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了以后,对于玉米市场而言,供应面基层粮源购销尚未完全恢复,玉米供应出现阶段性供应偏紧;需求面国储收购扩容、下游用粮企业积极补库;情绪面有挺价心态支撑,可谓是利好尽显,支撑玉米价格延续春节前的上涨趋势。
进入下旬以后,基层购销将逐渐恢复,玉米价格还能否延续前期上涨趋势?持有余粮的基层农户,什么时候出手合适?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春节过了以后,玉米主产区无论是东北、华北还是西北,均出现了60~100元/吨不等的上涨幅度。从价格的驱动逻辑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供应阶段性偏紧。在产区气温偏低叠加春节氛围的影响,基层售粮意向较低,导致贸易商收购难上量;而节前建库的贸易商,在建库成本支撑下,对后市看涨预期较强,出货意愿也不强;二是随着深加工企业春节期间对原料库存的消耗,节后有补库需求,在到货量低位运行的情况下,积极提价促收。另外,储备库扩容、期货价格上涨以及国际玉米价格走强、也提升了供应端的惜售心态。
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之下,春节后国内玉米价格延续走强趋势。截止2月18日,全国玉米均价2100元/吨,较节前上涨60元/吨。

从供应来看,根据机构统计的数据,目前东北地区基层余粮在3成左右,华北基层余粮在4-5成,较去年相比售粮进度偏快,支撑基层农户和贸易商的挺价心态,对玉米价格有利多支撑。但随着后期气温逐渐回升,预计基层农户售粮进度将进一步加快。另外,随着玉米价格涨至阶段性高位,部分春节前建库的贸易商出货意愿抬升,供应面整体利空玉米市场。
从需求端来看,首先是饲料企业,节前大多数饲料企业的玉米库存已经备至2月底或3月初,元宵节过后,饲料企业开始陆续备货,同时,在产区价格上涨以及对后市看涨预期的影响下,饲料企业备货积极性较高,对玉米价格形成有效支撑。
但从中长期看,一季度后半程,肉类需求处于季节性消费淡季,对饲料需求相对比较疲软,随着饲料企业补库至安全库存后,采购积极性下降。

其次是深加工企业,春节后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基层农户和贸易商挺价心态较强,企业到货量持续低位,为满足日常生产,在提价促收的同时,消化部分库存,全国深加工企业的平均库存在持续减少。
截至上周末,华北和东北深加工企业的平均库存天数分别为11天和28天,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企业对玉米采购需求增加,从而利多玉米价格。但国内玉米消费主要在饲料端,深加工企业需求对玉米价格整体支撑力度有限。

综合以上因素,2月下旬玉米价格上涨的支撑力度逐渐减弱,进入3月份以后,随着气温回暖,市场供应陆续增加,玉米价格或将滞涨回落,但由于基层余粮同比偏少,预计回落幅度也将有限。对于存储条件较差有霉变风险的基层余粮,2月下旬或是出手的最佳时机,对于存储条件、品质较好的基层余粮,仍可持粮等待沽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