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后的豪赌:37万亿美债和产业空心化逼出特朗普“关税核弹”

雯燕评趣事 2025-04-14 12:24:39

“关税对我来说是字典中最美丽的词汇。”—特朗普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让全球陷入贸易战漩涡。他为何不惜代价推行无差别关税?为何不再顾及股市震荡?这些行为究竟是经济无知,还是隐藏着更大的战略意图?种种迹象表明,这场“关税混乱”可能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全球秩序重构。

混乱关税背后的战略:颠覆旧体系,重构新秩序

正如特朗普新任财政部长贝森特所言:“关税政策已开启重新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进程。”这场混乱的本质,是美国试图颠覆自己建立的全球贸易体系,开启继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1980年代新自由主义浪潮后的第三次全球经贸秩序重构,这一战略折射出美国对现行全球化体系的深层焦虑。

一是美债危机。截至2025年4月,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每年利息支出超1万亿美元。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比例从2008年的55%降至2023年的30%(美联储数据),美元信用正遭遇1971年“尼克松冲击”以来最严峻考验。

二是产业产业空心化危机,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美国制造业占比从1950年代的28%降至2023年的10%,传统工业带的社会问题在2024年大选中集中爆发,在特朗普喊出“让美国工厂再次轰鸣”的口号时,该地区62.8%选民将选票投给了特朗普。

三是军事动员能力削弱。目前,美国的工业实力现在已远远落后于其他大国,特别是中国,这让特朗普焦虑不已。从历史经验看,民用制造业产能向军事动员的转化率可达34%-47%,而美国副总统万斯就曾直言:“中国一家国企去年建造的商船数量,超过美国二战后的总和。”

特朗普的关税杠杆:谈判桌上的“核选项”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绝非无的放矢。从加征中国商品关税到威胁对欧盟汽车课税,其核心目的始终如一:通过制造贸易混乱和极限施压,迫使各国接受美国主导的新规则谈判。这种“杠杆逻辑”贯穿于所谓的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计划的每一个环节。

通过加征高额关税,可以起到双重作用。对内抬高进口商品成本,倒逼制造业回流(如富士康威斯康星工厂承诺);对外则以关税为要挟,迫使贸易伙伴在货币、产业政策上让步,这种手段在中美第一次贸易战期间就使用过,最明显的例子,是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上,要求我国扩大农产品采购。

MAGA计划的“三步走”路线图

所谓的MAGA计划,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美国再工业化与维持美元霸权,这两个被经济学家认为矛盾的目标,特朗普团队试图通过“三步走”兼得。

第一步:制造关税混乱。不管是盟友还是对手,通过征收关税进行极限施压,制造“人人自危”氛围,进而创造有利的谈判筹码。如贝森特所言:“关税是谈判工具”而特朗普的高级经济顾问斯蒂文·米勒更是直言:“所有国家都面临关税打击时,他们会竞相向美国提供更好的交易条件。”

第二步:分化对手,各个击破,重建“互惠”贸易体系。基于斯蒂文·米勒《重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中的构想,以及贝森特的表述:“我们必须明确每个国家的定位,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经过混乱的贸易战之后,美国会将不同的国家放入“三色分级体系”之中。

绿色阵营的国家可以享受低关税、军事保护等特殊待遇;而黄色阵营是有条件的经贸合作对象;红色阵营则被视为严格限制的竞争对手。其真实意图:以“公平竞争”为名,迫使贸易伙伴接受美元贬值协议,换取关税减免。

第三步:绑定货币与安全的新霸权协议。最终,他们会强迫其它国家特别是绿色阵营国家签订《海湖庄园协议》,将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向美国提供低成本融资。这类似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之不同的是,新协议不依赖黄金背书,而是以军事保护为要挟,将盟友变为“附庸国”。

困局与未来:美国的“两难抉择”

特朗普团队将关税视为“休克疗法”,但其战略面临双重挑战。一是国际信任崩塌,单方面撕毁《美墨加协定》等行为,削弱各国参与新秩序意愿;而是目标内在矛盾,再工业化需弱势美元提升出口,但美元霸权依赖强势货币信用。

若国际经贸“新秩序”重构失败,美国或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放弃美元霸权,接受多极化格局,要么维持美元体系,但永久依赖中、欧、日制造业。

无论MAGA计划能否实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深刻撼动全球贸易体系。这场博弈的结局,或将决定未来百年全球经济权力的分配。当旧秩序裂痕蔓延,新规则的塑造者是否仍能是美国?答案或许正在太平洋两岸的工厂与谈判桌上悄然浮现。

0 阅读:2

雯燕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