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可能要早回。
近半年感觉胸口老不舒服,最近这几天胸窝顶得疼。前晚没合眼,昨天来店里上了白天班,实在撑不住就回去了。
今天检查的结果是:太过劳累,导致心脏有点小问题,医生说不要再熬夜了,可是不熬夜,好像吃饭也成了问题。
我也舍不得大家,还有我这个用心血浇灌的小园地。所以开点药先缓解一下,明天再去大医院再拍片子,检查具体原因。
在此提醒大家平时要劳逸结合,不要像我这样拼到很晚,第二天又要起的很早,挣点钱不够看病没必要。
以后如果还可以干这个的话,必须准点下班了身体要紧,累了就该休息休息,望体谅!
1这是昨晚深夜在微信群里看到的一条消息,发消息的人是个深夜食堂的店主。因为价格实惠、口味不错,很多附近的熟客都加了微信,他为了方便服务,组建了个微信群。
平时深夜都是食客提前点餐的消息,以及店主的热情应和。谁知活力如他,却发来一条这样的消息。
平常总被各类工作、娱乐消息淹没,不过消遣尔,看过就忘。倒是这则消息,令人触动。
他的话里很矛盾:不熬夜,好像吃饭成了问题;熬夜挣得钱,却拿去看病。这不就是那句很刺痛人的话里说的:普通人,都在拿时间和身体换钱么?
说他普通吧?也并不是。
他从店员做起,就开始有长远的打算,开店自己当老板。收入翻了番,劳累太过度,身体吃不消了。
他这样的历程,也算是大跨越了,要说再跨一步转幕后躺赚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但这里讨论的是多数人的情况,这种跳跃对大多数来说难上加难。
一种现象,不具有普适性,那它只能让普众仰望。而且,他能走到这一步,还得相当努力才行。
2“钱又挣不完,身体才重要”——浅显的道理,谁都知道,可大多数人都无法攻克这对矛盾。因为,出卖时间和身体换钱,是多数人的宿命!
人这种个体间的差距不大,但贫者与富者之间的思维差异巨大。这种差异导致了最终拿什么换钱。
比如说,五一节前认识了个人,他赚钱的路子很简单,就是倒卖信息差,模式谁上去一看就会,可一上手就废。方法能学,思维方式跟不上。
再比如说,有些成功人士写的很有养分的大作。他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得很通透,讲得很到位,评论区响应者众,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好像让人茅塞顿开、如梦初醒。
但是呢,看过之后很难落地实践,最后是装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却不怎么好变现——或者转化时间线太长,中途搁置了。
一般人要逃离换钱的宿命,要么有人带,要么悟性极高,还能不断试错、反复总结得失。那种高屋建瓴的方法论和剥洋葱式剖析,有广泛的指导价值,但没有普遍的适用意义——把人看高潮了,过后继续处于低谷。
3贫者用身体和时间换钱,富者用钱换身体和时间。
老板喜欢勤奋,但自己通常睡到自然醒;老板控制成本,但出门总挑最贵的坐。普通人则恰恰相反,出门坐1块钱的公交,最不济也是踩着点到单位避免扣钱。
有人说富有的前提是改变思维,经济基础在那放着怎么变呢?花一年时间不工作,提升自己后第二年赚来十倍。
有人愿意吗?就像最开始提到的店主那样,吃饭会不会成问题,如果第二年没实现,这种风险能承受得了吗?
说了这么多,最后发现是扯了一通咸淡。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要上升到贫富、分配之类的问题上吧,但又于事无补。身体和时间换钱这事,目前无解,只能权衡、折中。
最后还是温馨提醒一句吧:尽可能不熬夜,保持锻炼、合理作息。
当然了,我知道的是,咱这个号的读者群体不存在这种情况,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