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数小时的连续行动中,以色列战机频繁穿越中东地区的上空,包括伊拉克、叙利亚和约旦等地,它们分批行动,针对伊朗的多个目标实施了轰炸。在叙利亚至伊朗这一绵延上千公里的广阔地带,抵抗阵线的武装力量已经布置了至少上百套雷达系统,然而,这些雷达系统竟然未能察觉到任何异常,这不禁令人感到诧异。
伊朗空军拥有超过五万人的规模,并配备了四百余架作战飞机,机型多样,从早期的F-14“雄猫”、F-4“鬼怪”、米格-29、F-5“虎”式,到中国的歼-7,乃至伊朗自制的“闪电”轻型战机。然而,这些飞机大多是七八十年代的产物,服役年限已久。在战术、战略层面及三军数据链整合、防空拦截能力上,伊朗空军均存在显著不足。即便是面对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机,伊朗空军在迎战以色列的F-35隐身战斗机和F-15“鹰”式重型战斗机时也会显得力不从心。伊朗的军事优势集中体现在其导弹部队,特别是战术弹道导弹的强大打击能力上,拥有数量庞大的中程弹道导弹,足以对以色列构成严峻挑战。然而,相比之下,伊朗的海军、空军和陆军的主要作战装备则显得较为陈旧,大多仍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技术水准。
正当以色列的此次行动尚在进行之中,舆论界迅速出现了声音,宣称以色列这次“实质性”的攻击已经触及了伊朗的底线。据此预测,伊朗可能会对以色列采取“重创性”的报复行动,而这无疑将引发中东地区的一场大战,使其难以避免。
伊朗于中东局势中巧妙布局,旨在逐渐降低以色列与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它无意与以色列直接对抗,更不会草率地与美国发生冲突。相反,伊朗正努力确保中东冲突的主动权落入抵抗阵线之手,并小心翼翼地防止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以免局势走向失控。伊朗采取的策略是避免直接对话、不宣战,同时不在国际层面公开对抗,而是借助其代理力量,例如黎巴嫩真主党,不时地发动导弹袭击,实施精确打击。真主党曾一次性向以色列发射170枚导弹,这一举动震惊了国际社会。只要巴勒斯坦的苦难持续存在,圣城耶路撒冷仍为以色列所控制,中东地区的数亿信徒就会不断集结在抵抗阵线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