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潜艇之路,是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路。中国海军潜艇拥有包括攻击型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在内的多型号潜艇,并具备自主生产和维护能力,但受限于起步较晚、基础工业水平较弱的现实,中国潜艇事业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潜艇在实战化条件下和美日海军打了多年交道,在30年间实现了从技术上的落后到实力上的追赶。请各位军迷先随笔者走进那段中国海军被美日航母战斗群立体围堵与被模拟攻击的艰难岁月。
被围堵与模拟攻击的被动时期1994年黄海对峙,091型核潜艇被围堵、遭受模拟攻击
1994年10月,美国第七舰队“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开赴黄海,以执行封锁北方半岛西海岸任务。美国海军无视“事先对周边国家进行通报”的国际约定直接沿我国领海边界巡航,刚好碰上执行完任务返航的403号核潜艇(091型)。
(美国“小鹰”号航母)
美国舰队认为这是探测我国核潜艇信号的绝好机会,随即出动了航母上的S-3“北欧海盗”式反潜机,对我403号核潜艇所在海域投掷反潜声纳浮标,进行方位三角计算。虽然403号核潜艇进行了紧急规避并向青岛基地请求支援,但始终无法摆脱美军反潜机的追踪。
我国派遣两架歼-7战机极速飞向事发海域,后因战机航程较短被迫返航。歼-7走之后美军驱逐舰和反潜机追至渤海湾附近,重新围堵403艇,且先后对403号核潜艇进行多次模拟攻击。中国海军再次出动2架歼-8II,以及2架苏-27战斗机进行支援驱离,对此美航母战斗群招回F-14战斗机,并在回收后主动撤离。091型核潜艇也陆续返厂大修升级,一度上失去踪迹,直到2004才再次主动现世。
此次对峙后,中国潜艇又是怎样一步步从被动围堵到攻守相异主动示强的呢?
逼近突入美日防御内圈的主动时期1996台海危机,091型核潜艇潜入美航母战斗群
1996年台海危机,美国先后派出“尼米兹”号和“独立”号两个航母战斗群驶入台湾以东海域,并不断地起飞战机飞临台海上空,后美方发现两艘091型攻击核潜艇秘密离港,潜入到美航母战斗群中,美军命令双航母战斗群后撤100海里,后未进入台湾海峡。
(美国“独立”号航母)
2004年,091型核潜艇进入日本
2004年11月,一艘091型核潜艇在石垣岛近海被日本发现,在日方P-3C侦察机追踪下091型核潜艇从冲绳西面的钓鱼岛海域附近公海以蛇行方式行进,最终驶向渤海湾基地。
2006年,039“宋”级常规潜艇逼近“小鹰”号防御内圈
2006年10月,039“宋”级常规潜艇在冲绳海域“偶遇”美海军“小鹰”号航母,093潜艇长时间跟踪“小鹰”,并在距离其5海里处主动上浮,在此之前都没有被美军所察觉,直到出水后才由舰载机侦测到。
2007年,“宋”级常规潜艇再次进入“小鹰”号内圈
2007年10月,场景基本和一年前类似。中国潜艇突然出现在美国西太平洋的军事演习现场,而且至少越过12艘保护”小鹰“号航母的美军舰船封锁,接近“小鹰‘号。美国海军经过一年前的事件,已在西太平洋加强了反潜力量,但是中国潜艇通过发展进步再次近身“小鹰”号。
2015年10月,中国潜艇靠近美国“里根”号航母
据美媒报道,2015年10月24日一艘中国潜艇靠近正在日本海航行的“里根”号航母,甚至引发美舰拉响战斗警报。
2018年,中国核潜艇穿越宫古海峡
2018年1月,美国间谍卫星发现一艘原本驻扎在青岛军港的093B型核潜艇突然失踪。随后,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宫古海峡海域进行了两天的密集搜索无果,军迷们都知道宫古海峡的反潜探测建设是太平洋中最严谨、最高效的。直到两天后,美军才在钓鱼岛东北海域发现了漂浮的093B型核潜艇。彼时它已返回中国海岸,升起中国国旗。
从前中国潜艇技术落后,在各位军迷的眼里一直是“木桶效应”中的最短板,笔者以上列举的种种都足以证明我国的对于此短板的探索一直没有停下,证明中国潜艇被美日等发达国家压制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那么未来我们的潜艇事业又该如何发展呢?
中国潜艇未来如何发展潜艇兵力隐蔽性好,突击威力大,独立作战能力强。在海战中,它不但是运输舰船的克星,而且也是大中型战斗舰艇,特别是航母的敌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反潜作战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潜艇未来的战术技术性能也将进一步提高。
未来中国潜艇的发展趋势是:发展艇体“隐身”、“降噪”技术,提高隐蔽性;研制高强度耐压材料,增大潜艇下潜深度;发展核动力潜艇大功率核反应堆,提高水下航速,延长堆芯使用寿命,提高在航时间。
常规动力潜艇主要增大电池容量,研制性能良好的氢氧燃料电池、钠硫电池和超导电机,以提高水下机动性;装备高效能的综合声呐、拖曳声呐和水声对抗设备,增大水下探测距离和提高水声对抗能力;提高导弹的射程、命中精度、打击威力,增加分导多弹头等抗反导能力;提高鱼雷的航速、航程和航深,并使其实现智能化......
相信随着中国潜艇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未来要赶超潜艇事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等国家,也是指日可待啦。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觉得不错,请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