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在公开场合大骂“乾隆是个王八蛋”,乾隆帝真的是易中天说的那样吗?


我个人认为乾隆帝应该算一个伟大的皇帝,可以称作乾隆大帝,是一个真正的大帝。乾隆帝名爱新觉罗.弘历,生于1711月9月25日,驾崩于1799年2月7日,25岁继承皇位,在位60年,后当太上皇四年。
下面是1820年清朝疆域版图,这是清朝疆域最大的版图,这就是乾隆帝的丰功伟业。

1820年就是嘉庆帝去世的那一年,当时离乾隆帝去世仅仅只有21年,这是清朝疆域最大时期,西抵葱岭、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南达南沙群岛。
当时面积有1316万平方公里,比现在960万平方公里多356万平方公里。下面是清朝疆域与现在的比较。

注:上图红色的部分已经不属于我国现在的版图。
清朝疆域的版图与乾隆帝有很大的关系,基本上都是乾隆帝时期固定下来的。乾隆帝驾崩后,乾隆帝的儿子嘉庆帝继位,嘉庆帝生于1760年11月13日,驾崩于1820年9月2日。
由于乾隆晚期昏庸治国,导致国力衰败,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和珅就是最大的贪官),爆发了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
嘉庆帝继位后,他力挽狂澜,锐意改革,镇压起义,维护国家太平安定,他没有对外扩张,既没有丢失土地,也没有扩充土地。
为什么说乾隆帝可以称作乾隆大帝呢(乾隆晚年岁数大了,有点昏庸,但不影响他中、老年的伟大),因为乾隆在位期间做了十件大事(乾隆自己称“十全武功”)。
我国历史上能称大帝的皇帝,不多。
文治武功,能称大帝的皇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康熙大帝、乾隆帝等。
下面是清朝各个帝王开疆拓土的情况,疆域越来越大。从图上来看,乾隆帝仅仅灭了准格尔,实际上乾隆帝的功绩更大。

乾隆帝是一个很有使命的人,他以他爷爷--康熙大帝为榜样,想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老百姓安居乐业。乾隆帝前期确实做到了,但晚年比较昏庸,出现了“白莲教起义”。
乾隆帝都称自己为“十全老人”,功绩是十全武功,就是十次军事行动。
这十次军事行动,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为: 平大小金川、平准噶尔、再平准噶尔、平回部、平缅甸、再平大小金川、平台湾、平安南,平尼泊尔、再平尼泊尔。
这十全武功都与边疆有关,要么是开疆拓土,要么是平定骚乱,稳定边疆:
1、两平大小金川
乾隆帝为何要两次平定大、小金川?
先看看大、小金川的位置。大、小金川位置很重要,就是现在的金川县和小金县,西连甘孜州,东连汶川县(就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地方),南接雅安市,北接川西高原。它是一个咽喉要道,是内地联系西藏、青海、甘肃等藏族地区的桥梁和咽喉要道。
以前雍正帝虽然平定了青海地区,西藏也归顺了康熙帝当时,当时无论康熙帝,还是雍正帝,都没有实际控制西藏地区和青海地区,直到乾隆帝平定了大、小金川,清朝才实实在在控制了西藏和青海地区。
乾隆帝平定大、小金川是费了很多财力、物力、人力的。乾隆帝平定大、小金川共有两次。
大、小金川是很难攻打的,金川地区处于海拔4000米的山地高原,到处悬崖峭壁,只有羊肠小道夹在崇山峻岭间,人畜都难以顺利通过,漫山遍野布满着高达几十米的碉楼,这碉楼很难攻打。
第一次攻打大小金川是在乾隆十二年( 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公开叛乱,乾隆帝派兵攻打,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依靠山高地险、坚固的石碉进行顽强抵抗,致使清军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后来莎罗奔主动请求投降。第一次攻打大小金川结束。清兵没有打赢,但土司投降了。
第二次攻打大小金川是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大金川土司再次叛乱,不断侵扰进犯邻近土司,乾隆帝再次派兵平定大小金川。
第一次攻打大小金川,乾隆帝吸取了上次没有平定金川的教训,组建了很多炮营、买了很多大炮、炮弹,为第二次攻打大小金川,花费了7000万两白银。用这些大炮 轰塌了这些几十米高的碉楼,终于平定了大小金川。然后废除土司,改为州县。
平定了大小金川,清政府控制西藏、青海、甘肃就不再是难事,清政府终于实实在在控制了西藏、青海、甘肃了。所以说平定大小金川,西藏、青海、甘肃的版图就固定下来了。
下面是清军攻打大小金川的线路:

2、两平准噶尔
两平准噶[gá]尔,是指两平准噶尔汗国。准噶尔部落在新疆地区建立的草原游牧政权,于1679年成立,定都伊犁(我国西部重镇),1757年灭亡,历时78年。
第一次平定准噶尔:
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病逝,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政权发生内讧,达瓦齐胜出,大贵族阿睦尔撒纳争权失败,选择归附了清朝。
乾隆帝抓住机会,于乾隆二十年二月,在阿睦尔撒纳领军下出兵伊犁,占领了伊犁,平定达瓦齐势力。
由于阿睦尔撒纳立了大功,乾隆帝封阿睦尔撒纳为双亲王(食亲王双俸禄,两倍亲王俸禄),释放被准部扣押作为人质的南疆回教领袖小和卓,并将准噶尔分治。
第二次平定准噶尔:
阿睦尔撒纳归顺清朝的目的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达瓦齐,自己做大汗,清政府消灭了达瓦齐怎么可能同意阿睦尔撒纳再做大汗,阿睦尔撒纳见目的没有达到,于同年八月(乾隆二十年,1755年)又开始叛乱,并击溃清军留守部队。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再次派兵出征准噶尔,阿睦尔撒纳战败,逃往沙俄后亦染天花病死,沙俄将其尸体交给清朝。至此,清军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两路。
原来准噶尔汗国面积是很大的,鼎盛时期面积有700万平方公里,疆域包括现在的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外蒙、阿富汗、中亚、俄罗斯等一些领土。

3、平回部
上面平定准噶尔时,说释放了回教领袖小和卓。平回部,就是平定大小和卓。
实际上阿睦尔撒纳的叛乱时,被清军解救的小和卓也一些参加了叛乱,叛乱兵败后,小和卓投奔了统治新疆西部回族人的兄长大和卓。
在小和卓的怂恿下,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小和卓二人又发动了叛乱,试图脱离清朝的控制。但二人的统治却很凶暴,不得人心。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于乾隆二十四年,清军打败了大小和卓,大小和卓逃到了巴达克山(现在的阿富汗东部),清军与巴达克山首领交涉,巴达克山首领不敢得罪清军,杀死了大小和卓并将尸首交给清军。
从此清军控制了整个西域,乾隆帝将西域命名为新疆,并在此建省,从此丢失了一千多年的西域又回归了。
两平准噶尔,平回部,命名新疆,从此清朝的疆域达到了鼎盛时期。
4、平缅甸、平台湾、平安南、平尼泊尔
平缅甸是很惨烈的,缅甸侵犯我国云南,乾隆前后几次派大将进行平定,损失惨重,最后缅甸归顺成为清朝的附属国。
平台湾,这是内政。康熙帝收复台湾后,乾隆五十一年,台湾彰化的天地会首领林爽文起义,乾隆帝派兵围剿,抓住林爽文后到京城凌迟处死。
平安南,这是一场帮附属国的战争。现在的越南有两个王国:南部的广南王国攻打北部的安南王国(安南王国上百年来一直向清朝纳贡),安南国王逃到广西,请求清朝出兵帮助收复安南王国。清军出兵帮助安南国王收复领土并复国。
平尼泊尔,平定了两次。尼泊尔原来叫廓尔喀,廓尔喀因不明原因攻击,清军进行还击,两次打败了廓尔喀。
这十全武功(十次军事行动)都是针对边境的军事行动,有效地开疆拓土、巩固了边防。
乾隆帝最大的功绩就是消灭了准噶尔汗国、平定了回部,收复了新疆;平定了大小金川,实际控制了西藏、青海地区,确定了版图,这是我国现在领土最重要的基础,这是我国领土的法理继承的重要依据。
注: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
前期真的猛,而且很猛的那种,后期真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