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健将军
覃健将军,1911年5月1日出生于广西东兰县第三区板坡乡却里屯一户贫农家庭。原名覃秀华。壮族。全家五口人,父亲覃世烈,每年租种地主田地,一年四季劳累仍难以维持生计。覃健幼年时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活儿,放牛、打柴火、养猪、种菜等。8岁时,家中用一头牛做抵押,又东拼西凑一些钱,送其入学读书。他在学校勤奋读书,回家又主动做家务。到1925年,在学校断断续续读了8年书小学毕业,因家里太穷辍学。
覃健将军小时放牛躲雨的大榕树
回家后,适逢右江农民运动领导人韦拔群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来,开办广西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运动骨干,覃健便进入讲习所学习,参加韦拔群等领导的革命运动。1926年结业回乡后,参加东兰农民赤卫军第一团,投身当地农民运动,保卫家乡。1929年10月上旬,东兰农民协会按照张云逸指示前往百色领取枪支弹药时,覃健不顾年龄尚小,积极要求加入领枪队伍,成为队伍中一名年龄最小的战士。领取枪支弹药后,覃健于10月底在奉议参加了由张云逸指挥的消灭广西警备第三大队战斗,经过两天激烈战斗取得胜利,为稍后百色起义的胜利举行扫清了障碍。战斗结束后,他回到东兰入教导队学习一个多月。12月11日,参加由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的百色起义,成为由东兰、风山等县农民自卫军改编的红军第七军第三纵队的一名战士。从百色来到东兰县第三纵队部所在地后,覃健积极协助纵队长韦拔群,认真搞好军事训练,使战士们军事技术提高很快。为了扩大部队,他被派到东兰县劳动小学招兵,在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领导和学校校长白汉云的支持协助下,扩充红军战士几十名。之后,覃健参加了第三纵队肃清各地反动武装的多次战斗,保卫和巩固根据地。
1930年秋,在红七军按中共中央指令北上时,覃健任红七军第十九师第五十六团三连宣传员。途中受到敌人围追堵截,部队受到严重损失,三连管理排长牺牲后,覃健奉命代理排长,负责全连后勤工作,因一时难以适应,想离队转回东兰找韦拔群继续当“本地兵”,受到撤职处分任炊事员。后在营、团长耐心教育下,他认识了错误,在梅花岭和抢渡乐昌河战斗中,多次出生入死冲锋杀敌,掩护战友,被大家称为“最不怕死的人”。到达湘赣苏区的永新、莲花地区后,任连通讯员。在参加中央苏区反第二次“围剿”作战时,覃健任班长。良村战斗结束后,任连文书。1931年夏,覃健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瑞金红军彭杨步兵学校学习。结业后,任红七军特务连排长。1932年1月10日,临时中央提出当前任务是为占领几个中心城市.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而斗争,并指示中央红军首取赣州,把赣州作为指挥全军战斗中心。2月,赣州战役打响后,覃健受命率特务连70名战士组成敢死队,在赣州城墙被爆破后从豁口冲进去,在敌优势兵力和武器的疯狂反击下伤亡惨重,最后和敌展开肉搏战,被敌人从身后射来子弹击中。战后,奉命率领全排去医院抢运伤员转移。不久,覃健调红三军团政冶部支书训练班学习一个月。结业后,分配到红七军司令部任政卫连指导员,但因此时中央苏区还在“肃反”,有人提出他在北上途中“撂挑子”一事,因此未到职即被红七军政治部送到红三军团政治部政卫连当战士,接受组织审查。在后来的反“围剿”战斗中,覃健用行动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1933年初,由战士改任班长、排长。不久,任红二军团第六师第十六团四连指导员、连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时,编入右路前卫的红三军团,任军团政治部警卫连连长。长征途中,覃健非常关心战士,时常把自己有限的粮食送给伤病员吃,并替战土背行李、枪支,被战土们称赞为“胜过父母的好连长”。由于频繁作战,减员严重,1935年六七月间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他的连队已不足50人,于是从红四方面军补充了部分人员和武器弹药。9月,由于张国煮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抗日方针,擅自命令右路军南下川康,补充来的人员又返回原建制南下走了。在此混乱关头,覃健坚定地说,原来警卫连的战士,继续往北走,跟随毛泽东去,毛泽东领导是正确的,跟毛泽东北上没错。到达陕北后,覃健任红一方面军总部警卫连连长,不久提升为总部警卫营营长。
1936年2月,覃健由红军总部警卫营调任红十五军团党委委员、作战科科长。对改任作战科科长,覃健认为自己不习惯机关工作,业务又不熟悉,怕干不好。叶剑英参谋长知道后亲自找他谈话,从作战科工作性质、任务、作用谈到领导工作方法等等,强调在实践中学习,不懂就问就学,不学一辈子也做不好一件事,还特别指出红军干部不仅要会打仗,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指挥打仗。听了叶剑英参谋长的话,覃健打消了思想顾虑,愉快服从了组织安排。不久,随十五军团西征宁夏,参加攻克预旺城战斗,战后奉调教导营工作。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奉命南下支援张学良、杨虎诚部队,开展抗日救亡以及扩军工作。
1939年,八路军冀鲁豫支队领导干部合影。前排左起:昌炳桂、杨得志、卢绍武、李雪三;后排左起:刘震、吴信泉、崔田民、覃健。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覃健入延安抗大普通班、教员训练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任抗大第四期第一大队二队队长兼军事教员、一支队队长兼教员。1938年初,覃健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第六八八团副团长。1938年9月中旬,在第三四四旅副旅长杨得志指挥下,第六八八团由晋东南沁水地区进至平汉路东,9月下旬八路军发起漳南战役,基本肃清平汉路东、漳河以南、卫河两岸南北数十公里地区的伪军和土匪,协助中共直南特委建立安(阳)、内(黄)、汤(阴)等县抗日民主政权,为建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9年3月,覃健任八路军冀鲁豫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率第二大队在曹县一带,开展抗日宣传发动和统战工作。在我党地方组织协助下,争取了国民党曹县县长王贯一,打击了以县党部李文斋为首的反动地主武装。同时,率领部队攻打曹县东南封建堡垒高辛庄,活捉汉奸、恶霸地主高圣君及其豢养的团丁30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长短枪300余枝。袭击民权县城北王桥镇伪军据点,歼灭伪军一个中队。以多次打胜仗的实际行动扩大了我军影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同时,覃健与杨得志司令员和崔田民政委按照党的政策,耐心教育和争取被群众称为“土匪”、“牛毛司令”的武装队伍共同抗日。4月下旬,率部参加远程奔袭日伪军重要据点金乡县城战斗,毙伤日伪军150余人,俘伪军100余人,缴步枪100余枝。6月下旬,率部伏击前来进犯的日军驻曹县司令河野日伪军300余人,毙伤俘日伪军200余人,河野仅带30余人狼狈逃回县城。7月1日,冀鲁豫支队在定陶城内召开干部大会纪念党的18周年生日时,日军一支机械化部队2000余人逼近定陶城。支队立即转移出城投入战斗,覃健率二大队在定陶西南许庄寨与敌先头部队遭遇激战,毙敌100余人,击毁汽车3辆、大炮1门,顶住敌人进攻,掩护支队转移。后率领第二大队从敌人间隙穿过,转移到曹县、单县一带坚持斗争。
覃健将军(1941年)
1940年4月,覃健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第五团团长。6月中旬,在纵队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韩振纪指挥下,率领第五团南下支援新四军作战,不久东进和苏北新四军在盐城会合后,奉命指挥第五团移驻板湖地区,反击顽军挑衅。7月下旬,参加反击日伪军17000人对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一次大“扫荡”作战。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三师第二十三团团长。参加夏季反“扫荡”作战胜利后,根据师首长指示率部深入地方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到10月在苏北盐阜地区扩建8个县大队,成立了盐阜区行政公署,共有6300余人枪,成为强大的地方武装。
1940年,覃健(右)与张爱萍(中)、谢振华(左)合影。
1942年春,覃健奉命赴淮海区,与金明等组建淮海军区,任司令员。10月,由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兼淮海军区,覃健改任军区副司令员。11月,参与领导组织反击日伪军8000余人对淮海区的大“扫荡”,组织2万多人民群众破坏敌在根据地内修筑的公路,使机械化的日军寸步难行,同时利用伏击战、袭击战等战术打击日伪军,使敌处处设防兵力分散转入被动,取得了反“扫荡”胜利。1943年春,任淮海军分区副司令员兼一分区司令员。1945年5月,任新四军独立旅旅长兼政委。率部南下皖江地区,接受新四军第七师指挥,配合第七师作战。
1941年3月,淮海军区在沭阳张圩成立,淮海军区司令员覃健与淮海区党委书记兼淮海军区政委金明合影。
抗日战争胜利后,覃健奉命率独立旅于9月底返回淮海区,归建新四军第三师建制。不久,独立旅随第三师挺进东北时,因其长期在淮海区工作情况熟悉,群众基础好,覃健奉命留下任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坚持淮海区工作。年底,国民党军大举向淮海区进攻,淮海军分区重新组建独立旅,兼旅长。1946年8月,覃健任苏北军区副司令员兼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兼华东第十二纵队第三十五旅(后改为第六军分区)旅长,不久第三十五旅与淮海军分区分建时,仍任淮海军分区司令员。12月,率部参加宿北战役。1947年1月底2月初,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指挥反击敌连续进行的“清剿”、“扫荡”,保证了苏北地区的形势稳定。8月,任华中敌后临时指挥部第二副司令员。1948年3月,参加指挥益林战役,取得歼敌6000余人的重大胜利。6月,任苏北兵团参谋长,9月率部参加济南战役阻援战,11月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1月,覃健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参谋长。参加指挥所部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作战。
1943年,新四军第三师十旅兼淮海军分区三支队司令部首长及工作人员在潼阳麦墩(今沭阳境内)合影。右二为覃健。
1950年10月,覃健任志愿军第九兵团参谋长,协助司令员宋时轮指挥第九兵团入朝作战。第九兵团作为参战主力部队,担负第一线攻防任务,在艰苦环境中与战士蹲坑道,啃馒头,同甘共苦,深受广大官兵爱戴。期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2枚)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3年6月奉命回国后,覃健于8月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54年10月,趁组织上安排休假机会,他携夫人子女回广西东兰县老家探亲,到家后方知,早在1930年11月跟随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其母亲、姐姐和弟弟配合留守右江根据地的红七军第二十一师反击敌军“围剿”,都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父亲被迫逃往深山躲藏幸免于难,贫病交加于1939年去世。当时的一家5口人,仅剩覃健一人了。
1950年12月,覃健(左)和王彬副参谋长在朝鲜东线战场胜芳洞留影。
1955年,覃健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8月,覃健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
在南京军区司令部同苏联军事顾问合影。左起:严光、覃健、张才千、军事顾问、王德。
1959年7月15日,覃健将军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年仅48岁。7月18日,追悼大会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隆重举行,安葬于八宝山烈士公墓。
覃健将军全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