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孟良崮战役,一个让历史书上都要标重点的大事件。粟裕这边指挥得像是下了棋的神仙,一举将整编第74师打得落花流水,连带宠儿张灵甫也走了大运,直接被击毙。
老蒋得知这个消息后,那个心情啊,就像是买了假货的大爷,又气又恨。老蒋这人嘛,对待得意的将领就像对待自家的孩子,疼爱得很,张灵甫可是他的得意门生,这下好了,连人带师一块儿没了,这打击不小。
后来的二十天里,老蒋的脾气就像是北方的风,一阵比一阵冷。他足足骂了张灵甫五次,每次骂得都有新花样。
有一回,老蒋在办公室里气得拍桌子:“灵甫啊,你这是怎么回事儿?给你的兵那么多,结果给我打成这样?”
另一回,他又叹气:“这孩子,怎么就不长进呢?我都告诉他了,小心点,粟裕那边不好惹的。”
而到了最后,老蒋有点儿哭笑不得:“我说的话是不是当耳旁风了?灵甫啊,你这不是坑我么!”
011947年的局势,说白了,就是一出大戏,老蒋在台上指挥,希望掌声雷动,结果台下观众却是哭笑不得。特别是他那换将的习惯,简直就像老太太换花瓶,一会儿这个不顺眼,一会儿那个不合心意。
顾祝同这位新上任的将军,跟陈诚比起来,简直就是忠犬八公。老蒋说东他绝不往西,老蒋让他跳他绝不敢蹲。你要是问顾祝同:“这战术行得通吗?”他可能心里明白得很,但表面上绝对是一副“听党指挥”的模样,摆明车马就是一个标准的“Yes man”。
当顾祝同接替陈诚的时候,老将们私底下都在议论纷纷。
而顾祝同,作为新任的大佬,他的口头禅就是:“遵命!遵命!您说跳楼我也只问第几层!”这话一出,旁边的副官们都忍不住摇头,心想:“这不是拼命三郎是什么?”
在战场上,顾祝同的指挥充满了一股子死忠的味道。老蒋说要打,他就打,从不含糊。一次作战会议上,老蒋画了个大大的圈说:“这块,给我拿下!”顾祝同二话不说,立刻回答:“拿下!就问您,用飞的还是跑的?”
这种盲从的作风,在战场上自然是弊大于利。战士们私底下讨论:“咱们这新上司,真是个敢死队长。老蒋说往火坑里跳,他第一个挣扎的意思都没有。”
当然了,顾祝同的“忠诚”也不是没好处,至少在军令传达上从没延误,老蒋说啥是啥。有次老蒋考察前线,顾祝同亲自迎接,老蒋评论说:“阵地选得不错。”顾祝同立马乐呵呵地说:“全靠您英明,我这不过是照执行。”
这种情况下,老蒋自然是喜欢的很,但这对战场上的士兵来说,却是苦不堪言。他们只希望,这种“猜心”游戏早日结束,能有个真正懂兵的来指挥。
02当时孟良崮战役的形势就像是一场高手过招的象棋比赛,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一个小失误就可能成为致命的败笔。老蒋那边,有点儿像是那种急于求成的棋手,看到对方似乎有点后撤,就以为对方快支撑不住了。
顾祝同站在战场的指挥部里,眼看着老蒋发出的一连串指令,心里那个打鼓啊。他知道老蒋喜欢听好话,他也只能附和着说:“好!好!我们追,绝对让他们有来无回。”
这时候的粟裕那边,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后,他就像那个冷静的棋手,一步步引诱对手进入设好的陷阱。他看着地图,对身边的副官说:“老蒋这是把自己当猎人,把我们当猎物,他越是急,咱们越是要冷静。”
副官点头,心里对粟裕的冷静和睿智佩服得五体投地。
随着老蒋的部队越来越深入我军布下的网中,粟裕微微一笑,对身边的将领说:“准备好了吗?看样子,老蒋送上门的大礼,我们是时候收下了。”
果不其然,当老蒋的部队冲得太快,一头扎进了我军的重围中,这一场追击变成了灾难。
当粟裕在战场上布好了局,正等着整74师自投罗网,结果张灵甫突然一个急刹车,把整师给拉回去了。这下,粟裕那个郁闷啊。
此时的张灵甫,虽然成功避开了一场灭顶之灾,但也没能让粟裕对他减少多少警惕。粟裕回到指挥部,对着地图叹了口气:“这个张灵甫,倒是挺会给自己留后路的。我还以为他会硬碰硬,没想到他这么灵活,真是教我也得佩服一下。”
副官听了,笑着说:“是啊,首长,您经常说,打仗像下棋,得料敌从宽。”
粟裕点头:“对,这就像是下棋,你以为我要吃你的车,我偏偏跑去走象。张灵甫这一撤,虽然让我们没能大捷,但也教了我们一个教训。以后对付这种聪明人,得更聪明些。”
整个战役虽然没能如粟裕所愿围歼整74师,但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无疑让粟裕对张灵甫刮目相看。其实,粟裕不知道的是,张灵甫的“临时撤退”并不是他本人有意为之,而是李天霞。
03事情是这样的,咱们都知道,在国民党那一套里,甩锅可谓是提高了亲密无间的工作效率,张灵甫和李天霞这场甩锅大戏,简直就像是八点档的主打剧。
当时,张灵甫压根没想着撤退,但是这人怕担责任,知道蒋介石的命令不好拒绝,于是战后一看形势不妙,立刻把责任像烫手山芋似的扔给了李天霞。
他在老蒋面前抱怨道:“李天霞这是嫉妒我帅,专门找我麻烦。他让我撤退,明摆着就是想让我出丑,他自己好出风头!”
李天霞听了这话,心里那个气啊,但在老蒋面前,他还得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他冷静地回应道:“张师长,我这不是照顾你的安全考虑吗?看你打得火热,我怕你累着。”
张灵甫这话一出,顾祝同在旁边也急了,立马跳出来补刀:“对对对,我看这整事儿都是李天霞一意孤行,咱们战略布局都被他搅和了,跟我可真没关系。”
老蒋听了这番互相推诿,火气上来了,当场就决定给李天霞一个‘难忘的教训’。他严肃地说:“李天霞,你这是在搞破坏啊!要是让张灵甫把粟裕消灭了,咱们是不是早就胜利了?你给我好好反思反思!”
张灵甫见状,立即趁机在老蒋面前再加一把火:“您看,这就是咱们的问题所在,要是咱们都像我这样拼命三郎,哪还用担心?这些人就知道内斗,根本就不想着怎么打胜仗。”
老蒋点点头,更加坚信了张灵甫的话。于是,李天霞就这么背了个黑锅,成了国民党失败的替罪羊。
在国民党内部,这种责任推诿和内斗的戏码上演得是屡见不鲜。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打算,真正的敌人却在外面,静静地看着他们自相残杀。这种局面,不禁让人感叹:战场上的敌人还没打过,内部的敌人就先赢了一半。
04在国民党那帮人里,张灵甫可算是个特立独行的主,那时候他的野心和自信,越来越有劲了。把李天霞搞下去后,老蒋把黄百韬推上来,估计是希望能有个人能管管张。但谁知道张灵甫已经不把黄百韬放在眼里了。
张灵甫带着整74师就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出发,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粟裕这边原本正头疼自己的计划要泡汤了,没想到张灵甫居然自己送上门来,这不是典型的“送羊入虎口”么?
张灵甫在孟良崮的时候,可能是觉得自己的面子重要过天,刚吹了牛皮不久,这要是就撤了,那面子往哪搁?于是他就宣布说自己是在实行战术。这招听着挺牛,实际上就是没辙了装装样子。
黄百韬听说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知道张灵甫这是在玩火,急忙下令让他突围。张灵甫那边大概是觉得突围太没面子,就回了一句:“我这位置不适合突围,你快派人来援!”这话听着就跟哭穷似的,哪有半点将军的样子。
黄百韬那边焦头烂额,哪里还能腾出手来援助他?就算派了人,对上粟裕那精明的布局,也是白搭。
结果,张灵甫在孟良崮坚持了一阵,还是没能扭转乾坤,整个74师就这么被我军全歼了。
05战后,蒋介石怎么做的?
除了推卸责任还能做什么?
老蒋这一套,其实就是标准的“责任下放,功劳上收”,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永远正确的形象。张灵甫那帮人在前线拼命,回头却成了挨骂的对象,真是戏剧性十足。
听老蒋这一路训话下来,身边的将领们一个个都懵了,心里想:“这不是咱们上次打的那仗吧?怎么听着像别的战役?”但谁也不敢多说什么,毕竟谁还不知道老蒋的脾气呢,一不小心就成了下一个张灵甫。
这场训话大会,其实就是一出精彩的独角戏,老蒋是导演也是主演,其他人都是陪衬。不管怎么变,最后总能把自己摆在一个光鲜的位置,而失败的锅,永远是别人的。如此高超的“甩锅术”,也难怪能在乱世中立足了。只是,这种领导方式,早晚有一天,锅是甩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