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一个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作意义。”
26岁的黄女士20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健康传播专业,是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毕业后的她没有选择去大厂和央媒,而是选择留校当一名“食堂阿姨”。
有网友直言这是屈才,北大硕士做食堂阿姨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对不起爸妈含辛茹苦,和自己的寒窗苦读。有的人猜测会是事业编制,以后会转领导岗位。有的网友就更让我不理解了,他说“开口就是赚多少钱,闭口就是赚多少钱,就算实际是这样,不能矜持点吗,毕竟是北大的研究生啊,不能说点对国家对社会啥的吗?”。
黄女士还解释,这份工作是没有编制和户口的,工资和食堂效益也并没有太大关系。自己曾经也去过互联网大厂实习,可每天被KPI推着走的滋味并不好受,“我本来就抗压能力一般,我更想吃体力的苦”。
黄女士的做法还是可以理解的,即便是从残酷竞争中走出来的佼佼者也有自己承受不起的东西。作为北大硕士,黄女士应该比一般人更有未来的规划,选的起点低未来不一定就没有高成就。况且黄女士表示自己在食堂里做了一个健康餐窗口,让菜品从“更少油、更少盐、更少糖”开始。黄女士志不在此,不要被“食堂阿姨”这个称号误解。
学历不能向上兼容,但向下可以。很简单的例子,高中生做不了研究生的工作,而研究生可以去做食堂阿姨可以去卖猪肉。一个人不一定要匹配到最高学历工作,而是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读书不就是这样吗?读书不只是让个人能找到一个别人特别羡慕的工作而是多了很多选择的机会。读书的目的不只是工作而是提升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我有一个同学,她告诉我每听到电话铃声响起就很紧张,戴的腕表也总是提醒她压力太大,每天都想要辞职。前段时间辞职考的教师,虽然工资低了很多也离开了大城市但生活更开心了。
人生有很多的选择,有的人选择了大城市高薪白领工作,有的人选择了小县城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每个人的选择都没有所谓的对错,只是自己的评价标准不一样。
很多人会说如果我是黄女士我会……。人们一直在羡慕着自己未曾涉足到达的职业,却不知道别人也有烦恼,自己也被别人羡慕着。正如《陈翔六点半》有一集,保安羡慕着外卖员,外卖员羡慕着白领,白领羡慕着老板,老板羡慕着房东。这就像莫比乌斯环一样,循环往复,冷暖自知。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匹狂野的马,每天都会有个念头:去踏马的工作,老子要浪迹天涯。回过头来,又都在压抑着自己的任性,生活还要继续,柴米油盐酱醋茶。黄女士能抛开世俗成见去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她打破了高材生必须功成名就的观念,她做了很多人不敢做的事,我觉得她很酷。
就像《稻香》中唱的那样:笑一个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