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准备打准噶尔汗国时,满朝的文武大臣都不同意,只有乾隆的小舅子富察.傅恒(富察皇后的亲弟弟)强力支持他。

为何满朝的文武大臣不同意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和通泊之战阴影
雍正九年,发生了和通泊之战,清军遭遇惨败,八旗劲旅损失惨重。
这给清军、满朝大臣带来了很大的阴影,他们担心再次与准噶尔开战会重蹈覆辙。
因为准噶尔汗国也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准噶尔汗国鼎盛时有7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康熙时期,康熙曾多次攻打过噶尔丹,没有淘到过太大的便宜,雍正帝就曾吃过很大的亏。
2、战争耗费巨大
在第一次平定大小金川时,大小金川虽然人口很少,但由于地形问题,清军平定大小金川耗费巨大,花费了700多万两白银,但战果不太理想。
而西域离都城有几千公里,粮草、马匹、武器、士兵的征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准噶尔是一个强国,打准噶尔将是一场抗日持久的战争,需要巨额的开支。大臣们担心国家财政无法支撑这一场战争。
3、担心破坏和平
在雍正末年,清政府与准噶尔曾达成了和约,此后双方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局面,边境贸易也得以开展。
大臣们害怕战争会破坏这种和平,使边疆百姓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也担心战争会引发其他连锁反应,导致局势失控。

而乾隆帝为何想打这场战争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当时准噶尔汗国正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内乱,准噶尔汗国出现了分裂,分裂了几个部分,达瓦齐上台。同时准噶尔汗国正经历一场大的瘟疫和饥荒。准噶尔汗国国力大减。
2、维护边疆安全
准噶尔以前拥有精锐部队,擅长骑射和长途奔袭,不断出兵侵扰清朝边境,甚至深入内地,严重威胁清朝的边疆安全。
准噶尔以前还企图与沙俄、哈萨克汗国等西方列强勾结,共同对抗清朝,这使得清朝的边疆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康熙帝曾多次与准噶尔部的噶尔丹打仗,深受其扰,准噶尔已经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纠缠了七十年。
所以,趁准噶尔汗国实力大减时,如果解决了准噶尔汗国,边疆就稳定了,就不再深受其扰了。
3、完成祖辈遗愿
康熙、雍正两朝都曾对准噶尔部进行过长期的军事打击,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彻底剿灭。乾隆帝继承了祖辈的遗志,希望完成统一西北边疆的大业,以实现清朝疆域的完整和稳定。

说明:文中素材、图片都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通知作者,第一时间删除。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