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两次分兵,毛主席急问:胡琏到哪里了?粟裕:还是毛主席高明

罗子涵说历史 2025-02-19 17:58:28

秋风萧瑟,陈毅此时正站在临沂城郊外的一处小土坡上不断地抽着烟,他时不时转头问身边的警卫员:“粟裕司令员来了没有?再派出一个连去半路上接应粟裕司令员!”

陈毅

警卫员立刻小跑回去传达陈毅的命令,就在三天前,陈毅致电华中野战军指挥部,邀请粟裕来临沂商量重要的事情。1946年的秋天,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主力还集中在盐城一带,他一路上长途跋涉前往临沂,途中要横跨好几个敌占区,所以陈毅很担心粟裕路上的安全问题,接连已经派出三个连去接应粟裕。

时间很快到了傍晚,粟裕终于风尘仆仆赶到临沂,陈毅一见到粟裕就立刻一扫多日来的阴霾,他很开心地招呼粟裕进来详谈。

两人在一张大地图前面先是仔细分析了苏北、鲁中、华中、鲁西南各地区敌我态势,然后陈毅很担忧地说道:“粟裕老弟!现在国民党在这些地区共部署了45个整编师,这几天敌人的三路大军对我们山东解放区步步紧逼,叶飞的一纵本来可以歼灭敌人的两个团,关键时刻胡琏的整编第十一师冲了过来,我不得已只好让叶飞先撤退,敌人的几个先头部队距离临沂只有一百多公里了!”

粟裕先是一阵沉默,然后他有些为难地看向陈毅,陈毅的性格一向豁达爽快,他立马说道:“粟裕老弟!你我在新四军共事多年,你不用见外,有话直说!”

粟裕这才小声说道:“陈军长!我来的时候在路上一直想一个问题,现在敌人不断往鲁南调兵,并采取全线紧逼的战术,目的恐怕有两个,一个是横穿鲁中和华中,将我们两个野战军隔开,然后分而治之;另一个目的也很明显,敌人的几十万人分三路步步紧逼,一部分将我华中野战军阻拦在苏北地区,另外两路却在山东持续前进,就是为了压缩我军山东解放区的范围,想要找机会和我军进行最终决战。”

陈毅紧紧盯着地图,他很认可粟裕对目前形势的分析,陈毅问道:“那么你现在有什么破敌良策?”

粟裕说道:“我们两个野战军现在距离较远,我们的战术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某部分,但是敌人现在就是铁板一块,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战机。而且敌人的兵力越来越多,我军已经很难集中兵力优势了。”

陈毅脸上布满愁云,他问道:“粟裕!我这次请你来也是为了这件事,你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粟裕斩钉截铁说道:“以前我们两个野战军一直是互相配合作战,但是两军在战略上都是各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两军能联合作战,战略上统一指挥,我们就能集中更多的优势兵力,也能充分调动敌人。”

粟裕将军

陈毅听到此话哈哈大笑起来,他拍拍粟裕说道:“不瞒你说!我们两人想到一起去了,其实我喊你来也是为了这件事,但是我担心你会对此事有意见!”

粟裕笑着说道:“老军长!我的为人你还不知道吗?你在红军时期、新四军时期就是我的老首长,如果两军真的能实现统一指挥,我给你当副手。”

陈毅摇摇头说道:“其实我有个想法,如果两军统一指挥,在大的战略问题上我们可以研究决定,但是具体军事指挥上我想交给你一人负责,枪声一响,所有部队都听你的!”

粟裕惊讶地说道:“这哪行啊!陈军长!”

陈毅摆摆手,意思是就这么决定了,粟裕了解陈毅的脾气,他也不再说什么了,两人共同将这个建议联名汇报给毛主席,毛主席的战略眼光是多么高明,他立刻就同意了这件事,后来毛主席还这么说过:“陈粟合则必胜,分则必败。”

虽然此时华东野战军还未正式成立,但是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的统一指挥问题得到了解决,而敌人那边对此事一无所知。

现在两个野战军属于合并状态,那么合并后的第一仗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如果这一仗打好了就能振奋全军军心,打不好的话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因此粟裕此时感觉压力巨大,他很清楚第一仗的胜利意味着什么。

粟裕经过几天的分析认为,目前鲁南的局势是最为紧张的,因为敌人不断在向鲁南增兵,鲁南的形势还直接关系到华中地区,按常规来讲似乎应该解决鲁南的问题,不过粟裕觉得华中如果不保,鲁南的形势继续不利的话,我军将被挤到鲁中一带,那时我军的活动空间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粟裕认为第一仗还是应该在苏北一带打响。

陈毅原本想先率全军去鲁南作战,在粟裕的劝说下,他同意了先在苏北打一两个胜仗的建议。那么既然要在苏北作战,目前敌人各部队间联系极其紧密,到哪里寻找战机呢?

粟裕的战术很高明,他认为只有打乱敌人的部署,充分调动敌人,才会使得敌人某部分孤立出来,于是粟裕下达了命令:“两军主力立刻沿着陇海路向西挺进,摆出一副威胁徐州的样子,然后分兵一部直逼津浦,这样可以迫使鲁南和淮海一带的敌人回援徐州,敌人一旦远距离动起来,必定会有战机!”

陈毅司令员

在粟裕的部署下,敌人果然回援徐州,粟裕将自己关在指挥室冷静地听取一份份前方的情况汇报,他一边听一边在地图上勾勾画画,最终粟裕发现敌人多路调动的部队中有两支部队处于突出位置。

敌人的这两支部队运动方向一致,他们都从宿迁方向向沭阳方向推进,左路是国民党整编第69师,右路是敌人的整编第11师。

当时我们两个野战军的主力不能快速集结,所以想同时歼灭敌人的这两支部队还是有难度的,因此粟裕决定选择敌人的这两支部队的其中一个来消灭。那么究竟先打谁呢?

一开始粟裕将歼敌目标瞄准了敌人的整编第11师,这支部队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师长正是胡琏,粟裕对胡琏并不陌生,此人出身于黄埔军校,性格谨慎,指挥风格多变,是很强的对手。粟裕之所以想歼灭胡琏的整编第11师,目的是为了严重打击敌人的士气。

粟裕决定集结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的部分主力运动到曹家集一带,以一个纵队的兵力正面阻击敌人的整编第11师,然后再用一个半纵队的兵力从两翼向后方迂回,对敌人整编第11师完成包围,并派出一个纵队的兵力前往五花顶一带布防,随时阻击敌人整编第69师,防止其救援整编第11师。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军各主力很快就进入了指定位置,粟裕将作战计划汇报给陈毅和毛主席,陈毅完全同意粟裕的作战方案,毛主席则很快回电说道:“胡琏狡猾如狐,如果此战能歼灭敌整编第11师,则会震动整个华中战场,也会震动国民党高层,对我军士气有极大振奋。但是胡琏此人生性多疑,其部队刚从鲁南调至华中,会上钩的可能性不高。如果胡琏不上钩,你们要灵活机动,另外选择敌人孤军来打。”

正如毛主席所预料的那样,胡琏生性谨慎,他下令整编11师和左路的整编第69师保持相同的进军步调,他作为两路人马的总指挥,他还下令给整编69师师长戴之奇说道:“粟裕之华中野战军之前集中在盐城以北地区,现在有调动迹象,我们不可推进太快,要保持左右协同作战,以免误入圈套。”

胡琏的整编第11师行军速度很慢,我军一直等不到胡琏所部的踪迹,眼看战机不到,粟裕这边也急了起来,他知道如果不能很快包围整编11师,一旦让整编第11师转入阵地防御,此战就很难取胜了,原因是敌人的整编第11师战斗力强悍,还配备了一个炮兵团,当年石牌阻击战就已经证明了其实力。

就在粟裕仔细思考的时候,他收到了两条重要的战报,一条是胡琏的整编11师突然分兵,其中一部分正在向盐城方向运动。粟裕听了后立刻站起身来,他看着地图说道:“胡琏果然精明,此人是在故意佯攻我华中野战军的门户,以此来试探我军虚实。看来歼灭整编11师没有希望了。”

正当粟裕感到失望的时候,第二条战报立刻又给粟裕带来了新的歼敌希望,第二条战报上写道:“左路敌人整编第69师加快了进军速度,与右路敌整编11师拉开了40公里的距离。”

粟裕根本来不及多想,他立刻决定将原作战计划改为歼灭敌人的整编第69师。但是有一点令粟裕感觉很奇怪,敌人的整编第69师怎么就突然加快了推进速度呢?

粟裕将军

国民党整编第69师的师长叫戴之奇,此人可是很有来头,他不但是蒋介石的亲信,他更是蒋经国的亲信。戴之奇原来是黄埔军校分校二期学生,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被蒋经国看上,在其率部参加了几次大会战后被送到国民党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深得蒋经国信任,后又被蒋经国送往江西的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这个训练班就是蒋经国为了培植自己的亲信而创办的。

戴之奇在来到苏北战场之前刚刚被任命为这个整编69师的师长,当时薛岳下令将他的部队划归给胡琏统一指挥,戴之奇是十分不服气的,戴之奇为此在自己的师部发了脾气。此时戴之奇看胡琏进军速度太慢,他有些按耐不住自己急于立功的心情,于是她下令加快了进军速度。

所以战场上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粟裕为什么能成为统帅级的人物?就是因为粟裕能快速洞察战机并加以利用。其实胡琏此时已经发现戴之奇加快了行军速度,他敏锐预感到情况不太对,所以立刻调回了佯攻盐城以北的部队,并下令自己的左路人马分兵两个团快速向戴之奇的部队靠拢。

这么一来的话,粟裕想要歼灭戴之奇的整编第69师就必须快速部署,要不然战机转瞬即逝,粟裕此时还不知道胡琏的最新调整,他急忙下达了最新的作战计划:

张震率领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在正面继续阻击胡琏的整编第11师,另外分兵一部监视徐州之敌,防止其救援整编69师。

叶飞率领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快速在整编11师和整编69师之间完成穿插,然后分割整编69师主力,并在敌整编69师左翼设立阻击阵地,阻击胡琏救援整编69师的人马。

命令何以祥率领山东野战军第八师占据峰山一带的制高点,切断敌整编第69师的退路。

谭希林率领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加上第二纵队配合叶飞的一纵、何以祥的八师作战。

一切部署妥当后,我军各大主力开始快速进入指定地点,其中张震率领九纵死死阻击住整编第11师的步伐,当时胡琏以为粟裕和陈毅是奔着自己来的,但是他很快就收到了消息,说是有山东野战军一个纵队的兵力正在戴之奇的左侧运动,胡琏立刻致电戴之奇告知他说:“你的69师有被包围的危险。”

戴之奇听到此话顿感冷汗直冒,他立刻下令全军后撤,但是此时已经来不及了,叶飞这边已经率部完成穿插,并成功将敌整编69师的两个团滞留在了最前面,另外何以祥这边一开始的进展也很顺利,山东野战军第八师的先头部队连续占领了几个制高点,但是此时戴之奇已经清醒过来,他下令自己战斗力最强的一个旅在峰山前沿构建了阻击阵地,我军八师的进攻一时受到了阻碍。

峰山既是敌整编69师的退路,也是其唯一能指望的天险,所以戴之奇将防御重点放在了此地,这里最高点可以达到海拔800米,周围高地很多,戴之奇很快就在这里建立了多个阻击阵地。

此时我军基本完成了对敌整编69师的包围,剩下的就是要一鼓作气歼灭全部敌人。但是这场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叶飞纵队虽然完成了对敌69师的切割,但是胡琏之前派出的向戴之奇所部靠拢的三个团很快和叶飞的左翼遭遇,这是大家都没有预料的情况,于是叶飞只好分兵线阻击敌人的三个团,这样一来叶飞这边用于进攻的兵力就打了折扣。

我军两个用于主攻敌人的主力部队一时间都和敌人陷入僵持,戴之奇此时已经乱了阵脚,他四处打求援电话,甚至将电话直接打到了蒋介石那里,蒋介石立刻给胡琏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救出整编69师!

毛主席

胡琏此时对69师的命运持有悲观态度,他仔细分析了现在的态势,认为戴之奇的整编69师已经不可能逃得出来了,但是他又不能不顾蒋介石的命令,胡琏只好派出援军试探性进攻我军的阻击阵地,另外他派出飞机不断给69师投放物资。

粟裕亲自抵达前沿指挥所冷静注视眼前的战况,粟裕知道此战千万不能拖泥带水,因为徐州方向薛岳的援军很可能会过来,粟裕立刻下令让谭希林率领第七师和二纵紧急支援过去,一部分协助叶飞阻击整编11师,一部分协助何以祥进攻峰山,这一次已经是粟裕第二次分兵,此时我军暂时能调动的所有主力都用上了。

就在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时候,毛主席的一封电报来了,毛主席在电报中写道:“已收到你部汇报的全部作战计划。此战重点在攻下峰山,让敌人无路可跑。但是千万不能忽视胡琏整编11师的一切动向,此人善于隐藏实力,你部要密切关注胡琏所部的位置,时刻关注胡琏主力到达哪个位置了,随时向中央军委汇报。”

从电报内容来看,毛主席特别留意胡琏所部的位置,在这封电报之后,毛主席再次发来两份电报都是急问胡琏所部到哪里了。

因为这是两个野战军联合作战的第一仗,毛主席也知道此战的重要性,所以他对此战格外关注,任何细节毛主席都要考虑全面。

在毛主席的提醒下,粟裕也更加注意胡琏所部的动向,叶飞这边的进展开始加快了,而何以祥的八师依旧没能拿下峰山,但是很快有一个新情况引起了粟裕的注意,胡琏的整编11师之前派出的三个团突然后撤了,这实在不符合常理。

按理来说,胡琏此时肯定会玩命救援戴之奇的整编69师,为何此时他下令让这三个团撤退呢?粟裕顿时感觉到不安,他赶紧拿来地图仔细查看各处战场的地形,但是依旧没有任何头绪,此时一个参谋员说道:“会不会是胡琏这边放弃了对69师的救援?”

粟裕很坚定地说道:“绝对不会!”地图上找不到答案,粟裕决定亲自巡视各处战场的地形,当粟裕来到峰山一线转了一圈后,他立刻冒出了冷汗。峰山的地形极其特殊,我军现在主攻的地方是峰山最高的一处地形,但是正因为此处地形太高,加上周围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所以就掩盖了两条峰山上可以和外界联系的崎岖小道,此时我军并没有任何部队堵住这两条小道。

粟裕立刻对何以祥说道:“快!用两个团的兵力迂回到峰山两侧,堵住密林中的两处下山出口。”

何以祥不敢有丝毫怠慢,我军第八师的两个团立刻运动到两条小道在山脚下的位置,就在我军刚占领小道后的半个多小时,一伙敌人的部队也出现在了小道的附近,双方一交火才知道,这伙敌人正是胡琏整编第11师的部队。

粟裕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刻睁大了眼睛,他感叹道:“还是毛主席高明啊!要不是毛主席反复提醒我关注胡琏的动向,我一定不会发现胡琏的真实意图,差点坏了大事啊!”此时粟裕心中对毛主席敬佩不已。

原来戴之奇为了突围四处派人侦察峰山的地形,他发现了这两条秘密小道可以通到峰山侧面的山脚下,且此处有茂密的树林掩护,很难被发现,所以戴之奇立刻将此事向胡琏汇报,胡琏立刻决定不动声色派出一支主力从这两条小道行进到峰山两侧,再配合峰山上戴之奇的主力准备对我军发起反包围。

幸亏粟裕亲临一线发现了这两处隐蔽地形,这才粉碎了胡琏的作战计划。这一下戴之奇的69师真的插翅难飞了,为了不节外生枝,粟裕下令集合第七师和耳中的主力和何以祥的八师强攻峰山,并要求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峰山。

宿北战役经过图

在我军猛烈的攻势下,戴之奇设立的几处阵地很快就被我军拿下,敌人开始溃败,而胡琏此时也只能摇头说道:“戴先生这一下真的完了!神仙也救不了他了!”

我军的攻势如潮水一般,戴之奇自知已经兵败如山倒,最后饮弹而亡。此战我军彻底打出了气势,一举全歼了敌人的整编第69师,共歼敌2.1万人。

宿北战役的胜利意义巨大,首先这是两个野战军联合作战后的第一仗,此战胜利会让两个野战军的所有人坚信两军作战是完全有必要的,同时此战让我军改变了华中地区的形势,我军又被动逐渐掌握主动,接连扩大了全军的活动空间。

粟裕后来自己也说过:“我这一生中指挥三场战役的时候最为紧张,分别是宿北战役、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可见宿北战役虽然规模不算很大,但是意义是重大的。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