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六章不争之道,上对下不争不害,下对上不重不厌

人之书 2024-08-14 07:57:4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是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原文。本章主要论述了不争之道,也叫上下之道,不害之道。

上对下不争不害,下对上不重不厌,就是所谓的不争之道。本章所讲述的主要是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相处之道。

人类社会在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管理者,下层是被管理者。上下之间如何和谐相处意义重大。

古代的君王、领袖等,他们的身份地位始终处在众人之上,他们与众生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既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也是相互成就、相互统一的关系。

假如天下间没有了民,哪还会有什么君?

假如天下间没有了君,那么还能有谁可以去引领众生?

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阳以阴为本。君和民的关系,就像阴和阳的关系一样。君为阳,民为阴;民为本,君为末。阴发散为阳,本延展至末。

常言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同样的道理,没有阴,何来阳?没有本,何来末?没有下,何来上?没有民,何来君?

百姓就像草木的根茎,处于最下;君王就像最繁华的枝叶花果,处于最上。只有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才会把所有的营养都输送给最末端的果实种子,以越过寒冬。

高大的乔木反而都是先培其根、先固其根。

然而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就像草木一样,都会在有意无意中集中向最末端、最上端、最阳端的君王,这就像小草把所有的营养都输送给了种子一样。

天下不应该只是成为那一年生的小草,而应该成为那多年生的乔木。

假如君王不懂得君和民的这种阴阳关系、上下关系、本末关系、先后关系,那么天下将很难长久的存在而不倾覆。

下层要给上层,输送营养;上层要给下层,反哺光和热,而不是反哺暗和冷。如此之后,天下才不会沦为一年生的小草。

天下间的这种阴阳关系、上下关系、本末关系,是否健康合理,关键就在于阳极、上极、末端、君王,懂不懂得不争、不害、不重、不厌的道理。

不争之道,其实就是上位者不争、君王不争。不争是为了不害,是为了使下层百姓能够感到不重、不厌。

君王不争不害,百姓不重不厌,这就是不争之道,也可以叫它不害之道、不厌之道,或者上下之道、先后之道。

道德经所论述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形而上学的东西,而不只是指具体的某一人、某一物。

因此,君王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君王,而是指享受到荣华富贵的那一整个群体,它包含享受到阳光照射的所有的枝叶花果。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匹夫,代表百姓,代表根茎,代表下层民众。

然而,天下兴亡的责任,又怎可能只在最下层的民众身上呢?

天下兴亡,不仅匹夫有责,君王亦有责,枝叶花果皆有责。假如只强调一方的责任,只有一方在努力承担责任,那么天下倾覆将是迟早的事。

君民一心、上下互相成就,才能枝繁叶茂,才能长治久安。其方法就是:上层不争不害,下层不重不厌。

古人常常会错误地以为:只有君王才是上,其实那些享受到荣华富贵的所有人,都是上层;只不过君王是最最上层而已。

上层之间常常争斗不断、相互倾轧,百姓就如那城门失火所殃及的池鱼,百姓必然会不堪重负、不胜其烦。

然而本章所论述的不争之道,主要是指上对下不争不害,下对上不重不厌。

假如从上到下一层一层真能做到不争不害,又何来相互倾轧、相互争斗呢?百姓又何能感到繁重、苦闷和厌烦呢?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万千河流所汇往的所在,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努力,而是因为它刚好处在比百川低下的地方,所以它才能够成为百川之王。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往高处走的那一部分芸芸众生,往往都成不了真正的君王。

真正的君王不是拼命地往上走,而是如流水一样,处于众生之下,托举着万物自然而成。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所以,要想真正的成为百姓认可的领袖,必然要在言语中表现出谦下、谦卑的态度;要想站在百姓的正前方,引领百姓前进,必然要在行动中以百姓的意见为先。

也就是说:要想做好领袖,就必须取得百姓的真正认可。否则,不可能长久。要想引领天下人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就必须以百姓为先,充分调动众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只有这样,圣人处在君王的位置上,百姓才不会感到负担沉重,才不会供养不起;

圣人处在众生前进的最前方,引领众生前进,百姓才不会感到害怕,才不会害怕其带来损害、伤害和灾祸。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所以,天下人都乐意推举他继续做君王,而不会感到厌烦和不满意;也因为他不与下层之人争长短的策略,故而天下间也没有人能够真正与他争夺什么。

圣人之所以不争,是因为圣人如水,处众人之所恶,处江海之最下流,众生没有人愿意与他争,众生都在争着往上走。

圣人如水,水往低处流;众生皆凡人,凡人皆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终成百谷王,可以滋养万物;人往高处走,终成顽石尘土,随风而散。

本章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君与民的关系,上与下的关系,上对下不争不害,则百姓就会不重不厌。

高以下为基,阳以阴为本;民是君之本,下是上之基。基就是本,根也是本。

现代人所说的基础、基本、根本等,所代表的都是同一种内涵。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