区第二梯队领头羊,天府新区和两江新区、湘江新区的GDP及增速则呈缠斗态势,谁能在2024年率先站上5000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竞争形势。

目前,答案已然揭晓。2024年,四川天府新区地区官宣全域GDP突破5000亿元、增长6.6%;重庆两江新区官宣全域GDP突破5000亿元,直管区GDP同比增长7.2%——两大新区具体是5000亿元+多少,暂未具体公布,但应该是低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5261亿元,两家仍占据了国家级新区排名第4、5的位置,第6的位置则仍属于湘江新区。

天府新区和两江新区受益成都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湘江新区虽然设立稍晚,但产业创新力爆点更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方面均位居国家级新区前三位置。

三大新区的竞争胜负手,锚定在先进制造业上,而这一点,两江新区和湘江新区领先半个身位,天府新区有待加强。

想要在未来十年取代高新区成为成都发展的绝对C位,天府新区的难度太大,但天府新区亦可有所谋划。成都的二产大部丢给了东部新区,东部新区正吸纳更多的制造业,以弥补成都二产欠发达的短板。而天府新区聚焦的高新产业,所差的是龙头企业和足够数量的腰部企业。

0 阅读:12

数据读城

简介: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