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房颤,读了本文你就明白了

怀瑶同 2024-03-30 23:20:29

糖尿病是临床中多见的慢性基础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住院率、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目前许多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房颤发病率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可作为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防治可降低房颤发生率。

糖尿病和房颤发生的关系

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糖尿病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且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增加罹患房颤的风险。同时,糖尿病病程与血糖控制水平会影响糖尿病患者房颤发生的风险,有研究表明,房颤发生的风险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进展逐渐增加;且房颤发生风险与空腹血糖成U型关系,持续高血糖会导致房颤发生风险增加,糖尿病治疗中出现的低血糖同样会导致房颤发生风险增加。也就是说血糖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房颤的发病风险增加。

糖尿病是如何导致房颤的呢?

1、心房结构重塑 糖尿病患者体内糖基化终产物增加和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上调,通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增多而导致心房纤维化的发生。此外,炎症是导致心肌纤维化和心房结构性重塑的主要原因,心外膜脂肪组织是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来源,导致心房肌炎症,进而发生心房结构重塑。糖尿病患者心肌纤维化会导致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心室充盈异常,又进一步加重心房扩张,形成恶性循环。心房结构重构是导致房颤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2、心房电重塑 2型糖尿病会导致心房电重塑,表现为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在导管消融过程中心房激活时间明显延长。糖尿病还会影响心房兴奋收缩耦联,糖尿病患者的心房内和房室间电机械延迟(EM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EMD是新发和复发房颤的独立因子。动作电位延长和不应期缩短以及心房纤维化导致的心房内传导减慢、心房激动时间和心动周期延长,使得来自肺静脉根部以及心房的以折返机制形成的电冲动控制心房,窦房结功能下降或丧失,最终导致房颤的发生。房颤会加重心房电重塑,心房电重塑又会使得房颤更加频繁地发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由阵发性房颤转变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

心房结构变异及纤维化导致心房电位差

3、自主神经张力改变 自主神经在心血管生理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神经并发症,自主神经病变所致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失衡会对正常心律产生影响。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较健康人群心率变异性显著降低,这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动物研究表明,糖尿病小鼠予以交感神经刺激增加,破坏自主神经活动的平衡状态,会导致房颤的发生率增加及房颤发生进程加快。随着病程进展,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持续不平衡最终导致房颤发生发展。

2型糖尿病并发房颤的治疗

1、抗凝治疗 预防卒中对房颤患者至关重要,广泛应用于临床的CHA2DS2-VASc风险评分中包括糖尿病,糖尿病被认为是房颤患者发生包括卒中在内各种血栓栓塞事件的已知独立危险因素。虽然目前认为普通人群中,华法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基本相似,但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剂与华法令相比会使心血管死亡事件降低17%,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降低43%,卒中及全身性栓塞事件降低20%,因此,CHA2DS2-VASc评分2分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剂可能有更高的安全性及有效。

2、降糖治疗 一些降糖药物可能减轻糖尿病所致的心房重塑,并可能降低房颤发生风险。大规模临床研究同样表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与较低的新发房颤风险相关。但是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发展,胰岛β细胞功能进一步下降,血糖控制不佳以及心房重塑会导致二甲双胍的保护作用降低。

3、介入治疗 对有症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是有效且成熟的选择。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可以更好控制房颤,降低住院率及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是否会导致患者射频消融后房颤复发,目前还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因房颤进行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并无差异。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并发房颤。糖尿病与房颤之间关系复杂。了解糖尿病患者发生房颤的流行病学、主要相关因素、机制和最佳的治疗策略,有助于对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的管理,减少患者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我是来自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的谭红伟医生,欢迎各位读者交流咨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