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败类。
我国历史上的汉奸有很多,那谁才是我国第一个汉奸呢?当然,第一个的汉奸肯定是汉族的败类。
汉的由来,来源于汉朝,也就是历史上的西汉。我国第一个汉奸就来自于西汉,西汉的中行说(读:yue)。
中行说,西汉汉文帝时期燕国人,原来是一个宦官。
汉高祖刘邦自“白登之围”以后,刘邦被打怕了,为避免战争,就实行了与匈奴和亲的政策,通过和亲的方式,换取胡汉边境的安宁,这个政策从汉高祖开始,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都持续了这个政策,持续了近百年。
文帝前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74年),匈奴冒顿单于去世,其子老上稽粥单于继位,为了胡汉之间的和平关系,汉文帝派遣宗室女到匈奴和亲,中行说作为宦官,被安排随行,中行说不愿意去,但朝廷强迫他去。中行说没有办法,只好随行,中行说对汉朝充满了怨恨,到了匈奴以后,中行说就投降了单于,老上稽粥单于及后来的单于对他很是宠信。
由于中行说对汉朝很熟悉,针对汉朝,中行说做了很多不利于汉朝的事情。
1、劝说单于不要依赖汉朝的缯絮、食物,防止被汉化
当时汉朝比匈奴发达,但匈奴比较凶悍, 打仗勇猛。汉朝打不过,没有办法,才采取的和亲政策,同时汉朝向匈奴进贡大量的黄金、缯絮、食物、用品等。胡汉和亲后,汉朝的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就传到了匈奴。
(注:缯絮是指缯帛丝绵,亦指缯帛丝绵所制衣服,特别是丝绸品。)
汉朝的缯絮、食物对匈奴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行说劝说单于不要依赖汉朝的缯絮、食物,要保持匈奴原来的良好生活习惯,保持本质,这样才能保持战斗力,防止被汉朝汉化。
2、帮助匈奴与汉使辩论
匈奴文明程度不高,有很多的生活习惯、风俗:
(1)父子同卧,同在一个毡房睡觉
(2)父亲去世后,儿子娶后母。兄弟去世后,活着的兄弟娶死者的妻子。
(3)匈奴人没有帽子和衣带等服饰
这些生活习惯、风俗,对于汉朝来说无法想象。
汉朝使者对匈奴的一些生活习惯、风俗提出了质疑,说“匈奴轻视老年人”、缺乏礼仪,生活混乱等。
中行说与汉使进行辩解,并同时压制辩论,要求汉使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提供足够的金钱、缯絮、食物、生活用品等即可。
3、提高匈奴人文化,教会匈奴人科学计数方法--分条记事的方法,以便核算、记录他们的人口和牲畜的数目,提高他们管理水平。
4、教会匈奴人提高他们的志气,打击汉朝的志气。教匈奴如何回国书。
5、教会匈奴对汉朝实行游击战,避免和汉朝主力决战。
6、中行说叫匈奴人把一些病死的、受污染的动物尸体经巫师诅咒后,埋放在汉军途经的河流上游水源地,汉军饮用了这种被污染的水,就会传染瘟疫,造成了汉军大量人员死亡、得重病。
中行说的言行给汉朝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大大延缓了汉朝消灭匈奴的进程,延缓了几十年,是一个大大的汉奸。

注:图片、内容取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