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聞靳尚誼老院長於中央美院學生畢業匯報展覽之上,忽生慷慨,質問曰:「中國畫安在?大寫意焉存?小寫意又何覓?終矣乎?盡皆工筆畫耳!」此番言論,靳院長似將寫意畫視同中國畫之全貌,而漠視工筆畫於國畫傳統中之地位,實則混淆概念,未免偏頗也。
溯古論今,古人繪畫,初無工筆與寫意之嚴格界限,唯粗筆、細筆之別。寫意者,非僅粗筆所能概括,亦非細筆之專屬,實乃一種超脫形似之創作理念,重在意境之傳達,追求心象之表現,不拘泥於物象之逼真,與寫實對立而存。猶如戲曲之表演,借程式化動作傳情達意,使觀眾心領神會,此其一也。
再者,「寫意」二字,「寫」字寓含深意,非單純「畫」所能替代。「寫」者,書寫之意,借用書法用筆於繪畫之中,乃「以書入畫」之法門,強調筆墨之韻味與書法之美感。相比之下,「畫」則更廣泛,不限工具,不拘手法,未必皆含書法之意趣,故是否歸於中國畫範疇,端視筆下是否流淌著書法之血脉,此其二也。
當今所謂「寫意畫」,核心正在於書法筆意之融入。而工筆畫,雖精微細膩,亦未嘗棄書法筆法於不顧,「人物十八描」即為明證,各派線條之中,書法筆意躍然紙上,彰顯書畫一體之精神。靳院長之所以慨歎「全是工筆畫」,蓋因時下「工筆畫」名稱被濫用,凡細致之作皆標以「工筆」之名,致使與古之工筆畫風貌漸行漸遠,遂有此誤解。
靳院長之言,雖出於對寫意精神之倡導,然不應貶低工筆畫於中國畫史中之重要地位,二者皆為國畫之瑰寶,並駕齊驅,不可偏廢。真正理解與鑒賞中國畫,需兼收並蓄,洞察其多元之美,方能窺見國畫藝術之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