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改命”最好的方式:打开心智

小哲灼见 2025-04-10 20:18:26

在决策的过程中,你的大脑是一般会根据过往记忆进行预测,经常会产生这种观念,认为“这件事在过去发生了,因此在未来也会发生。”

其实,以这种逻辑推理方式是最靠不住的,这种推理过于依赖特定环境,过度依赖经验。

事实上,做决策应该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决策需要的是原则和心智模型。

大脑的空间都是有限的

但你可以通过摘抄文段、发朋友圈、发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来帮助你记住那些更深层次的原则。

而只有将这些原则与过往的亲身经历相结合,你才能加深理解和记忆。如果没有结合亲身经历,很可能过段时间你就会忘记这些道理,然后继续按部就班地生活。

所谓的心智模型,其实就是有助于调取你所学知识的简单方法。

大多数人并没有能力找到获得成功的“正确方法”。

而换个角度,我们努力的方向也可以是逐一排除那些无效的方法。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做出正确判断,而在于避免做出错误判断

人类知识和预测能力的局限性。从本质上说,人类是无知的,是极不善于预测未来的。

只有通过深刻理解供求关系、劳资关系、博弈论等问题,才可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甚至也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创业和打工

如果想把事情做好,你就必须自己去做。如果你是创业者,你就会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因为在意结果,所以你会做得很好。

而如果你是打工人,你就是在为别人做事,你可能会做得很糟糕,因为你不在乎。你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老板资产最优化。

在社会实践中,当企业能够增加所获报酬与创造价值之间的相关性,则可以让员工越发觉得自己是创业者,而不仅仅是打工人。

人们其实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热爱理想进行创业。但媒体和现代社会不断给大众宣传和培养打工技能,让大众认为社会需要打工人,

打工人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识渊博,等等。这样一来,大多数人会心甘情愿地成为勤勤恳恳的打工人。

如果难以抉择,那答案就是否定的

原因是,现代社会充满了选择,有成千上万个选择。我们生活在一个有70亿人口的星球上,

我们和互联网上的每个人都相互连接,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职业供我们选择。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选择永远不缺。

而生理上的局限决定了人类无法意识到自己到底有多少种选择。

一个重大决策可能会影响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生轨迹。人做不到绝对确定,但是我们一定要在非常确定的情况下再做出决定。

有时我们实在难以抉择,甚至需要列出清单,对不同选项的利弊进行对比和权衡。

如果面对两个选择,利弊各占50%,你就应该选择短期内更艰难、更痛苦的道路。

从本质上看,两条道路中的一条会带来短期痛苦,而另一条会在未来引发更长久的痛苦。为了回避矛盾,大脑会本能地选择摆脱短期痛苦。

前提条件是,两个选择利弊相当,但如果一条道路会带来短期痛苦,那么它也会带来长期收益。而根据复利效应,长期收益才是你想要的。

大脑会过分看重短期快乐,试图避免短期痛苦。

因此,你必须进行自我训练,主动迎接短期痛苦,压制回避痛苦的倾向。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收获都来自承受短期痛苦而获得的长期回报。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