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这是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原文。本章主要论述了天之道,也叫做天道。
天之道就是天道,也可以叫做天网。老子在本章主要阐明了天道的八种特性:天道不争,天道不言,天道不召,天道繟然,天道疏通稀阔,天道恢恢,天道不失,天道有所恶。
宇宙万物皆有各自之道,天地有天地之道,人类有人类之道,飞禽走兽有飞禽走兽之道,花鸟虫鱼有花鸟虫鱼之道,沙石土木有沙石土木之道。在诸多大道之中,皆是以天地大道最为长长久久。因此,宇宙万物皆是以天道为最高准则,皆向天道学习。万物皆是依附于天道而存在。
天之道,便是宇宙中最大的道、最全面的道、最不失的道。
什么是天之道?
本章便是在生杀勇怯之间诠释了什么是天之道。
什么是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些人因勇敢无畏而受损,有些人因胆怯退缩而存活。当然也有人因勇敢而存活,或者因胆怯不敢而受损。
到底是勇于敢好?还是勇于不敢好呢?
常言道:求仁得仁,求己得己,又有何怨?
人们的生杀勇怯不过就是自己的一种人生选择罢了。只是这种选择有时候符合天道,有时候又不符合天道,当符合天道的时候则活,不符合的时候则有损。在天道之下,人们究竟应该做出哪种选择呢?天道之所恶,是勇于敢?还是勇于不敢呢?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常言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很多时候,勇于敢则两方必有一伤,勇于不敢则两方皆活。
敢和不敢,这两者或利或害,有时候都能带来好处,有时候又都能带来坏处。
天道所真正厌弃、嫌恶的究竟是哪一个呢?谁能彻底地说清它们的缘故与源委呢?这也是圣人感到为难的地方。
也就是说:即使是圣人也难以分清究竟什么时候应该敢,什么时候应该不敢。
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或许便也有这方面的无奈吧。
天道有时候偏向勇敢者,有时候偏向不敢者。天道究竟要偏向哪一方,那是天道的事,我们无需过多地纠结。
当人们口中“必定”一词说多了,很容易就会走向极端。有人说:天道无亲,常亲善人。
无论天道亲近善人也好,或者天道偏向恶人也罢,我虽然不知道天道究竟亲近哪一方,但我知道:天道广大无边,它畅通稀阔,它粗疏高远,它或许既不亲近善人,也不亲近恶人,但它必定是最为全面而又不容有失的道。
当人们纠结于敢或不敢、亲或不亲,却不明白这或许只是一个伪命题,天道根本就不在意你敢或不敢。天道只需要保持自身的全面不失就可以了。
天道都是怎么体现出自身的全面而又不失的呢?天之道都有哪些自身的特性呢?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不争而善胜,就是指:天之道,从来都不曾与人相争,但也从来没有人争胜过它;
不言而善应,就是指:天之道,从来都不曾开口说话,但是众生却都会拼命地应和它;不召而自来,就是指:天之道,从来都不曾主动召唤人们前来,但是众生都会主动向它靠拢;
繟然而善谋,就是指:天之道,犹如一根丝线般势单力薄,却也能谋得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
繟,从丝从单。繟然,就是指孤单单孤零零地一根丝线,漂泊无依而又毫无用处的样子。善谋,就是指善于谋到出路,能够找到其自身的用处。
常言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然而对于天道而言,单丝有单丝的价值,独木有独木的意义。世人所厌恶的单丝独木的境地,对于天道来说,也能赋予其无穷的意义。
天之道,就像是在用这一根根单丝和独木,织就出一张张无所不包的大网。所以,天之道也可以叫做天网。
世间有万千大道,宇宙万物,一物一道,花鸟虫鱼、梅兰竹菊……皆有它们自身之道。每一种道,都犹如一根单丝,又好像是一根独木。无数的单丝独木,便共同编织出了我们的天道、天网。所以,万物虽不是天道,万物却又都是天道组织的一部分。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网恢恢,其实就是天道恢恢。恢恢,就是指宽阔广大的样子。天道蕴含宇宙万物,它自然会十分的宽阔广大。
疏,是指疏通、稀疏、稀阔、粗略、浅薄等。天道之下的万物虽然本是一体,但是它们又都是各自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万物之间似乎很亲近,似乎亲密无间,但万物之间又似乎很疏远,就好像互不隶属。这就叫做疏。
万物之间虽然疏远,但是万物共同组成的天道,却又全面不失、周行而不殆。
其实,天道就是万物,万物就是天道。或者更准确的说,万物的整体,名为天道。
天道都拥有哪些特性呢?天道不争,天道不言,天道不召,天道繟然,天道疏通稀阔,天道恢恢,天道不失,天道有所恶。
道德经本章便论述了天道的这八种特性。
当人们能够向天道学习,当人们能够向天道靠拢,当人们能够符合天道,当人们能够与天道同频,那么天地万物都会一起助你成事。
道即现实,天道即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