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为何要去西天取真经?

福老大 2024-01-03 15:54:53

去过苏州乾元寺的游客可能会对寺庙外墙上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点印象。墙上写佛偈这件事,主要得益于两个原因:一是这里是个禅宗寺院;二是这座千年古刹似乎有书法文化传统。

说起此佛偈的作者六祖慧能,他当然是个相当传奇的人物。不过今天我们不是讲慧能生平,而是通过慧能聊聊另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玄奘。

慧能被后人称作禅宗六祖,是中国佛教南禅宗创始人,他生于公元638年,寂于713年;而玄奘则生于公元602年,公元664年去世。玄奘前往西天取经发生在公元629年,返回于17年之后。也就是说,玄奘与慧能两位大师至少生活的时代是有交集的。

玄奘为何要去印度取经呢?这当然不可能和慧能本人有什么关系,因为他出发的时候慧能都还没出生。不过,这件事却和慧能师从的中土禅宗有些关系——众所周知,从达摩来到中国成为中土首代禅祖到慧能已经传了六代。

之所以说玄奘取经和唐初的禅宗有关系,主要是和禅宗的观点有关。这一派认为,佛就是心,学佛就是修自己的心。持这样的基本观点可能是从两个依据出发的:首先是释迦牟尼说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其次是所谓“万法皆空”。因此,这一时期的禅宗认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方式就对了,不必拘泥于死板的清规戒律和浩如烟海的佛经,所以当时他们在生活方式上也并不特别避讳吃荤、婚姻等事情。我们知道,慧能本人在逃难期间曾和猎人们一起“吃大锅饭”,自己则吃的是“肉边菜”。禅宗的这个思想甚至东传至日本,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日本僧人可以结婚的原因。

慧能的前辈们如此主张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自信。可以说,就算是身在佛门,也敢于审视中土与印度文化背景的不同,从而树立自己的观点。因此他们的看法是:我心既存净土,何必万里求法?所以,无论是神秀的“心似明镜台”,还是慧能的“明镜亦非台”,都是这个大框架下的看法。

从释迦牟尼出生的公元前六百年左右到唐朝初期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就算是在印度,这期间佛教内部都出现了各种派别分化,更别说传到中国面对的是很有文化自信的中土信徒了。所以,玄奘长期被一个问题困惑:究竟释迦牟尼的真经是什么?其实不只是玄奘,在他之前还有一位法显和尚也同样想解决这个问题,进而不远万里前往印度。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明白,当时禅宗讲的“何必万里求法”是在嘲讽谁了吧?其实,笔者有个看法是:玄奘在出发之前应该也明白,就算自己去了西天也未必能够解决当时不同派别之间的分歧,因此他把主要的目标定在了弥勒佛的理论上,因为后者是释迦牟尼指定的未来佛。所以,在玄奘取回来的“真经”中,就包含了传说是弥勒作的《瑜伽师地论》,玄奘也把这部经书作为了自己主要的翻译对象。

5 阅读:95
评论列表
  • 2024-01-19 07:30

    南无阿弥陀佛

  • 2024-01-05 13:30

    上当受骗了,才去西天取经,因为那种经印度人都不要。

  • 2024-01-11 14:30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玄奘西去之前主要经文基本都有中文译本了,但在外行看来佛法中有许多矛盾之处(待融会贯通后就会发现其实并不矛盾)。玄奘不解正法,认为经文中有许多矛盾之处,是以远赴西天求取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