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也是讨好型人格吗?

浅笺低唱 2022-07-04 18:05:32

最近读完了《厉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这本书,讨好型人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中提到“讨好型人格”的人,属于掏空自己取悦他人,带着极强的目的性:维系关系,维系脆弱的自我存在。之所以“讨好”,是因为害怕冲突和矛盾将不堪一击的虚假自体击溃,自我价值也随之灰飞烟灭。

我觉得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经历,比如因为特别的某人,从而改变自己,将自己放在了不对等的位置,久而久之在这段关系中就表现为讨好型人格。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表现特征大概有以下几点:

1.别人拒绝你轻描淡写,你拒绝别人就像犯了大错。

2.帮别人忙时,比做自己的事情更加小心谨慎,甚至觉得这是自己的本分;而自己从不会开口要求,因为担心被拒绝。

3.和别人在一起时,总是怕冷场,一直主动去找话题。就连在微信上聊天,没有秒回都会心存愧疚;每次都会仔细斟酌自己的措辞和表情,对话框里的内容写了又删,总怕说错话。

4.不敢表露出坏情绪,不敢哭,因为怕自己的负能量会影响到别人。

5.别人借了自己钱,不敢谈还钱的事,实在活不下去了开口要求还钱,仿佛是自己做错了事情。

6.网购时通常自己看评论看尺码看说明,能不找客服就不找客服,买回来后就算不满意也不会去退货,自己忍忍就算了。

7.极度敏感,小心翼翼害怕得罪人,每次评论一件事要想好久措辞,评论了怕朋友不开心,不评论也怕他们不开心。

8.一天不敢发太多朋友圈,怕打扰别人,怕别人觉得自己很烦,聊天经常撤回,朋友圈经常秒删。

同时,讨好型人格有以下的心理逻辑:

(1)对别人的感受特别敏感

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么别人会不喜欢,越重视对方,越会担心,导致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一个小错误也会懊恼很久;

(2)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自己的举动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很怕被嫌弃,降低自己心里才更安全;

(3)不敢发出请求,很难拒绝别人

害怕说不,不懂拒绝,被人占了便宜也会选择默不作声,担心一旦拒绝,与别人的关系就会破裂,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很怕给别人添麻烦,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

(4)缺乏界限和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以取悦别人为目的,既守不住界限,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又常常因为别人不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而受伤。

讨好型人格造成的后果

01

你对别人好,别人未必待见你

最直观的例子:父母总是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子,对你多加管束包办一切。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反抗、叛逆,越对我好我越不做,亲子关系因此受到影响。

知道为什么了吧?

对别人越好,付出越多,未必是一件好事。

凡事有个度,给彼此空间,跨越了那个度,也会引来对方的反感。

02

失去了“神秘感”,变成了低价值的人

人最喜欢的是神秘感,一层一层揭开面纱比直接把一件宝物放到他眼前更让人感到刺激,这也是为什么都喜欢盲盒的原因,那种不确定的又值得期待的东西最吸引人。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男生,每周都会送女友一束玫瑰花,可时间久了,女友却十分嫌弃:“你这个人真没意思,每次都是这一束玫瑰花,烦死了”。

另外一个男生,只会在特定的节日里送给女朋友一束花。

可是,那个女生却十分欣喜,每一次收到男生送的鲜花时,都开心得像个孩子。

明白了吗?

跟爱人相处,一定不要付出自己的全部,而是做到有所保留。

爱得太满,适得其反。

试想一下,如果你总是付出很多,在对方眼中就会认为“你太容易驾驭”了。

他想要什么,只需要跟你说一声;你做好了,没有奖励,你做得不好,一定会换来他的不满。

所以,任何一段关系相处,都不要让自己变成“卑微的讨好者”。

你越是讨好,别人越是不待见你。

其实,很多人的“讨好型人格”,是因为心底的善良。但委屈自己的善良,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讨好。

讨好型人格的忍让背后,是自己的不快乐,压抑了自我欲望,承受了太多委屈,其实要学会的是讨好自己。

蒋方舟和马东对于讨好型人格共同给出了一句评语: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所以,对自己好点,任性一点,不必讨好,你就很好。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