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严词拒绝美国无理要求,而邓小平思索后,竟表示可以照办?

烟雨南水云间 2025-01-13 14:52:04
前言:

1972年,一直希望推进中美关系进展的毛主席,在得知美国的一项无理要求后,果断拒绝。然而短短八年之后,美国再次提出同样的要求,邓公却一口答应。这前后不一的态度,让人非常迷惑。为何毛主席不同意的事情,邓公会选择同意呢?这件事究竟又是什么?

点个赞,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件事。

无理要求

这件事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美国总统来访时的接待问题。

众所周知,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在建国后,曾一度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即在国际外交活动中,一边倒向同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苏联。苏联和美国是霸权相争的死对头,苏联人不愿意和美国人交好,我们也就跟着苏联一起,不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此后几十年中,中美之间爆发了种种冲突,为了相互联系解决问题,双方经常需要第三国帮忙传话。这给外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后来,苏联在赫鲁晓夫的领导下,开始大肆批判斯大林,出现了修正主义。不止如此,赫鲁晓夫上台后,还妄想通过建立联合舰队的方法,在我国设立“长波电台”。一旦这个计划成功,那么我国港口不仅会被苏联人当做自己的地方使用,我国的电台信号也有可能遭到监听。所以,毛主席坚定拒绝了这一提议。

正因如此,赫鲁晓夫恼羞成怒,不仅撤回了支援中国的苏联专家,还和中国在外交方面越走越远,甚至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仅仅几年之后,持续交恶的两国,就爆发了珍宝岛战役。

苏联的变化让我们清醒意识到,“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已经实行不下去了。我们将苏联当做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好兄弟好朋友,可苏联却妄想当老子,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如果这时候还坚定“一边倒”,那么在苏联和我们全面交恶后,我们就将在国际社会上遭到孤立。

为打破这一僵局,毛主席认为,我们是时候该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了。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双方之间完全没有官方沟通渠道,只有私下一些国际友人之间的来往,很难促成这件事。

好在当时的美国被苏联压制的极为难受,也迫切想要找一个突破口,抵挡苏联在国际社会上营造的压力。而中国这个强大又紧挨苏联的国家,就成了理想的选择。

在此基础上,1970年,美国记者斯诺来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周总理热切接待了斯诺,毛主席也热情邀请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在后续交谈中,毛主席直言不讳的告诉斯诺,我们欢迎美国友人来多走走多看看。

斯诺虽然不是政治人物,但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基本的政治嗅觉还是有的。回去之后,就将这件事上报了美国政府。

美国政府一看我们也有这样的想法,顿时惊喜万分。当然,为了不惊动苏联,他们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派人来和我们接洽,而是让基辛格在出访他国时,悄悄乘坐飞机飞赴中国,秘密和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谈话。

这次出行,基辛格基本了解清楚了我们的想法。回国后,他就开始不断为推重中美关系发展做努力。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所幸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让两国关系更近了一步。

尼克松访华

针对美国总统访华时提出的无理要求,毛主席选择严词拒绝,而邓公却一口答应。这到底是为何?

就在中美双方都希望推进双方关系时,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发生了。

在1971年3月,中美双方各自都派出了运动员,参加位于日本的乒乓球锦标赛。在赛事期间,一名美国运动员错过了自己国家的摆渡车,眼看就要错过比赛。慌乱之下随便上了另一个国家的摆渡车,希望能搭乘一截。巧的是,这辆车上,坐着的正是我国运动员。

美国运动员上车后,一看到上面都是中国人,顿时愣住了。他知道,中美双方并未建交,并且双方因为路线不同,关系一度很僵。本以为中国人会将他赶下去,没想到,中国运动员领队却大大方方伸出手,向他表达善意。

就这样,美国运动员乘坐我国摆渡车赶往赛场,并在期间和我们的运动员产生了很好的交流。这件事传回国内后,负责外交工作的周总理,立即察觉到了其中的机会。很快,他就作出指示,要求运动员们以“友好交流”的名义,邀请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到中国访问。

美国那边也急等着我们的进一步示好,看到我们抛出的橄榄枝,立马就接住了。很快,两国运动员在北京相见,共同打造了一场非常友好的交流访问会。

这件事之后,美国正式确定了我们的态度。而迫切希望推进中美关系的尼克松,更是直接提出了访问请求。

面对火急火燎的尼克松,我们也没有拒绝,大大方方同意了他的申请。

不过,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起有意思的事情。尼克松得知自己可以到中国后非常高兴,但对接待流程提出了要求。

尼克松表示,在访问中国期间,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他需要乘坐自己的专机和专车。并且在整个访问过程中,他的专机和专车都需要跟随自己。

另外,安保人员也由美国方面派遣,不适用中国准备的安保团队。

得知这些要求后,毛主席并没有因为急着推动两国外交关系就一口答应。在毛主席看来,中国的领空上,不能出现外国的飞机。至于专车,这更可以看作是美国的“移动领土”。如果让美国的专机专车来到我国,这无疑是在拿主权问题开玩笑。

另外,美国人不用中国的安保团队,很明显就是不信任中国。连最基本的信任和诚意都没有,这次谈判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于是,毛主席一口回绝了尼克松的这一请求。而负责外交工作的周总理,也明确表示,尼克松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谈论两国未来关系发展。安全不是他需要考虑到问题。只要尼克松过来,自己就可以亲自接待,并全程陪伴,保证不会在安全上闹出什么事故。所以,不允许美国的专机、专车和安保团队跟来。

最终,尼克松是否接受了这一点呢?

截然不同

尼克松访华时提出过分要求,毛主席严词拒绝。里根访华时提出同样的要求,为何邓公一口答应?

当我国回绝尼克松的消息传回美国后,不少美国人都傻了眼,认为这一趟必然会有危险。但尼克松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决定接受中国安排,到中国访问。

就这样,在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周总理亲自在机场迎接,并安排了声势浩大的仪仗队欢迎。此后,周总理又全程陪同尼克松面见毛主席。在谈论起中美关系时,尼克松在毛主席面前,就如同一个等待老师训话的小学生一样,丝毫不敢有任何逾越行为。

这次见面,不仅极大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尽展,也让尼克松这个老牌正科,对毛主席有了新的认知。多年后,在回忆录中,他仍然大量描写了自己见到毛主席后的心境。

在这次访问结束后,中美之间多年没有什么大的互动,但总算解决了建交问题。

再之后,美国为了表示诚意,向我国投入了大量援助,双方关系逐渐走向“蜜月期”。

到1984年时,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也提出了访问中国的申请和相关要求。并且声称,如果我们不同意,就不参加后续安排的观赏长城和兵马俑活动。这时负责和美国总统谈话的人,变成了有着“钢铁公司”之称的邓公。

邓公在外交上,有着显著的风格。就拿同一年和英国谈判来讲,有着“铁娘子”之称的因故宫,妄图通过种种手段,拖延交付香港的时间,并质疑我国是否有能力接收香港。面对英国人的小心思,邓公一言以蔽之:主权问题不讨论。

在铁娘子妄图以武力胁迫时,邓公更是掷地有声的说:中国人穷是穷了点,打仗却不怕死。

如此强硬的态度,极大促进了中英之间关于香港的谈判。所以,不少人都认为,里根的这一提议如此过分,邓公也会像毛主席一样严词拒绝。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邓公在得知里根的请求后,居然答应了。

面对其他人的质疑时,邓公主动解释:之所以如此,并不是怕了里根和美国,而是一段时期有一段时期的不同需求。

毛主席接见尼克松那时候,中美之间并没有建交,双方还在互相试探阶段。但到1984年时,中美之间已经建交了好几年,彼此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和友善。经过改革开放的中国,更是逐渐走上了国际大舞台,再不用一边倒,而是需要展示我们热情好客的一面,吸引全世界更多国家到这里访问,推动国家间合作和交流。

同意里根的申请,不仅仅是卖里根的好,更是为了树立下这样一个态度,让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看到,我们的外交理念,已经跟随时代,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最终,里根在美国专机的护送下,来到中国进行访问。访问期间,乘坐的也一直都是美国专车。此次访问,再次有力推动了两国的关系,并进一步使两国合作得到扩大。

从这两件事上我们就能看出,国家的外交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坐着相应的调整。毛主席和邓公,都顺应自己所属的时代,做出了最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决定。

对此,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请把你的想法打在下方留言区吧,我们下期再见。

1 阅读: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