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老红军,却在与部队退役后,被打成反革命,受尽屈辱对待。老红军本以为这辈子就要这样憋屈度过,不想开国上将杨得志却亲自到访探望战友。看到昔日并肩作战的老兄弟,如今穷困潦倒,落魄非常,连看病钱都付不起。杨得志怒火冲天,质问当地为何要这样对待革命功臣?
县委书记听后,辩解说:基层组织误把他当成了特务,所以才百般批斗。
那么,老红军为何被被当成特务?见到杨得志后,这位老红军的生活又有哪些变化呢?
点个赞,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件事。
加入红军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北江陵县侯家台某村落中,经常会出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爷子。老爷子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回忆过往热血青春。
在老爷子的记忆中,他曾是一位为新中国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革命者。
1912年,这位名叫侯礼祥的老人,出生在侯家台。那时候,侯家家境还不错,身为地主家庭儿子的他,有幸能去附近私塾读书识字,平日里还能吃得饱饭,穿得上衣。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三年,本以为未来依旧会这样顺畅下去,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侯礼祥13岁那年,父母竟相继离世,只丢下他孤零零一人在世上。
没了父母的供养,侯礼祥自此失去了经济依靠,难以继续念书上学。小小年纪的他又没那把子力气种地。无奈之下,只得背井离乡,来到附近的荆州寻找活计。
那时候,虽然老百姓日子过得都很贫苦,但县城里还是会有一些培养学徒的小门店。侯礼祥本以为,自己拜个师傅,学门手艺,踏踏实实生活下去,也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可没想到的是,荆州经商环境并不好,很多小门小店的掌柜也仅仅只能混个温饱,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招募学徒。有些愿意向下一辈传授技艺的,大多也会在自家亲戚里寻找孩子教授,不太认可外地来的小孩,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侯礼祥处处碰壁,几次险些饿死。
迫于生存艰难,侯礼祥只得放弃当学徒的念头,转而去找一些又苦又累的短工零活儿干,艰难维生。
那个年代的短工可不好干,每天至少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赚取微薄的薪水。甚至就连这一点点薪水,也要遭到老板、地痞们的层层盘剥。侯礼祥又是无父无母的小孩子,没办法为自己讨公道,往往一个月干下来,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
这种饱受压迫的日子,让他对旧社会产生了极端的痛恨。1929年时,红军来到附近招兵时,侯礼祥毫不犹豫就去报了名。作为一名漂泊在江西的孩子,他早就听说过红军的大名。据说,这是一支不同寻常的队伍,不抢掠老百姓,不压迫穷苦人,官兵平等,进了部队也不会挨打,还能填饱肚子。这种只存在于理想中的部队,是侯礼祥可望不可及的存在。他做梦都想进去。
来到招兵处以后,侯礼祥报上自己的名字。因为从小家里人和村里人都只叫自己的名字“礼祥”,而不叫自己的姓氏,时间长了,侯礼祥自己也默认了“礼祥”这个称呼,报名时并没有说自己的姓氏。
于是,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就把他的名字登记为“李祥”。看到名字错了,侯礼祥倒也不在意,毕竟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叫什么不吃饭呢?
自此以后,侯礼祥就以“李祥”这个身份,成了红军中的一份子。
峥嵘岁月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老红军,在晚年却被达成反革命。杨得志上门后质问县委书记,县委书记却说:基层以为他是特务。
加入红军后,侯礼祥被编入红五军二纵中的第六中队,自此走上革命道路。
仅仅半年之后,侯礼祥就因为表现出色,又有文化水平,在战友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到1934年时,红军处境艰难,不得不踏上长征之路。在此期间,侯礼祥跟随大部队,和国民党的围剿大部队展开了多轮拼杀,并靠着悍不畏死的精神,一路升上了团长职务。
因为作战勇敢,侯礼祥多次被转换到不同部队。其中,在红一方面军一师一团担任连长时,是侯礼祥这辈子最危险的时候。那时,部队前有雪山草地自然威胁,后有国民党追兵。作为红一方面军的尖刀连,侯礼祥多次率领战士们和敌人拼杀,为大部队打通道路。
可以说,长征的路有多远,侯礼祥的血就留有多远。
在这些战役中,最为凶险的则是强度大渡河和小何之战。
在强度大渡河时,为了抢占先机,22名勇士抱着木板,悍不畏死的冲上铁索桥,为后续部队打通通道。对面是国民党的子弹大炮,身下是湍急汹涌的大渡河,稍不注意就会壮烈牺牲。但侯礼祥却没有丝毫恐惧,和战友们一起,完成了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正因为表现出色,当时的首长杨得志对侯礼祥记忆尤深,多次找侯礼祥谈话。后来,邓公到军队驻扎的地方写标语,侯礼祥还给邓公搅过石灰浆。就连当时的更高级别首长林彪、陈赓等人,都知道侯礼祥这个勇士的姓名。
在另一场惊险的小河之战中,侯礼祥不幸身负重伤,脖子中了一枪,命在旦夕。另外在其他几场战役中,也陆陆续续受了严重伤势。因为身体情况不允许,大部队特批让他转到后方医院接受治疗。
等到1937年,侯礼祥因为表现突出,加上已经担任团长职务,需要加强军事教育,于是被调去延安抗大学习。在这里,他和林彪、徐向前、罗荣桓等著名开国将领,都有了不错的交情。据侯礼祥所说,这些老师们讲课通俗易懂,在抗大那段时间,是他进步最快的时候。
从抗大毕业后,全面抗日战争正好爆发。侯礼祥气愤于日寇侵略,多次向上级请示,希望到前线杀敌。可上级考虑他受伤太多,身体已经不适合战场,所以只让他在后方担任警备团副团长。
1939年某天,侯礼祥在训练中再次受伤,因为缺少先进医疗手段,后续恢复也不算理想,上级关心他,干脆将他调去八路军在武汉的办事处工作,远离战场纠纷。
这一调动让侯礼祥非常苦恼,战友们都在前线浴血奋战,自己却缩在后方当缩头乌龟,如此巨大的反差,让这个曾经走过长征路的老红军十分不甘心。
好在当回事的办事处手掌叶剑英看出了他的心结,多次耐心开导他,这才让他重新树立起了革命目标。
待身体好转后,侯礼祥主动申请到敌占区工作。上级欣然应允,将他派去江陵县委工作。侯礼祥原本踌躇满志,决心在这里做出成绩。可不知为何,上任以后,江陵县委却频频让他做冷板凳。既不安排具体工作,也不提供学习机会。
这种被忽视的滋味很不好受,侯礼祥一气之下,干脆收拾起自己的所有证件和功勋章返回老家,当起了农民。
遭小人陷害走过长征的老红军返乡务农,不料却频频遭小人暗害,最终被打成反革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返回老家后,侯礼祥就踏踏实实当起了农民。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来到了1949年。
这一年,得知新中国成立,侯礼祥兴奋异常,不断跟别人说,自己就是老红军,还当过团长。可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乡亲们的认可,因为他拿不出任何证据。
原来,就在侯礼祥返回老家后不久,就有小偷觉得他发了财,趁他出门时,偷走了装有他全部身份证明的皮箱子。
失去了身份证明,侯礼祥的说法自然被乡亲们嗤之以鼻。很多人甚至冷嘲热讽,认为他是想趁机冒充红军,向政府讨好处。
憋了一肚子火的侯礼祥自然不甘心被否认过去,不断向身边人诉说,自己当年真的是老红军。说得多了,没引起乡亲们的注意,反而引起了当地基层领导的怀疑。
基层领导认为他是冒充红军的“反革命分子”,干脆将他拉到批斗大会上日日批斗。这让侯礼祥实在难以忍受。
无奈之下,他只能向中央办公厅写信,希望证明自己的身份,恢复名誉。
几个月后,杨得志收到了这封信,欣喜不已。多年来,他一直在找这位老战友,可怎么也找不到。如今终于有了消息,于是立即提笔写了回信。只不过,在回信中,杨得志按照部队登记的“李祥”称呼侯礼祥,这在无形中给侯礼祥惹了不小的麻烦。
信件到了村子后,侯礼祥欣喜万分,觉得有了老首长的回信,这下可算能恢复名誉了。谁知,基层领导担心他联系上中央以后,会打击报复自己,就串通当地邮局工作人员,扣押下了和他有关的全部信件,导致好不容易联系上老战友的侯礼祥,又成了失联人员。
之后二十多年,侯礼祥一直过着抬不起头的日子。村里每开一次批斗大会,他就要上去当一回典型。一开始他还气氛,可日子长了,慢慢也就失望了,只能接受命运。
时间一晃来到1974年,这一年,杨得志被调到湖北工作,专程来拜访侯礼祥。一进村,就看到侯礼祥早已失去了当年的意气风发,变成了衣衫褴褛,垂头丧气的失意老人。
杨得志悲痛万分,冲上去与老战友相认。在听说了侯礼祥的遭遇后,大怒,质问身边的县委书记,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老革命。
县委书记不敢隐瞒,只好承认:当地以为他是特务,将他当成了反革命。
杨得志恼怒不已,当即为侯礼祥作证,恢复了名誉,并上报中央,请求恢复待遇。后来,那些拦截信件的人群,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背了半辈子黑锅的侯礼祥,终于可以抬起头,堂堂正正的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