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看上去侵略性不强,却有那么大领土?

奇观史君 2024-12-06 10:35:08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能坐下来谈判解决问题的,绝对不用武力来解决。当然,要是沟通不了那就没办法了。

不信你看现在的东亚,朝、日、韩,甚至包括越南,都是在世界上排的上号的军事强国。

在中国的影响之下,谁都不敢动手,硬生生将导弹满天飞的时代,变成了用“自拍杆”说话的冷兵器时代。

明明中国自古以来丝毫看不出有侵略性,为啥却坐拥这么大的国土面积呢?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真正形成大一统王朝,还要从秦朝的时候说起。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时候,土地面积也就350万平方公里。

据西方历史记载,和秦朝同期,西方处于马其顿王朝,就是一只手举着盾牌,一只手持着20米长的长矛的王国。

西方历史文献中记载,马其顿王国一路东征,国土面积达到了550万平方公里,在亚历山大大帝的带领下一路所向披靡。

很多人猜想,如果当时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没有迷路,遇到当时的秦朝会怎么样,很多网友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姑且认为马其顿士兵可以单手举起20米长的长矛,可面对秦朝军队的连弩,他们又将如何进行防御呢?

秦朝之后,中国迎来了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汉朝。汉朝巅峰时期的版图面积,达到了609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将秦朝面积翻了一番。

“凡日月所照,山河所至,皆为汉土”,这是当时汉朝放出的话,更霸气的话是陈汤说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大汉王朝也从来不侵略他国,如果不是匈奴、南越等地区找事情,我相信汉朝不会平白无故的攻打他们。

当然,汉朝使节出使他国,所有的行为仅代表他们个人。汉使的行为可能有些过分,但这也不是你们国家杀我们汉使的理由。

但凡汉使被杀,或者被欺负,那就是在侮辱我们大汉王朝,我们必须要带领军队攻打你们,找回我们汉朝的面子。

据说当时有一个叫做“夜郎国”的国家,因为反对我们大汉王朝,所以被稀罕称帝一夜灭国。

从此中华文明多出了一个“夜郎自大”的成语,贵州省从此并入华夏文明的版图。

至于云南,在古代的时候叫做滇国,因为南越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华夏的领土,而滇国的存在影响了我们收复故土。

所以汉朝在收复我国南越这些固有领土的时候,为了出兵方便,所以将滇国纳入汉朝版图,只为了去如今的越南不绕路。

随着朝代的变迁,云南地区也始终在华夏版图的边界跳来跳去,光我们知道的就有“诸葛亮七擒孟获”。

一直到明朝时期,朱元璋派人驻守在云南,清朝康熙大帝平定三番,云南这块版图才在华夏领土中稳定下来。

和云南情况类似的还有青藏高原地区,在唐朝时期这里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可上千年的时候在外流浪。

乾隆时期收复大小和卓,平定西藏,这才让我们的失散千年的同胞手足重新回到我们华夏大家庭的怀抱。

调侃归调侃,其实中国自古以来一直以“礼仪之邦”自居,从来不干侵略别人国家的事情。

只是在华夏文明的这片土地上,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巨变,多民族之间上演了无数纷争,才形成了如今的华夏版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古老的文明,拥有着极其优秀的文化,以至于周边民族争相来这片文明土地上学习。

从春秋时期开始,以周天子领地为中心,分别分为了东夷、西戎、南蛮和北狄,这些部落最后都融入了华夏文明圈。

因为和华夏文明相比,他们的农耕、礼乐等文明实在是太落后了,跟着华夏文明走,能过上好日子。

包括朝鲜半岛、日本等国,都争先前来中国,学习华夏的先进文明,从而形成了如今的“汉文化圈”。

在历史上,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有过“入主中原”的经历,不过在他们入驻中原之后,发现自己也慢慢变成了汉族。

这些企图建立中原政权的民族估计至今都没有明白,自己究竟是如何没的。中华文明凭借着强大的包容性,越来越壮大。

古代中国不主动侵略别的国家,不是因为干不过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咱们的老祖宗压根儿就看不上。

华夏老祖宗居住在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往北方太冷,往南方湿气太大,蛇鼠虫瘴太多。

直到今天,东北冬天虽然美丽,但室外温度依旧非常“冻人”,岭南地区的“回南天”依旧不敢让人开窗。

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也就中原地区是最适宜人类在室外生存的。当时创造的“二十四节气”至今依旧适用。

信息来源:

中国知网[1]张景贤.论中国古代领土观的形成[J].历史教学,1998,(05):5-10+2.中国知网[1]朱鉴秋.从中国古代航海史料谈钓鱼岛归属问题[J].海洋测绘,1997,(01):2-5.中国知网[1]王庆五.论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成因[J].文史哲,2003,(02):55-61.DOI:10.16346/j.cnki.37-1101/c.2003.02.01《资治通鉴》

18 阅读:7369
评论列表
  • 2024-12-11 20:55

    汉武帝:匈奴先侮辱的我的祖先对我的子民烧杀抢掠那就别怪我不客气,全力打过去赶跑他们朕的子民再迁过去由我来管理[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星巴克在逃星星 回复:
    匈奴就是北京地区[呲牙笑]
  • 涛哥 15
    2024-12-10 03:14

    师出有名就不是侵略咯

    小龙 回复:
    正解[点赞][点赞][点赞]你经常打我,忍不住了,直接让你家国土变成自家国土而已[呲牙笑][呲牙笑]
    cwwzy900 回复:
    去长城玩过没?
  • Long 12
    2024-12-12 10:52

    一大半靠清朝[并不简单]

    用户10xxx13 回复:
    看看日本这小虾米之地,和俄罗斯的大片土地作个比较,只要发展的好,明朝疆域已经大的不得了了,中国边疆的地方,如果都像外蒙那样,有多大价值
    weik 回复:
    胡扯了,中国从元朝开始,就是世界领土第一大帝国。
  • 2024-12-09 03:02

    马其顿方阵举着20米大长杆就是扯犊子,这么长的杆子太细没有强度45°斜着举会断,杆子粗了太重能举多长时间,我看马其顿方阵举20米大长矛是作假,谁不信你拿一个这么长的杆子试一试就知道了。

  • 2024-12-21 21:04

    从秦到清,华夏的大一统王朝的领土一般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是实行郡县制流官制的核心领土,州府县官员都由吏部委任。第二等是羁索地区,有较大的自治权,但地方首领必须由皇帝任命,比如蒙古、西南土司。第三等为朝贡地区,有自己的国王,但名义上须称臣,比如朝鲜越南。

  • 2024-12-20 02:07

    没有清朝你们啥也不是。

    好人没好报 回复:
    毕竟西方列强现在可是无比怀念大清[得瑟]。
    用户10xxx13 回复:
    没有那嘎的中国还是中国,没有中国野蛮人还是野蛮人
  • 2024-12-16 00:00

    唐朝有吐蕃吗?吐蕃数次攻破占领长安这叫个啥?西藏第一次正式纳入中国是在元朝

  • 2024-12-24 05:07

    中国的疆域是辽阔但是是有两千多年甚至更多年的开拓积累出来的

    用户98xxx64 回复:
    中国历史五千年文化[笑着哭]
  • zues 6
    2024-12-08 23:07

    呵呵!那个时代要是有条航母,他们能殖民全世界,这是当时人力畜力所能达到的极限,。

  • 2024-12-13 12:27

    被动扩张

  • 2024-12-16 07:19

    占领的地方都同化成中国人了

    用户10xxx13 回复:
    好笑在,被占领也同化成中国人了
  • 2024-12-24 17:10

    因为汉人在土地肥沃,战斗力差。每次入侵都能做几百年皇帝生下一堆子孙,结果就融合定居了。

  • 2025-01-13 18:04

    我们中国人最善长正当防卫,当然也会出现防卫过当的情况。只可惜对方没有文字记载,就算有记裁也没有保存下来。所以东亚历史只能以中国史书为准。

  • 2024-12-17 16:34

    [抠鼻]汉文明的核心地域只有汉地,汉地其实没多大。

  • 2024-12-21 09:42

    你怎么不从黄帝时期说起呢?

  • 2024-12-23 10:14

    合着960是少民送话费送的[笑着哭]

  • 2024-12-22 19:06

    说的好听一点叫收复

  • 2024-12-27 13:01

    都是外族人民给我们打下来的。

  • 2025-01-13 15:29

    完全错了,礼仪之邦的意思不是我们有礼仪,而是我们一直在教外族变得有礼仪。[得瑟]比如自拍杆的事。

  • 2025-01-23 13:30

    [汗]为什么我经商超过马云刘强东,文化超过钱学森莫言,帅过潘安,但我不如他们?因为………我根本没超过他们[得瑟]

  • 2025-01-24 20:16

    那要感谢大清,不然出了长城就是国外。

    weik 回复:
    你不知道汉唐元的疆域有多大?元朝是清朝的几倍大。
  • 2025-02-04 15:14

    古代又不是熊猫

  • 2025-02-09 14:13

    我们是被侵略,然后就顺带着被扩大了国土面积!

  • 2025-01-24 23:01

    有个成语叫开疆拓土,光宗耀祖!!

  • 2025-01-08 07:59

    呵呵,为什么是自居?还不明白的话,去问问因为几匹马被灭国的大宛![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5-01-13 08:17

    都是被别人带着嫁妆侵略过来的[吐舌头眯眼睛笑]

奇观史君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