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继续继续『爆款是如何设计出来的』系列。
聚焦心理学博主阿青的商业进阶之路,有个残酷现实 ——【99%不知道如何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变现方式】。
阿青 11天做出100万播放的爆款,涨粉 1000,起号速度惊人,却陷入变现迷茫,评论区需求满满,她却纠结万分。
下面是我和阿青探讨的内容:如何拆解商业目标、挖掘变现路径,探寻从流量到真金白银的密码 。【起号后的迷茫与变现难题】花匠:
现在阿⻘作为已经有⼀定流量基础的,涨粉⾮常的稳定,其实她已经在内容这个模型上跑通了。然后下⼀步其实应该跑通的是变现的这个模型,那么如何去变现,如何去设计?
包括我可能会跟⼤家分享,怎么去思考你的商业⽬标,怎么拆解⽤⼾,怎么构建产品,怎么完成销售。
阿青:
我评论区有很多需求,⽤帖⼦去交付,其实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想问你,怎么看待我这个阶段的博主面临的情况?你会给我⼀些什么样的具体的分析和建议?
花匠:
好,那回到我的专业的⻆⾊啊,我想问你,你为什么要做博主啊?你做博主要挣钱吗?
阿青:
对于我们⼼理学⼈来讲,这辈⼦最⼤的成就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有⼀个东西叫做⾃我实现,成为⾃⼰。
花匠:
我觉得你应该明确:要不要挣钱、挣哪类钱、挣多少这类问题,毕竟带着商业目标做事和单纯做传播表达,有着本质区别,商业说白了就是一种交换关系 。
阿青:
在找你之前,我也发现我是有商业⽬标的了。因为我⾼开⾼打的打法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要⼲什么了。
我有我⾃⼰⾮常喜欢的戏剧项⽬,我后⾯是真的要做⽼板的,要卖票给⼤家,让剧场存活的。
说实话,我这个账号是零成本启动,我想在那里练商业思维,我现在的能⼒边界就是知道怎么样能让⼀个好作品有⻓尾效应,以及⻓尾效应最⼤化,再往前我也不知道了,我现在的商业⽬标就是希望从这个部分赚钱。
【变现方式的探讨】花匠:
我理解是说你有⼀个变现的⽅式是想通过做博主,然后来去卖⻔票,对吧?你⾃⼰想过的还有哪些?
阿青:
我⾃⼰做的调研,⽐如说当博主的变现⽅式,第⼀个是接⼴告,这对于我的另外⼀个职业⾝份不是特别的兼容,所以放弃了。
另外⼀个就是拍vlog,也不⾏,我们这⾏不能暴露⾃⼰⽣活太多,但是我已经非常抛头露脸了,感觉祖师爷都要⽓得从棺材板⾥跳起来,拿他的拐棍⼉打我的程度。
还有就是可以卖⼀些课,卖那个咨询服务,大概就这几种。
花匠:
你已经挺好的了,就是已经开考虑了。
我看评论区已经给你出谋划策了,说橱窗带货,分享最近读的书;还有说给其他咨询师导流的。这个说不定也可以啊,你不是接不过来了嘛。
还有人说,线上卖门票 和连麦咨询。
不过我理解就是说,⼤家在直播间⻅到你的话,是不是就是不太适合成为咨询关系了。
阿青:
对,我⽬前是决定是暂时不接线上连麦咨询的。但是如果说,我临床小时1万以上了,有能力驾驭这段关系的话,可能就会做。还有就是说,给其他心理咨询师导流也是有可能的。
花匠:
嗯,我们俩有聊过的嘛,其实你是有倾向做⼀下知识付费,边际成本就是会相对低⼀些,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事情,它真的能够满⾜你的⽬标吗?
如果⽤⼀个完整的逻辑去拆解的话,你商业⽬标是多少,比如说知识付费的话,定价多少?大概每周卖出多少份?,这样可以推算出你每年⼤概能卖多少份,看是否能满足需求。
如果卖几千元高客单价课程,鉴于行业竞争激烈,仅靠个人信任难让大家买单,还需考虑搭建团队、引流至私域及转化等更复杂的操作,你有往哪个方向发展的倾向吗?
阿青:
我比较倾向卖便宜些的课程,因为这样无需投入过多人工和时间精力,毕竟我想坚持自己喜欢的本业,实在没办法分身去为几千块钱的课程提供繁重服务,所以就像你刚才提到的 199 元的课程很适合我,以我目前的能力刚好能交付这样的课程 。
花匠:
评论区有人建议说,你们这⾏有哪个是在变现这个事情上做得好的,可以参考的?
阿青:
我确实研究拆解了一下到底如何赚钱,对标了严艺家她有各类课程,像孩子学习课程、教心理咨询师当博主的课程等,且交付很轻量级,直播一场就能讲课、答疑、赚钱,实现一鱼三吃,其赚钱模式最接近我的想法,轻松又能盈利。我看她课程价格大概 299 元这样,粉丝量在 20 万左右 。
花匠:
目前最佳实践是通过知识付费挣钱,另一种是创业,比如简里里创建简单心理平台。但以现阶段多数人的能力和状态,做平台不太现实,简里因做得早才能走这条路,所以此路现阶段可排除,剩下知识付费。
你本身是老师且有表达欲,比较适合知识付费,那你有想过知识付费具体做什么吗?
评论区给出了做心理学 IP 课和自信课 。
阿青:
关于做知识付费,我有个很想尝试的话题,看好脱口秀这个赛道,当下每个人都有机会讲 5 分钟脱口秀,这与我做博主的初衷相符,且其变现能力强,比如通过上综艺能快速变现。
明年我打算多花时间跑开放麦创作段子,经线下打磨后形成系列。
就像自信课,单纯教人自信缺乏说服力,我可以通过讲自信相关段子,展现自信者与自卑者的生活状态及自信者的痛苦等,这是我感兴趣且愿意投入时间打磨产品的领域。
【明确受众与商业逻辑】花匠:
这个部分呢,其实有两个逻辑,一是做自己,二是纯从商业考虑,最终要在这两者间找到交叉点,这或许是最适合你的路。
你提到想做心理学脱口秀,这与你当下能做之事相符,然而关键缺失的要素是要明确受众。
比如暂且称你计划的课程为 199 元课程(实际我可能不建议 199 元),在做此课程时,要明确面向什么用户。同理做心理学脱口秀,也需要想好面向什么样的用户 。
阿青:
其实,我还没想好,还没有清晰的用户画像。⽐如说你刚才说不建议我定199,我还不知道你希望我定多少。在我现有的认知⾥⾯,打算先以 29.9 元做尝试,收集真实用户反馈,以此判断市场需求,生意需有客户愿意购买才行嘛。
然后我计划先线下打磨作品,积累一波粉丝,线上也持续拍摄,多产出脱口秀段子来吸引线上粉丝,让大家知道我做脱口秀。
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尝试,所以想听听你基于丰富经验对我这个想象中的生意进行一个拆解。
花匠:
我曾任职的公司一堂做创业教育,有句金句叫 “若想服务所有人,只能做平庸生意”,所以做业务要拆解用户。
这个事情包含两部分,一是先去提假设,二是通过现实去验证。能做到后者已很棒,如果想更好,锦上添花的话,可以通过先提假设的方式来看看。
服务于商业⽬标的话,做什么事情机会⼤?这是商业的逻辑。那么怎么去做呢?那就是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去对你的⽤⼾去进⾏不同的维度分类。
从三个维度举个例子:
比如说,按用户对心理学的认知,有专业级别、较了解心理咨询的、大众爱好者及仅有概念的;
比如说,按需求刚性程度,如同样求快乐,初高中生抑郁时家长付费需求高,而大众爱好者需求没那么迫切;
比如说,按收入维度,面对富婆、有钱人群体,他们在情绪价值、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方面有需求,面向中产、大学生也可做相应产品。再比如说:像评论区杨钊提出幼儿心理教育需求,这是按年龄划分维度。
经这些维度划分,感受用户需求会变得更具体 。
阿青:
很感谢评论区提出幼儿教育这点,作为 10 年教培人,我在幼儿教育方面擅长且有很多可讲,过年或同学聚会时能凭借此成为焦点、金句频出。
虽不能直接将这当产品卖,但服务能力强,我做过全年龄段教育,在教育领域表达欲和专业能力都能施展,经这一番交流受众清晰了很多。
有了客户画像后,我想听⼀听,你对于这条路径⾥⾯,你觉得有⼏个步骤,⼏个关键,以及⼏个转化的时机呢?
花匠:
有人说,你要是出个⼀两百的课程,他肯定给你买。
古董⼤哥说,建议第⼀是找交叉点,不要只做⼼理咨询,因为仅仅是⼼理咨询的话,可能竞争⼒不够。第⼆是明确⼀下,是做产品还是做服务。
安琪说,很需要⼉童教育⼼理上的这个⽀持。
你看,当我们交流时,你的部分需求已得到小范围验证,从商业话语体系来看,有人给出积极信号,表明幼儿心理教育存在较强需求的。
但我很想跟你说,接下来还要继续拆解。之前说过要从大方向拆解,现在好不容易聚焦到幼儿心理学,还是要再进一步拆解。
阿青:
这次连麦启发很大,我发现很多事要去试。
你看女性婚恋市场,市值高,大家想结婚又不爱恋爱,心理学或许能帮忙。我感觉心理学受众又以女性为主,我在考虑是否深耕,很多答案,只有试过才知道。
花匠:
我觉得你要有意识地去细化用户,这是个慢慢推进的过程。
做产品,像构建课程,得有内核,要搞清楚别人购买的核心买点,是为价值观、好笑,还是治愈付费等。
拆解用户后选项会变多,除了面向个人(to C)销售,还可考虑给企业(to B)提供心理学服务,比如像剧里给员工做心理咨询助交易员稳定情绪。to B 服务还有内训课、定制方案等,你现在阶段早,可以多畅想,然后挑个赚钱的方向 。
阿青:
做心理和戏剧这方面的事,给企业提供服务的话,能做的可太多了。
我现在虽说还是个小白,但做博主说不定还真能接触到企业老板。有人在小红书上给我提幼儿教育的点子,心理学做团体内训不难,我又懂戏剧,跟一般心理学老师比起来,就更有优势了。
心理学老是讲概念,理解起来太费时间。但戏剧不一样,先告诉你这是有科学依据、行之有效的,接着马上就能实操演练,能给人特别直观的感受,让人很快学到心理学干货。
不过干这行的人也多,我就老琢磨,人家凭啥选我呢?是觉得我性价比高,还是喜欢我这个人,又或者是我真能帮他们提高利润啥的?我实在不太清楚自己的商业价值,也想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
花匠:
我们卖的服务和人密切相关,带活动的人会直接影响产品体验。像有人找我做商业咨询,是因为对我更信任,不一定是我客观上比别人强很多,就是单纯喜欢你这个人。
说到竞争力,专业基础只是基本,关键卖点可能在于能提供情绪价值,让人觉得你懂他们。比如你做过老板,能给同为老板的人提供心理支持,这可是很稀缺的 。
要是不确定的话,不妨把几个产品都讲讲,看看哪个更受欢迎。
像有人在评论区补充的幼儿教育用户画像,三十加的父母重视儿童性心理教育和亲子关系,有付费能力但没时间看书,愿意花几百块买系列课,利用跑步等碎片时间学知识用于亲子相处,这就刻画了这类用户的特点 。
阿青:
刚刚对方提到闲暇时间,让我特别有感触,我当过小老板,深知忙碌时多线程利用时间的需求,做播客也是出于这个逻辑。
他讲的闲暇时间这点,对我规划交付产品很有启发,是个差异化要点。我有多年儿童教育经验,知道让父母做好父母不易,尤其小老板群体,他们知识多、眼界高,很难甘愿只做平凡父母,这里存在知识壁垒,我觉得能凭借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服务 。
做教育常被问有没有孩子,我觉得有无孩子不影响我教好孩子、调整亲子关系,这是我的核心竞争力。
分享个小干货,像回家后只当父母,“母亲的眼睛是孩子的天空”,比如孩子写作业时送水,不打断他就好,不入侵边界对孩子安全感等有益。家长常很焦虑,关于对孩子的行为选择有很多纠结,培养孩子秩序感等有很多门道,做商业或心理学,关注问题难有正确答案,要先学正确做法。
卖产品和卖服务不同,我的思路是先卖产品让大家有科学育儿观认知,做不到的话再买定制服务。
花匠:
你有个困难,以往习惯边走边看,这有能促进行动的优点,不建议轻易放弃。比如若定位是机构负责人,倒推其业务形态、所需能力,对比自身现状找差距,再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去弥补差距 。
阿青:
我明白。确实,把底层逻辑讨论清楚很关键,至于具体的实践路径,就像我刚才说的,得自己去摸索跑通。
毕竟每个人面临的卡点、拥有的资源都不一样,要补的短板也有差异。所以相比之下,理清这个逻辑才是更重要的事。
花匠:
我们交流这些后,你可能需要时间来消化,我不希望给你的世界带来巨大震动,这是我的期望。
阿青:
在直播间我收获颇丰,最大的感悟是实时关注评论区,粉丝或潜在用户的在意点,可能会成为未来产品的生发点,底层逻辑是不断找其中的交集。
同时也要敢于放弃,做博主时,我那条 110 万热度的内容就是因放弃宏大策划,太累时转而发图文才爆火。
我们要敢于休息,灵感常于勤奋时不经意产生。非常认同边走边看的理念,这能让自己成为丰富的个体,穿越博主生命周期,要依据自身成长和生命周期做更长远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