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正面感受,全是团队带来的。
但最近接触的2个老板,又全都在烦团队问题。
一个是做了几个月短视频,刚有点起色,但基础的员工可能要离职。
一个是想扩店,但卡在人才上了,他已经做到几百家店了,但大部分工作还得自己干,连短视频过来的咨询都没时间处理。
这个背后的我理解有3个共性:
第一,我们对于业务到人的拆解是不够的。
一堂有一节《科学招聘》课,它是当时我们跟大望资本的投资人honglin一起做的课。
科学招聘首先的第一步,就是确认是否需要招聘,如果需要招聘,你要思考究竟是补认知还是补执行。
其实随着现在分工越来越发达,除了全职员工,兼职、实习生、外包、外脑,都是很好的选择。
双方没有互相成长的义务,也没有感情的负担,就是按约定交付,很清爽。
第二,不做营销。
一个会卖自己的创始人,一个知道怎么营销自己岗位的业务负责人,能招到的人是天差地别的。
但确实有很多做技术的老板,好像不理解一件事:你只要客观描述你自己,就会自带吸引力。
就是真实商业里,很多人卡点不是介绍自己介绍得不够好,而是不介绍。
所以你只要客观地说自己,我已经开了N家店,我们公司已经做了n年,我们的客户是XXX,我们有10w家客户,这些都是没有经过包装的,但你会发现它是很有吸引力的。
第三,筛选不够。
关于这个点,用一个自己的真实经历来举例子,可以说的更明白。
我们大航海刚成立初期,我的创客安琪写了一段话,看完我还挺欣慰的,她说
“虽然航海没有正式开始,花匠的航海队已经实操磨合了十几天啦[庆祝],我们整个团队热情还在持续高涨着~
(注:创客自发组织剪辑培训)
经过十几天的合作,我们已经有不少小成果,包括并不限于:
1,短视频小白们的文案和剪辑能力稳步提升;
2,几条明显质量提升的口播短视频;
3,更工业化的、高效的从选题到剪辑产出的闭环方案;
4,创客团队和精神会员社群运营的方案;
……
(注:冰山一角的成果展示)
各位创客伙伴在短短几天之内各自发挥特长,让整个过程迭代高效又合作愉快,能力都被调动了大家也都有认知的提升,本小助手作为一个没有项目管理经验的小白简直叹为观止!
我特别想让花匠聊聊她在选人阶段是怎么做顶层设计的,毕竟以后很有可能要为自己的项目搭建短视频团队~花匠特别nice说可以开直播聊一下!想听的人多就讲一讲!”
看安琪写的这段文案,我也有百感交集的感觉。
因为我时常觉得没做什么,但是被她描述出来,好像又做了很多。
那天是我的大航海队伍正式搭建完毕的时刻,但是我们这支团队好像已经认识了很久,工作起来非常丝滑。
那如果让我只是粗略讲讲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那就只有一个关键词——筛选。
筛选到底是筛什么呢?
一方面是筛业务能力。
我到底需要完成什么目标,目前到底是缺认知还是缺能力。
到底是需要有经验的人还是有成长意愿的人?
另外一方面是筛味道。
其实我放弃了很多背景很好的人,
也放弃了很多对我表达热情的人。
我留下的是用行动表明意愿的人。
这个无关对错,只是合不合适。
最后,多说一句,其实有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我要天天写朋友圈。这个东西既不挣钱,也带不来流量。
但是我自己很清晰:
首先,它是服务我自己的,我写得很开心。
再来,它就是一个集吸引和筛选为一体的内容。
有的人会因为话题靠近我,有的人会因为价值观靠近我,而有的人也会离我更远。
好啦,最后,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工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