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关键时刻能够自信满满地发挥出最佳表现。然而,很多孩子在练习时表现良好,但一到正式场合就无法发挥,或者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低落。孩子的细腻和谨慎有其优点,但在关键时刻,我们希望他们能够相信自己并全力以赴。
本文以 “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 为主题,结合专家和心理训练师的意见,介绍一些解决方法。同时,我们还将分享一些日常可用的鼓励话术,让孩子在演出、比赛、考试等重要场合中发挥出色。
孩子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训练提升!
同样的事情,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会积极面对,激励自己,而有些人则会沉溺于负面情绪,认为自己不行。这种差异来源于 “无意识的思维习惯”。
容易情绪低落的人往往会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想象出糟糕的结果。他们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时,会自动产生负面联想,并困惑于不相关的原因上。特别是在高压情况下,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自己不会的地方,从而导致紧张和失误。
对于那些容易感到焦虑的孩子来说,克服压力并不容易。但是,通过合适的对策和训练,可以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即使无法改变他们的基本性格。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这样孩子们可以开始正向思考,并逐渐看见改变。
增强心理素质的 6 种有效方法
这里介绍 6 种简单但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重要考试、比赛或演出前,还可以应对孩子在社交、失败后情绪低落等日常场景。
方法 1:每天坚持 “小目标达成”
对于失去自信的孩子,心理训练师建议把目标设定得容易达成一些。“不迟到参加训练”、“有礼貌地打招呼”、“不忘带东西” 等等,即使是这些看似简单的目标也可以。
通过每天达成这些小目标,孩子会逐渐建立自信,进而愿意尝试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方法 2:表扬 “努力的过程” 而非结果
在体育或学习中,家长往往更注重结果。心理训练师指出,如果孩子未能拿到第一名而被责备,他们可能会认为 “无论多努力,不能胜利就是失败”。
相反,如果家长能够每天表扬孩子为达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例如 “我看到你为今天的表演做了很多准备”,那么孩子会开始重视过程而非结果,从而享受其中的乐趣并保持动力。
方法 3:倾听孩子的话,保持 40 秒不批评
心理训练师建议在亲子对话中采用 “40 秒耐心倾听法”,即在 40 秒内不打断、不批评只听孩子说。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从失败中学习,减少对失败的恐惧,增加对挑战的勇气,并有助于他们在紧张时更好地表现。
方法 4:在关键时刻给予积极的话语
心理训练师提倡在重要场合前用积极的话语来鼓励孩子,例如 “你已经为这次比赛努力很久了,一定能行!” 或 “结束后我们去吃冰淇淋吧”。这样能缓解孩子的压力,让他们更放松地发挥。
方法 5:告诉孩子 “紧张是好事,可以成为朋友”
即使心态积极,正式场合的紧张也是难免的。心理训练师强调教孩子将紧张视为一种积极信号 —— 表示他们在乎这件事并认真对待。例如,“紧张说明你很在乎这次比赛,这是好事。”“紧张可以让你比平时表现得更好!”
方法 6:优先做 “擅长的科目” 或 “喜欢的学习内容”
特别是在面临中学考试时,家长可能会过于关注孩子的弱项,给孩子增加压力。相反,心理训练建议优先发展孩子的强项和兴趣,让孩子从中获得自信,进而有动力应对弱项。
研究表明,擅长的东西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当他们对自己有更多信心时,挑战弱项的意愿也会增强。同时,在像中学入学考试这样的综合性考试中,擅长的科目也可以帮助拉高总体成绩。因此,与其纠结于孩子的不足,不如鼓励他们发展所长。
心理训练的首要目标是在竞技体育中取得好成绩。心理训练不仅提升孩子的水平,还会帮助他们在比赛中发挥出色。同时,成功会带来自信和更高的自我认可感,形成积极的反馈。
提升心理素质并不仅仅适用于体育,清水利生认为它对孩子的未来和日常生活也有深远影响。这里推荐他的著作,适合想通过体育或学习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的家长们,这本书还适用于企业的员工培训。
听到心理训练,不要觉得这是一件很专业且复杂的事情。其实,很多简单的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施。通过适当的鼓励话术,可以提升孩子的动力和自信,并培养他们的挑战精神。当孩子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并保持积极心态时,他们终将能够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