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
问题在于我得先考上博士才行,人到中年,突然想考博士了。据说还有机会。
《道德经》成书年代,是个学术问题,如果想求道,就把这事忘了吧。
因为这个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求道的障碍。为什么?
因为老子想彻底隐藏自己,所以他没说故事,没说人物,没提典籍,为什么?因为他不希望我们着相。
有些俗人一想到孔子“失败”,读论语就少了几分动力。
如果再发现,老子有很多地方不符合“圣人”特征,干脆《道德经》也不看了。
《道德经》成书年代,如果仅就书而论,我相信它是春秋时期的作品。
但是,但是,但是,
还有N多可能,其中一种可能是,它是战国时代的作品。
听一下老子的弟子讲的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有一个人,他生于公元前530年(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比孔子年长20岁。但是他很长寿,活了119岁,于公元前411年去世(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公元前470年,他时年60岁,准备为后人留一本书,于是带着他仅有的30本古书,回到村里埋头写作,写了30年。
这30年期间,没有再和外界往来,没有再看新书,只有一个老太婆、儿子儿媳,2个儿子,7个孙子孙女能见到他。儿子儿媳给他进行日常供养,他和家人也不怎么沟通。
书成之后,他把用最后的力气把书刻在了木简上——这部书被后人命名为《道德经》。
问题来了,这书是春秋时代成的书,还是战国时代成的书?
说是春秋的吧,但这书是战国时代刻的。
说是战国的吧,但这书用的是春秋时代的语言。
听懂这个故事了吗?
我的结论是:
1,从为道的角度讲,《道德经》是哪个年代成书不重要,作者是谁同样不重要。
2,从为学的角度讲,混文凭、混职称的人,可以搞一搞。但意义不大。
3,如果非要研究《道德经》的成书年代,有两个途径,一是对语言进行比较研究,书中的哪些字词用法,只有春秋时有,到了战国已经发生了变化。二是继续挖呀挖,挖到更古的本子。
4,既便第3点中的第一种方式可行,那我讲的故事中的逻辑依然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
世界并不是丰富多彩的,但我们用丰富多彩的眼睛去看她。
本文作者:
王鸿飞
代表作《老子略释》,《道德经》通关指南
2013年,研究思考《道德经》500遍后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