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豆子过大年(外一章)陈媛媛

楚天看文化 2024-07-20 08:08:46

卖豆子过大年(外一章)

陈媛媛

村东的榨油坊是车老板开的,村西的豆腐坊老板叫李豆腐,陈铁匠家住在村子中间。

这三个人年龄相当,资产相当,说不上谁是村里的首富。

村民们收了粮食要交公粮,交公粮之前先把欠在榨油坊和豆腐坊的旧账顶了,再预存些明年的,一斤豆子换几两豆油几两豆腐是有定数的。

榨油坊由车老板管划账记账,老婆管验收,安排按等级往仓库搬放。豆腐坊则老婆管划账记账,李豆腐管验收,安排存放。

拉豆子的马车去交公粮前都绕一遍村东到村西。在车老板和李豆腐家各搬下几袋豆子,明年吃的油和豆腐就有着落了。心情愉悦的赶着马车往镇里去交公粮。

交公粮这天晚间回来,必定要老婆炒个花生米,两口子坐在热乎乎的炕头子上喝两盅小酒,美滋滋的划算一下剩下的粮食卖多少换多少钱过大年,留下多少等明年开春行情好了再卖。

陈铁匠家赊的账必定还现金的,一年到头还完这笔钱就算齐活了,猫冬过大年。

李豆腐不猫冬,家家都要冻几板冻豆腐过年。

车老板也不猫冬,家家腊月备年货都炸大果。

陈铁匠更加不猫冬,家家手里都有现钱,现在干活不赊账。马蹄铁备了不老少,这大雪一下来,谁家的马不钉马蹄铁都别想上路。

于是,冬月,腊月,正月,除了必要的走亲访友和大年那几天,豆腐坊热气腾腾;榨油坊热闹非凡;铁匠炉热火朝天,这里也就成了村民最喜欢呆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消息可灵通。

白马车匠那个可俊的媳妇是从山东老家骗回来的,人家听说他在东北是开车的,来了才知道他是给生产队赶马车的。

毕家90岁老太太以前是地主家的千金,她那个装嫁妆的木头盒子可漂亮了,听说还有二箱不知道是清大钱还是袁大头现在都存着呢。

于寡妇守了这么多年,他家那老公爹只看到躺床上不能动,可还就是不死,谁都不方便给她介绍个人家再走一步……

豆腐坊

冬天里,七点天还摸着黑呢,就有人捧着暖水瓶,踩着咯吱咯吱的雪,奔村西头豆腐坊来。

打开木头门还得撩开大棉被的门帘子,进得屋里热气扑面而来,满屋子的水蒸气看不到半米以外,喊一嗓子“李豆腐,还没点呢吧?”

“还没呢,来的正好。”

来的早就是赶在点卤水之前把豆浆罐一暖瓶,全家人都能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豆浆,那可真嘚儿劲儿呀。

起晚了的看看表,决定捧盆去豆腐坊,点了卤水就只能装一盆豆腐脑儿了。

豆浆按暖瓶算钱,豆腐脑儿按盆,也不管大盆小盆,李豆腐也不数钱,桌上放个篓子装钱,自己往里面丢,丢多丢少他也不计较,丢钱找钱都凭自己,没带钱的喊一声“李豆腐,今天出门儿急,没带钱,记账哈!”李豆腐应着“得嘞”,仍汗流浃背的干着手上的活,年底结账的时候总没有一家记了豆浆和豆腐脑儿的钱。

装了豆浆的也不急着走,和等豆腐脑儿的闲聊着,彼此都看不见对方的脸,只凭声音确定方位,也能凭声音知道这人是谁,也就知道这人住在村子那个地场,这个顶重要,关系到他带来的消息可信度有多高。

白马车匠骗来那可俊的媳妇,她可也不跑,还留下来生起了孩子,大丫头刚一岁出头,这二丫头又出来了。

毕家老太太真幸福,俩儿媳妇都孝顺不说,一个闺女还当儿子似的给招了个上门女婿,如今这孙子外孙子辈分都结婚生孩子了,还能做到不分家,听说装她嫁妆的大木箱子从没有人见过她打开。

王场院儿捧俩暖水瓶撩帘子进来,他家仨光棍儿,因为不用每天回家交公粮,所以前几年他家负责给生产队看场院儿。

王场院儿话不多,打招呼,装豆浆,丢下钱,撩起帘子出门了,他家仨人喝不了俩暖瓶豆浆,他住于寡妇街壁儿……

0 阅读:0

楚天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