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中核集团发文“1730个岗位收到119万份简历”。虽然该推文已删除,但是仍然受到了巨大的质疑。
发布这样的文章我推测大概有以下几点想法:第一,我们公司竞聘激烈,人人向往,待遇好,我们公司很强大。第二,我们收到近120万的简历,这么多的毕业生都想要进我们公司,我们公司人才很多。第三,片汤话,这么多年轻人热爱参与国家能源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决心多么强烈。
2024年,山东省考人数40.1万,是该公司收到简历的三分之一。有统计,毕业生数量在1222万,投该公司的简历人数就占了毕业生人数的十分之一。外界传说“薪资丰厚还有8险3金”,这种待遇是比公务员更优厚,也难怪该公司会发布这则喜报。
可是该公司并没有收到普天同庆、喜大普奔的回应,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反而是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虽然该公司删除了文章也被网友各种质疑但是它并没有损失什么,扎心的依然是广大毕业生。
前几天我写过一篇文章《济南招聘会给毕业生上了一课,本科都没有机会,天选打工人不好当》的文章,校招的企业中不是要求博士生就是要求有5年工作经验,有的私企没有一金,就算是4000多的工资,本科学历也没有机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再举个例子,山东省事业编招聘中,有一个岗位招一人报名人数达到了600+,这样的竞争压力不可谓不残酷。
当毕业生首先想到的就业方向是考公考编考国企时,就业大环境就存在问题了。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要多努力才能跟的上学历贬值和毕业生年年增长的速度?
缓解就业压力不应该只是一味的灌毕业生“奋斗”“努力”的鸡汤,我们要的不是站在岸上的鼓励而是伸出手拉我们上岸。
私企需要约束。我所知道的,济南我朋友所在的私企实行的都是无偿加班并没有加班费,而且实行单休,这就是大多数年轻人不把私企作为第一选择的原因。私企中休假制度、员工权益都要规范起来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私企。
国企也需要提供更多的岗位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即使没有岗位也不要高高在上的炫耀。毕竟这种喜报实在是结结实实的打了失业统计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