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更新后,引发IP与社群观点大碰撞

花大侠聊商业 2025-04-07 09:06:59

昨天我恢复【朋友圈每日思考】的更新之后,原来通用GE高管作为长辈给我写了1000多字的回复,其他的朋友累计加起来也写了1000多字,我把回复分了下类型,目前有以下3大类声音。

如果你在熟人圈子分享内容,而且是作为一个“活人”出现,而不是只讲你的专业,那么我碰到的问题你可能也会碰到。所以希望这些角度对你有帮助。

第一类,是商业角度的分析逻辑,这里面有3种逻辑:

1,A以终为始推演:从长远目标看,社群是否是必经之路?如果是,就坚定做,不是,舍弃也无所谓。

2,B目标路径拆解:做内容的目标到底是玩?还是有产品服务衔接?还是提升影响度?通过目标,来倒推现在的路径。

3,C资产思考逻辑:目前没有进一步的目标,不妨降低投入,保持相对高的ROI,用相对低的持有成本保留这个资产。

第二类,是做IP和用户价值的关系,这里面有2种:

1,A筛选逻辑:做IP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人会自己留下,不喜欢的会离开。

2,B精心设计:如果你的内容对用户没用,为啥用户要看?用户耐心很有限,打开2-3次没用就会放弃了。

第三类,是具体社群形态的探讨,这里面既有大家作为群主运营的经验,也有用户自己的观察,但大家不约而同地有一个共识:群是千人千面的。

1,用户大多时候的状态:我们其实不太需要有偶像包袱,别人在你这群里多是潜水,你在别人群里也多是潜水,偶尔发出一点声音作为交换。

2,社群对群主的意义:对每一个“第三种群”(截图中的第三种)的诞生,都会锻炼自己的操盘和管理能力,如果把每个3(截图中的第三种)的元认知拆解出来,还可以帮助别人培养管理者视角。

(上一篇文章截图)

所以你看,给世界写信的方式还是很有意思的对吧😊?能交换来一些真实的互动。

那我想一一回复下以上三种声音:

第一,我其实在做IP第一天就明确过,我做IP的首要目的就是影响力。

只不过当时我不知道我要影响的是什么?

我的主业务目前是陪跑,但我又想换掉这个方向,在某个行业深耕。

所以我只知道自己短视频和文字创作是我的必经之路,但我不知道具体成果该是什么。

我原来以为我想要建立专业的影响力,就比如马老师让大家知道了他是销售战略的专家。

后来做着做着我发现,我好像做不了,像目前陪跑业务产生的问题,比如“企业为什么做短视频”,目标用户角度反馈很好,但是我没有太多表达欲。

我真正有表达欲的是日常的真实记录,真正让我高兴的是,这期间有好几个人告诉我,他们看着我的朋友圈恢复了表达欲,开始重新做社群,或者开始更新朋友圈带来线索。

这些真实的“影响”我觉得比播放量要让我兴奋。

那专业影响力有没有耽误呢?

事实的部分,我的微信还是在持续进线索的,半数人还会介绍客户、包括渠道也有合作等,好多人看了我的内容,觉得我做什么都能做得很好。

当然也有人坦诚地告诉我,她很喜欢我,但是她现在没法给我介绍业务,比如最大的问题就是我现在没有辨识度,我没有让人家一眼就知道我是做什么的,我没有一个显著的个人标签。

所以我理解这也不是内容的问题吧,就是我还在找方向呢,标签没立起来,需要进入一个行业深耕,更多时间应该花在线下探索?

第二类声音,IP到底是做自己,还是精心设计对用户有用的内容啊?

「精心设计」大概率是对的啊,甚至这个声音就是引起我思考的源头。

但想了这么久,发现我也没有很好的做法,想老老实实地承认,你说得很对,我也不是找借口,就是做不到。

先让我自high一会吧!

所以结合第三个声音,再补充一个信息:

我今天收到一个判断社群是否活跃的逻辑,叫5%。

100个人群里面有5个活跃的人,500个人的群里面有25个活跃的人。这个群就是一个活跃的群。

所以,如果用户用脚投票,活跃度远低于此,我再做调整,也不迟吧?

(群讨论截图)

-END-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