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杀害关羽后,他为何暴病身亡?吴主孙权:他独断独行,该杀!

有缺的晚风 2025-02-22 13:25:38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啊,发生了一件挺让人意外的事儿。吕蒙呢,他把大名鼎鼎的关羽给杀死了,可谁能想到啊,随后他自己竟然暴病离世了。要知道,那时候的吕蒙可是正值壮年呢,身体状况按常理来说应该很不错。所以呢,就不禁让人疑惑了,为啥正处在身强力壮阶段的吕蒙,会突然之间就身患重病,而且还因此丢了性命呢?这其中的缘由确实挺让人琢磨不透的。

按照孙权的说法,难道吕蒙是被他亲手害死的不成?

拉东吴入局

俗话说得好:“生子当如孙仲谋,娶妻当属吴国太。”你看啊,这前半句呢,那可是对孙权极为贴切且高度的赞誉,着重凸显的就是孙权那聪慧过人的头脑呢。在当时那种局势复杂、风云变幻的环境下,孙权能够凭借着自己的睿智,把各种事务处理得妥妥当当,在诸多方面都展现出非凡的才能,所以才会被人们用这样一句话来称赞,足见其确实是有着令人钦佩的智慧。而后半句提到的吴国太呢,那也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她在孙权的成长以及诸多事情上,那可是有着不小的功劳呢。或许是在孙权的培养教导方面,或许是在一些关键时刻给予的支持与引导等等,总之她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所以人们在夸赞孙权的时候,也不忘把对他母亲的这份肯定包含在这句俗语当中。

孙权在小时候啊,那可真是表现得十分聪明呢,常常能做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事儿,大家也都对这个聪慧的孩子很是赞赏。不过呢,随着他年龄一点点增长,慢慢就变了些样儿啦。他,开始逐渐学会了去耍一些小聪明,不再像小时候那般纯粹地展现智慧了,而是时常会用一些看似机灵,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高明的小手段来行事呢。

常听人讲起曹操,都说他这人给人一种老奸巨猾的感觉呢。不过呢,即便如此,也得承认他好歹称得上是一代枭雄。而且有一点挺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曹操基本上从来都不会去杀害那些对他忠心耿耿的手下哦。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有人觉得刘备呢,看上去好像是仁义宽厚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讲仁义道德,对待他人也很宽厚仁慈。但实际上,在这些人看来,刘备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纯粹,而是一个内心有着极大野心的人呢,就是那种怀揣着勃勃野心,想要干一番大事业,或许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一些行为表现也会被解读成是受其野心所驱使吧。

不管我们从怎样的角度去评价这两个人,实际情况已然充分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他们相比孙权而言,实在是要强出太多啦。

就拿关羽被杀这件事来讲,孙权这人的品性着实不怎么样呢。关羽作为一代名将,威震四方,结果却死在了孙权的手上,孙权此举真的是让人觉得他在为人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明明关羽在当时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孙权却做出了这样的事,可见其为人实在是太差劲了。

话说那时候的关羽啊,已经坐拥着荆州的好几个郡了,可他心里呢,并不就此满足。他琢磨着要打着“北伐”这么个旗号,然后一路朝着北边进发,去攻占更多的领土。这里面有个地方尤其关键,那就是襄阳啦,要知道,襄阳可是荆州极为重要的一大门户呢,关羽对它那是志在必得,一心就想着要把襄阳给拿下咯。

话说在关羽的精心组织安排之下,襄樊战役迅速地拉开了帷幕。而当时负责驻守在襄樊地区的曹军那边的主将呢,正是曹仁。这曹仁可不是一般人呐,他曾经还担任过曹魏的大将军呢,在打仗方面也确实是有一定的本事和能力的,算得上是有两下子。不过呢,即便如此,当他面对来势汹汹的关羽时,却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应对起来感觉颇为吃力,就好像是有点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处处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啦。

在那样的形势下,曹仁意识到情况危急,自己难以应对,所以赶忙向他的大哥曹操发出求救信号。曹操得知曹仁这边的状况后,当机立断,马上派遣于禁等将领率领人马前往支援,希望能够帮助曹仁化解危机,稳住局势。

在那个时候,襄樊等地方正遭遇着大暴雨的侵袭呢。这暴雨一下可不得了,附近的汉水水位蹭蹭往上涨,不断地往上涌着。关羽看到那汉水的水势,好家伙,那叫一个湍急又猛烈,就跟发了狂似的。瞧见这般情形,关羽心里一下子就冒出了个想法,琢磨着可以利用这水势来打一场水仗呢。

话说那关羽啊,当时瞅准了时机,就着手展开了一系列行动。他先是组织人手大力挖沟,接着又精心修筑渠道,一番忙活下来,就为后面的作战布局好了关键的一环。到了真正交战的时候,关羽使出了极为厉害的一招,那便是水淹七军啦。这一招可不得了哇,汹涌的大水朝着支援而来的曹军就席卷而去。只见那曹军在大水的冲击下,瞬间就乱了阵脚,被打得那叫一个狼狈不堪,完全没了招架之力,就如同落花流水一般,四处溃散。而曹军的主将于禁呢,也没能逃脱,在这场大战中直接就被关羽给生擒活捉啦。

在经历了这场战役之后,关羽的大名一下子就传得满大街都是了,几乎人人都知晓了他的厉害。就连曹操听到关羽在这场战役中的事迹后,也不禁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足见关羽此次的表现是多么的令人震撼。

那时候啊,曹操得知于禁打了败仗,这消息可把他给吓得够呛。随后呢,他就对着手下那帮人说道:“咱琢磨琢磨迁都这事儿吧,要是不迁的话,关羽那可马上就要打到咱们跟前儿来啦。”

在众人听完相关内容之后,大家仔细思考了一番,却发现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意见能够提出来。既然如此,那也没办法了,最后就只能选择默认这种情况了。

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懿突然开了口,说道:“魏王,您可别这样着急呢,我这儿有一条很不错的计谋,是能够用来打败关羽的哟。”曹操一听这话,就赶忙示意司马懿,让他赶紧把这计谋给说出来呢。

简单来讲,司马懿的想法就是去请孙权来帮忙。只要这事儿能成,到时候多分给孙权他们一些土地就可以啦。

关羽之所以能够毫无顾虑地发动北伐行动,其原因在于当时他所代表的一方与东吴之间正处在一种和平且友好发展的状态。在那样的局势下,关羽觉得后方相对安稳,没有来自东吴方面的明显威胁,所以才大胆地开启了北伐的征程呢。

你瞧,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关系挺不错的呢,给人一种相处和睦的感觉。但实际上呢,在背地里可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啦,双方那是不停地勾心斗角,彼此看对方都觉得不顺眼,心里头各种计较、盘算,根本就不是表面上呈现出来的那般友好呢。

想当初啊,孙权那时候是想着要和关羽把关系给搞好的。怎么个搞好法呢?他琢磨着让自家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觉得这样两家联姻,关系不就更亲近了嘛。可没想到呢,关羽压根就没同意这门亲事。这还不算完,关羽甚至还对孙权的儿子做出了很过分的举动,进行了人身攻击,这事儿可就闹得挺不愉快的了。

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孙权心里就对关羽产生了诸多不满情绪呢。从那之后,孙权便一直在暗中留意着,就盼着能有那么一个合适的时机,可以把关羽给除掉。也巧了,就在这个当口儿,曹操发过来的邀请合作的信件就送到了孙权这儿啦。

曹操的想法其实很直白,那就是鼓动东吴出兵去偷袭关羽的后方。他承诺东吴,要是真能成功偷袭,那么东吴打下来的那些土地呢,理所当然就归东吴所有啦。并且,曹操还很大方地表示,除了让东吴得到打下的土地之外,他还会再多给东吴一点儿好处呢。

吕蒙独断专行

孙权一方呢,其实心里头早就对关羽所占据着的荆州各个郡心怀觊觎啦,那心思啊,就盼着能把荆州诸郡给弄到手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曹操提出要和他合作的时候,孙权毫不犹豫地就点头同意啦,毕竟在他看来,这可是个有可能拿下荆州诸郡的好机会。

话说当时,吕蒙率领着东吴的大军就此踏上征程啦。这一路上,事情的进展那叫一个顺利无比呢。你瞧,吕蒙他们几乎没费什么力气,轻轻松松就把南郡给拿下了。这是为啥呢?原来是因为镇守在南郡的人,直接就投降了,所以吕蒙他们才能如此顺利地拿下南郡这块地方。

当关羽得知后院起火这一情况后,那心思可就完全没办法再放在眼前的战事上啦。毕竟后方出现了这样的变故,可是极为严重的事情。所以呢,关羽当机立断,一刻也没有耽搁,马上就率领着麾下的大军,掉转方向,朝着后方快速地回撤而去,一心只想赶紧回去处理后院起火的这摊子事儿呢。

在那个时候,关羽手底下的那些将士们,基本上都没心思再打仗啦。为啥呢?原来他们的家人都落在了吕蒙的手里。吕蒙还放出话来呢,说只要这些士兵们放下手中的武器乖乖投降,就绝对不会去为难他们的家人。就因为这样,好多士兵心里都动摇了,对吕蒙的这个条件挺心动的呢。

就这样啊,关羽所率领的大军不知不觉得就被瓦解掉啦。关羽看到这般情形,没办法,也只能跟着一块儿投降咯。但实际上呢,关羽心里可不是真的想投降哦,对于这一点,孙权他们心里可都跟明镜儿似的,清清楚楚的呢。所以呢,吕蒙一直都在暗中对关羽进行着秘密的监督,就怕关羽会有什么别的举动。

之后呢,就如所预料的那般,关羽有了逃跑的举动。这时候吕蒙发现了这个情况,他当下毫不犹豫地就派人去把关羽给抓住了。

要知道,吕蒙内心对关羽其实是颇为欣赏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关羽那可是当时名震四方、极为顶尖的一位将才呐,其能力和威名那都是相当出众的。所以呢,吕蒙心里就琢磨着,要不试着去劝劝关羽吧,看看他能不能改变心意,转而投靠东吴这边呢。说不定经过一番劝说,关羽就会同意加入东吴阵营啦。

要知道,就连关羽他自己的女儿那也是舍不得让他去东吴的。毕竟东吴那地方,远离自己熟悉的环境,诸多未知因素,谁能放心呢?他女儿心里肯定是不愿意父亲涉险前往的。而关羽本人呢,那就更不用说了,对东吴的这一安排压根就不认同。所以啊,面对这样的情况,关羽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就给拒绝了,而且拒绝得那叫一个干脆利落,丝毫不留情面呢。

关羽对刘备那可是忠心耿耿,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动摇。想当初,因为一些特殊的情况,关羽和刘备走散了,在那种没办法的处境下,关羽只好暂时跟随着曹操过了那么一段日子呢。

在曾经的那段时期,曹操一心想着要把关羽这个极具才能的将领给留下来呢。为此,他可真的是付出了相当多的心血,只要是自己能够给予关羽的东西,基本上都毫不吝啬地给出去了。像什么高官厚禄、各种优厚的待遇等等,那真的是能给的都给了个遍。然而呢,即便曹操做了这么多,到最后却依旧没办法把关羽的心给留住。说起来,说不定只有等到刘备不在人世了,关羽才有可能会完完全全地为曹操去效力呢。

像曹操这般家底雄厚、权势滔天的富豪级大佬,都没能把关羽给留住。曹操那可是在当时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要啥有啥,可即便如此,面对关羽,他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还是留不住人家。再看看孙权等人呢,和关羽压根就没什么太多的往来交际,在这种情况下,那就更不可能留得住关羽啦。

吕蒙心里很清楚,关羽压根就不可能成为自己这一方阵营的人,于是便狠下心来把关羽给杀害了。之后孙权知道了这件事儿,一开始那可是相当开心的呢,毕竟关羽对于他们来说是个强劲的对手,除掉了也算是少了个心腹大患嘛。可没一会儿呢,孙权好像突然想到了些什么,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没了,转而拉下了脸来。为啥呢?因为他这时候才意识到,关羽和刘备那可是情同手足的关系,如今关羽被他们这边给杀了,可真不知道该怎么去跟刘备那边交代才好呢。

就在这个时候,孙权身边那些足智多谋、堪称“智囊”的谋士们纷纷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咱们完全可以把这口‘黑锅’甩给曹操,要知道,本来就是曹操要求咱们出手帮忙的嘛,既然如此,把责任推到他身上倒也说得过去呢。”

孙权听闻相关说法后,觉得极为有理,便做出了一个举动,那就是把关羽的首级给送到曹操那边去了。他这么做,其实是怀揣着一个心思,想要借此告知刘备:“你看啊,你那二弟关羽,他这事儿可和我没什么关系,那可是曹操动的手,杀了关羽的。”

瞧瞧这甩黑锅的行径,那可真是明显得很呐。刘备又不是笨人,他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就算退一万步说,刘备一时没能察觉,可他身边还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以诸葛亮的聪慧,那绝对是能一眼就看穿这种把戏的。

在对待属下这件事上,曹操和刘备那可真的是要比孙权强出太多啦。咱就单说那些为了建立功勋、成就大业而奋力拼杀的将领们吧,孙权在这方面做得就很不好,他压根就不晓得要去珍惜这些将领呢。

话说关羽被东吴用计陷害之后,刘备那是悲愤交加,一怒之下就决定出兵去讨伐东吴了。刚开始的时候呢,刘备这一方的军队进展得极为顺利,一路势如破竹,打得东吴军队是节节败退。照这样的形势持续发展下去的话,东吴可就危险啦,估计迟早是要面临亡国的命运。

在那样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陆逊勇敢无畏地站了出来。面对刘备的大军压境,形势可谓万分危急,然而陆逊却毫不畏惧,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过人的胆识,精心谋划、巧妙布局,与刘备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最终,陆逊成功地击败了刘备,使得东吴得以从这场危机当中被挽救出来,避免了可能遭受的覆灭之灾,在东吴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这样一个人,他堪称是立下了大功的大功臣。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之后呢,他却接二连三地受到了孙权的猜疑。孙权对他的种种怀疑和猜忌不断,而这个人面对这样的处境,心中满是愤懑与委屈。最后,在孙权这般的对待下,这位曾经的大功臣,也就是陆逊,竟然被孙权给气得病情加重,最终不幸离世,可以说是被活活气死了。

有一种说法是,除了陆逊之外,吕蒙当年的离世其实和孙权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呢,甚至有人猜测孙权有可能就是藏在幕后的那只推手,在吕蒙之死这件事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孙权的可疑之处

接下来咱们讲讲孙权为啥要去陷害吕蒙。有这么四个字——“独断专行”,这四个字基本上就相当于直接给吕蒙判了死罪呢。那吕蒙到底啥时候表现出独断专行了?答案就是在他杀关羽的时候。

吕蒙等人身为臣子,是不具备先斩后奏这种权力的。他们所肩负的任务呢,就是要把荆州的各个郡给成功拿下。

在古代,要是涉及到杀俘虏这件事,那可是得向自己的上级禀报一声的呢。毕竟这可不是能随随便便就做决定的事儿。而关羽呢,那可是级别相当高的将领,要处死像他这样身份的人,就更不用说啦,肯定更是得慎重再慎重,经过层层上报、请示等诸多流程才行,哪能轻易就处置了呢。

吕蒙没作什么声张,就把关羽给斩杀了。这事儿发生之后呢,孙权表面看上去那是极为高兴的,好像心里想着可算是除掉了一个心头大患呢。但实际上,孙权心里头还是有那么些不满情绪的。为啥呢?就是因为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如此行事,大有在他面前逞威风的架势,这让孙权心里头难免会有点儿不太舒服呢。

吕蒙做出了先斩后奏的举动,这一行为使得孙权心里产生了一种感觉,那就是吕蒙仿佛根本没有把自己这个主公放在眼里。

吕蒙成功拿下了荆州的几个郡,这可是大功一件。正因为如此,孙权对他予以重赏呢。孙权不仅任命他担任南郡太守这一重要官职,还打算给他封侯,并且要赏赐给他数量可观的钱财。

孙权给出了一系列的赏赐,面对这些赏赐,吕蒙那是丝毫没有避讳,很干脆地就说道:“我不要钱。”

这可是个绝对要避免的大问题,那就是不要钱这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不要钱就意味着没给孙权面子呢。孙权作为一方之主,在一些涉及财物往来之类的事情上,你要是表现得完全不在乎钱,就好像不把他所看重的一些人情世故、常规做法放在眼里,这可不就是没给他面子嘛。再者呢,不要钱还有另一层意思在里头,那就是仿佛在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这个人,对钱压根就没什么兴趣,我所感兴趣的就只有权力啦。”这在旁人看来,尤其是在孙权那样的上位者看来,难免会觉得这人是不是别有用心,是不是一心就只想着往上爬、抓权力,很容易引起猜忌呢。

吕蒙当时仅仅拒绝了钱财方面的给予,然而对于爵位以及太守这等职位,他可是并没有拒绝。如此情形,实在是很难不让人在心里犯嘀咕,去揣测他是不是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渴望呢。而孙权这边呢,面对吕蒙这样的做法,也没法不产生疑虑,对吕蒙内心真正的想法也不得不去仔细琢磨琢磨。

要知道,孙权还没来得及给吕蒙封爵呢,吕蒙就患病倒下了。当时吕蒙才刚过40岁,这个年纪本应是身体倍儿棒,而且又正处于人生得志的阶段,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突然病倒,这情况着实是让人感觉太蹊跷啦。

孙权得知了相关情况后,心里十分关切他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便把吕蒙接到了内殿之中,好让他能在那里安心养病。

孙权十分关心吕蒙的身体状况,为此,他特意吩咐手下人在墙上凿出了一个洞呢。通过这个洞,孙权就能够在任何时候去察看吕蒙的身体情况啦,以便能时刻了解到吕蒙身体好不好。

孙权看到当时的情形后,赶忙解释起来,说道:“我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时刻留意他的身体状况呢。只有这样做了,要是他那边出现什么事情的话,我才可以在第一时间就知晓,也好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安排呢。”

孙权所表达出来的仅仅是表面上的那层意思罢了,实际上呢,他内心真正的想法就是想要确切地知晓吕蒙到底是不是还活着。

可以这么来看啊,有人就疑惑了,想知道为啥只打个小洞去观察呢,难道是担心被吕蒙察觉出来吗?其实仔细想想,孙权要是真心关切吕蒙的状况,那干脆直接和吕蒙住一块儿不就得了嘛,这样的话,不管啥时候,随时随地都能瞧见吕蒙的情况。

弄出那么一个小小的洞来,还搞得偷偷摸摸的,就跟做贼的行径一样,这般举动肯定是没安什么好心呐。

在那之后,吕蒙的病情愈发严重起来,身体状况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见到这般情形,孙权心里很是担忧,便关切地向吕蒙询问道:“你要是离开了,那么究竟谁能够来接替你现在所担任的这个位置?”

孙权自己的臣子都已经病得很重了,按常理来说,他难道不应该竭尽全力、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救治这位臣子,好让其身体得以恢复健康吗?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孙权居然问出了那种特别不吉利的话,这确实是有些不合常理、让人觉得挺意外的呢。

在那个时候,周瑜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了,感觉自己恐怕是撑不下去了,于是呢,他就向孙权推荐鲁肃来接替自己所担任的职位。再说那吕蒙呢,他对孙权一直是忠心耿耿的。要是有一天,他也察觉到自己身体不行了,或者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没办法再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了,依照他对孙权的这份忠诚,相信他也会像周瑜那样,向孙权推荐合适的人来接替自己的呢。

结果呢,吕蒙都还没来得及自己说什么呢,孙权那边就已经着急得不行啦,那状态,就好像只差没直接给吕蒙安排后事似的呢。

吕蒙身患重病,这里面的缘由肯定不简单呐。要知道在当时那个时候,孙权虽说还没正式称帝成为皇帝呢,可实际上呢,他所拥有的权势、地位等等各方面,那已经和皇帝没什么两样啦,就如同胜似皇帝一般。

要知道,在很多情境下,人们常常会说伴君如伴虎,意思是陪伴在君王身边是极为危险的事儿,就好像时刻与凶猛的老虎相伴一般。但实际上呢,有时候这情况可比伴“虎”还要可怕,因为有可能陪伴的并非只是像老虎那样让人畏惧的存在,而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活阎王”呢!也就是说,伴在某些权势者身旁,所面临的危险程度或许远超常人想象,那可绝不仅仅是如同面对老虎的那种程度了,很可能是碰上了更为狠厉、残暴,毫不留情的“活阎王”式的人物。

0 阅读:0